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净化水质的景观驳岸出水口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8461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1-01 10: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净化水质的景观驳岸出水口结构,包括从陆地向水体方向依次设置的驳岸、第一净化池和第二净化池,第一净化池与第二净化池呈阶梯状;驳岸埋入从陆地方向引入的雨水管,雨水管的出水口通过驳岸伸入第一净化池,第一净化池通过第一挡墙与第二净化池隔断,第二净化池通过第二挡墙与景观水体隔断;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可以沉淀和过滤流水中的杂质,对流入景观水体的雨水起到净化的作用,而且能够缓冲水流,防止因流水冲击造成的景观水体浑浊。防止因流水冲击造成的景观水体浑浊。防止因流水冲击造成的景观水体浑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净化水质的景观驳岸出水口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净化水质的景观驳岸出水口结构,属于园林景观


技术介绍

[0002]景观水体是所有园林布局艺术当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提供了人与自然协调相处的居住环境。在园林规划中,景观水体往往都是一定区域中的降水汇聚之地,周边山体或高地的雨水通过沟渠或管道流入景观水体中。这种设计会出现两种问题,一是由于雨水冲刷地面造成水质浑浊,流入水体的雨水较脏,会污染景观水体。二是由于直接排入景观水体的雨水流速快,会冲击水体底部,泛起淤泥,使水体浑浊。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专利技术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净化水质的景观驳岸出水口结构,不仅可以沉淀和过滤流水中的杂质,对流入景观水体的雨水起到净化的作用,而且能够缓冲水流,防止因流水冲击造成的景观水体浑浊。
[0004]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可净化水质的景观驳岸出水口结构,包括从陆地向水体方向依次设置的驳岸、第一净化池和第二净化池,第一净化池与第二净化池呈阶梯状;驳岸埋入从陆地方向引入的雨水管,雨水管的出水口通过驳岸伸入第一净化池,第一净化池通过第一挡墙与第二净化池隔断,第二净化池通过第二挡墙与景观水体隔断;为形成阶梯效果,从驳岸至第一挡墙至第二挡墙高度依次递减,三堵墙体共同构成由高向低的两级净化池。
[0005]第一净化池从陆地向水体方向依次分为缓冲池和溢流池,缓冲池的底部铺设有碎石层,碎石层的厚度范围为30~40cm,以抵抗和缓冲水流的冲刷。溢流池的底部铺设有第一种植土层,种植土层的厚度范围为30~40cm。碎石层和第一种植土层的底部共同铺设有砂石层,砂石层的厚度范围为40~50cm,可以将水中杂质阻碍沉淀于碎石和砂石缝隙之中。砂石层中铺设有一组分散开来的多孔管,多孔管伸入第二净化池中,通过第二净化池到达景观水体中。
[0006]进一步地,第二净化池的底部由上至下依次铺设有第二种植土层、无纺布和砂石层。无纺布规格可以选择200g/cm2,无纺布的设置,可让水分通过而阻止土壤颗粒通过,防止土壤细粒进入砂石层中。
[0007]进一步地,第二种植土层上种植有水生植物。
[0008]进一步地,第一种植土层上种植有湿生植物。
[0009]进一步地,第一种植土层与砂石层之间铺设有无纺布8,无纺布规格为200g/cm2,可让水分通过而阻止土壤颗粒通过,防止土壤细粒进入砂石层中。
[0010]进一步地,雨水管的出口设置于驳岸向陆地方向凹进的缺口位置。
[0011]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阶梯状的第一净化池和第二净化池,可以分级过滤水体中的杂质,形成良好的净化效果;(2)本专利技术中通过设计了缓冲池可以阻止雨水流速过
快,冲击水体底部泛起淤泥,使水体浑浊;(3)本专利技术通过设计了溢流池将多余来不及渗透的雨水溢流至第二净化池,达到再次净化的目的;(4)本专利技术通过设计了多孔管,不仅可以将净化过的水直接排入景观水体中,也可以在旱季,将景观水体中的水补充到两个净化池中,保证植物的生长。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位本专利技术中第一净化池和第二净化池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0015]实施例
[0016]一种可净化水质的景观驳岸出水口结构,包括从陆地向水体方向依次设置的驳岸1、第一净化池和第二净化池,所述第一净化池与第二净化池呈阶梯状;驳岸1埋入从陆地方向引入的雨水管4,雨水管4的出水口通过驳岸1伸入第一净化池,第一净化池通过第一挡墙2与第二净化池隔断,第二净化池通过第二挡墙3与景观水体12隔断;
[0017]第一净化池从陆地向水体方向依次分为缓冲池和溢流池,缓冲池的底部铺设有碎石层5,碎石层的厚度范围为30~40cm,以抵抗和缓冲水流的冲刷。溢流池的底部铺设有第一种植土层7

