一种阶梯型生态驳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4736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9 19: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阶梯型生态驳岸,均由钢筋混凝土构成,包括埋入湖底的方形基础,方形基础上部依次设置有结构一样的第一驳岸结构体和第二驳岸结构体,第一驳岸结构体由一组生态框架构成,生态框架包括柱体、横梁和纵梁搭建成的挡水长方体框架,挡水长方体框架的迎水面设置有生态挡板,生态挡板上设置有一组便于生态交流的生态竖孔;生态挡板的背水面铺填有石块墙体,石块墙体的下方和后方均铺设有夯土层,夯土层延伸至自然土壤,自然土壤的表面铺设有草坪。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计有生态挡板形成可呼吸的生态驳岸,不破坏水体与岸上的生物交流;并且均由钢筋混凝土制成,耐久性好,使驳岸保持长期稳定。持长期稳定。持长期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阶梯型生态驳岸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阶梯型生态驳岸,属于生态驳岸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景观水体的驳岸一般采用石块砌体或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硬质直驳岸,这种驳岸往往外观生硬,且破坏水体与岸上的生物交流。另外,近几年国家开展碧道建设,河流整治成为当前热点。在河道整治工程中多采用一种钢筋网包围石块的石笼墙结构驳岸,景观效果与生态效果均好,但因钢筋易于生锈,其耐久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专利技术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不破坏水体与岸上生物交流的,并且耐久性好的阶梯型生态驳岸。
[0004]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阶梯型生态驳岸,均由钢筋混凝土构成,包括埋入湖底的方形基础,方形基础应埋入湖底下面80cm以上深度,一般应直达坚固的稳定地基,以保证结构安全。方形基础上部依次设置有结构一样的第一驳岸结构体和第二驳岸结构体,第一驳岸结构体由一组生态框架构成,生态框架包括由柱体、横梁和纵梁搭建成的挡水长方体框架,挡水长方体框架的迎水面设置有生态挡板,生态挡板上设置有一组便于生态交流的生态竖孔;生态竖孔的设计增加了景观的协调性,同时形成水与岸之间的通道,达到生物交流的作用,维护水岸生态平衡。生态挡板的背水面铺填有石块墙体,石块墙体的下方和后方均铺设有夯土层,夯土层延伸至自然土壤,自然土壤的表面铺设有草坪,以保护土壤不被雨水冲刷流失。
[0005]生态挡板为预制钢筋混凝土板,高度在60~80cm范围内,长度在120~150cm范围内、厚度在6~8cm范围内,内配置直径8mm钢筋,钢筋双向配置,间距20cm。
[0006]进一步的,柱体由支撑在方形基础上的四根竖向柱体、三根横梁和两根纵梁构成,横梁与生态挡板之间通过连接结构固定连接。
[0007]进一步的,连接结构包括上下相对设置的横梁,两条横梁相对的断面上设置有体积为5*8cm的缺口,缺口上安装有生态挡板,生态挡板与缺口之间通过水泥砂浆粘接。水泥砂浆的比例可以选取1:2.5的比例。
[0008]进一步的,石块墙体和夯土层之间设置有一层无纺布,可以稳定原基础土层。
[0009]进一步的,石块墙体由一组尺寸范围为20~40cm的石块组成,石块之间的缝隙填充有沙土。这种结构的石块墙具有净水功能,岸上的雨水通过石块墙后,其中的杂质被墙体过滤净化后再流入到景观水体中。石块墙体的石块间缝隙填有沙土,其上可以生长植物,既优化了生态环境,又美化了岸线。
[0010]进一步的,夯土层往湖底方向延伸至少1m的距离。
[0011]本专利技术均由钢筋混凝土制成,各部分构件的尺寸与内部配置的钢筋应根据驳岸高度和地基情况,经结构计算确定。