1,种植土层的厚度范围为30~40cm。碎石层5和第一种植土层7

1的底部共同铺设有砂石层6,砂石层的厚度范围为40~50cm,可以将水中杂质阻碍沉淀于碎石和砂石缝隙之中。砂石层6中铺设有一组分散开来的多孔管9,多孔管9伸入第二净化池中,通过第二净化池到达景观水体12中。第二净化池的底部由上至下依次铺设有第二种植土层7

2、无纺布8和砂石层6。无纺布规格可以选择200g/cm2,无纺布的设置,可让水分通过而阻止土壤颗粒通过,防止土壤细粒进入砂石层中。第二种植土层7

2上种植有水生植物11。一种植土层7

1上种植有湿生植物10。第一种植土层7

1与砂石层6之间铺设有无纺布8,无纺布规格为200g/cm2,可让水分通过而阻止土壤颗粒通过,防止土壤细粒进入砂石层中。雨水管4的出口设置于驳岸1向陆地方向凹进的缺口位置。
[0018]工作原理:降雨初期雨量小时,水质很脏,雨水主要通过第一净化池的碎石缝隙渗入下部砂石层,雨水经砂石层后杂质得到过滤。砂石层中的雨水再进入下部直径为15cm的多孔管,并通过多孔管将多余的雨水排入景观水体中;如果长期干旱无雨,多孔管又可以将景观水体中的水补充到两个净化池的底部,保持植物生长。降雨后期雨水量大时,雨水水质较好,此时来不及渗透的雨水将充满第一净化池,雨水逐渐积累并沿种植池表面往外流动,通过种植有湿生植物的第一净化池往外溢流。在此过程中,第一净化池中的植物茎叶和根系会进一步过滤吸附雨水中的杂质,使水质得到净化,净化后的雨水溢流到第二净化池中。
[0019]第二净化池下部为厚度40

50cm砂石层,上部为厚度30

40cm的种植土层,砂石层与种植土层之间铺设一层200g/cm2的无纺布。从第一净化池下来的雨水,一部分通过种植土层缝隙渗入下部砂石层,雨水中杂质得到过滤,然后通过下部的多孔管流入景观水体中;另一部分则沿第二净化池的表面往外流动,经过种植于池中的水生植物的过滤吸附作用,使水质得到净化,最终溢流到景观水体中。两级净化池中分别种植湿生和水生植物,形成变
化丰富的台阶式生态岸线,美化了岸线景观。
[0020]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专利技术,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净化水质的景观驳岸出水口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从陆地向水体方向依次设置的驳岸(1)、第一净化池和第二净化池,所述第一净化池与第二净化池呈阶梯状;所述驳岸(1)埋入从陆地方向引入的雨水管(4),所述雨水管(4)的出水口通过驳岸(1)伸入第一净化池,所述第一净化池通过第一挡墙(2)与第二净化池隔断,所述第二净化池通过第二挡墙(3)与景观水体(12)隔断;所述第一净化池从陆地向水体方向依次分为缓冲池和溢流池,所述缓冲池的底部铺设有碎石层(5),所述溢流池的底部铺设有第一种植土层(7

1),所述碎石层(5)和第一种植土层(7

1)的底部共同铺设有砂石层(6),所述砂石层(6)中铺设有一组分散开来的多孔管(9),所述多孔管(9)伸入第二净化池中,通过第二净化池到达景观水体(12)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文新吴凯滔赵恺妮林珊珊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绿怡洁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