[0012]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计有生态挡板形成可呼吸的生态驳岸,不破坏水体与岸上的生物交流;(2)本专利技术均由钢筋混凝土制成,耐久性好,使驳岸保持长期稳定;(3)本专利技术可以对由岸上流入景观水体中的雨水杂质进行过滤,起到净水作用,实现景观效果与生态效果双赢。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位本专利技术中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0016]实施例
[0017]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阶梯型生态驳岸,均由钢筋混凝土构成,包括埋入湖底的方形基础1,方形基础应埋入湖底下面80cm以上深度,一般应直达坚固的稳定地基,以保证结构安全。方形基础1上部依次设置有结构一样的第一驳岸结构体和第二驳岸结构体,第一驳岸结构体由一组生态框架构成,生态框架包括由柱体2、横梁3和纵梁4搭建成的挡水长方体框架,挡水长方体框架的迎水面设置有生态挡板5,生态挡板5上设置有一组便于生态交流的生态竖孔6;生态竖孔的设计增加了景观的协调性,同时形成水与岸之间的通道,达到生物交流的作用,维护水岸生态平衡。生态挡板5的背水面铺填有石块墙体7,石块墙体7的下方和后方均铺设有夯土层8,夯土层8延伸至自然土壤9,自然土壤9的表面铺设有草坪10,以保护土壤不被雨水冲刷流失。生态挡板为预制钢筋混凝土板,高度在60~80cm范围内,长度在120~150cm范围内、厚度在6~8cm范围内,内配置直径8mm钢筋,钢筋双向配置,间距20cm。生态框架由支撑在方形基础1上的四根竖向柱体2、三根横梁3和两根纵梁4构成,横梁3与生态挡板5之间通过连接结构固定连接。连接结构包括上下相对设置的横梁3,两条横梁3相对的断面上设置有体积为5*8cm的缺口,缺口上安装有生态挡板5,生态挡板5与缺口之间通过水泥砂浆11粘接。水泥砂浆的比例可以选取1:2.5的比例。石块墙体7和夯土层8之间设置有一层无纺布,可以稳定原基础土层。石块墙体7由一组尺寸范围为20~40cm的石块组成,石块之间的缝隙填充有沙土。这种结构的石块墙具有净水功能,岸上的雨水通过石块墙后,其中的杂质被墙体过滤净化后再流入到景观水体中。石块墙体的石块间缝隙填有沙土,其上可以生长植物,既优化了生态环境,又美化了岸线。夯土层8往湖底方向延伸至少1m的距离。
[0018]本专利技术中第一驳岸结构体和第二驳岸结构体结构一致,依次设置在方形基础上形成阶梯型驳岸结构,其中第一驳岸结构体的靠岸一侧的上方横梁即为第二驳岸结构体的下方横梁,以此为结构进行固定连接,使第一驳岸结构体与第二驳岸结构体两者连为一体。如果岸壁较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继续往上设置第三、第四驳岸结构体,达到更高的防护高度。本专利技术均由钢筋混凝土制成,各部分构件的尺寸与内部配置的钢筋应根据驳岸高度和地基情况,经结构计算确定。
[0019]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专利技术,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阶梯型生态驳岸,包括埋入湖底的方形基础(1),所述方形基础(1)上部依次设置有结构一样的第一驳岸结构体和第二驳岸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驳岸结构体由一组生态框架构成,所述生态框架包括由柱体(2)、横梁(3)和纵梁(4)搭建成的长方体结构框架,所述长方体结构框架的迎水面设置有生态挡板(5),所述生态挡板(5)上设置有一组便于生态交流的生态竖孔(6);所述生态挡板(5)的背水面铺填有石块墙体(7),所述石块墙体(7)的下方和后方均铺设有夯土层(8),所述夯土层(8)延伸至自然土壤(9),所述自然土壤(9)的表面铺设有草坪(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阶梯型生态驳岸,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框架由支撑在方形基础(1)上的四根竖向柱体(2)、三根横梁(3)和两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文新徐嘉彬胡羽嘉徐昊许丽纯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绿怡洁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