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路负载板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4048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9 19: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路负载板电路,所述负载板电路包括BUCK电路和若干负载电路,所述BUCK电路分别连接所述若干负载电路,所述负载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电压调节单元、信号处理单元和电压输出单元,每个所述负载电路的电压输出单元输出不同的电压值。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其中的多个负载电路的结构相同,通过改变功率电阻的阻值和运算放大器输入电压Verf的大小,即可实现PMU完整性测试时多种电源的测试需求。现PMU完整性测试时多种电源的测试需求。现PMU完整性测试时多种电源的测试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路负载板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PMU电源完整性测试
,尤其是一种多路负载板电路。

技术介绍

[0002]伴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云计算技术的不断兴起,网上业务量不断增加,服务器等电子产品的运用也逐渐增加。相对应的,一些具有图像处理、视频解码、加速等功能的PCIe(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 express,一种高速串行计算机扩展总线标准)卡的运用也逐渐增加。这些PCIe卡通常用到一些低功耗、高性能的处理器芯片,需搭配固定的PMU(Power Management Unit,电源管理单元)供电。这些PMU通常可同时输出多组BUCKs、LDOs、Switchs,具有输出电源种类多,电流小的特点。
[0003]目前SV电源完整性测试使用的E

Load(电子负载),仅适用于给单路(最多三路)大电流电子负载。
[0004]所有E

Load通常是针对大电流使用,通道有限,无法满足PMU多路小电流输出同时加载的测试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路负载板电路,用于解决现有PMU电源完整性测试手段不能满足测试需求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0007]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路负载板电路,所述负载板电路包括BUCK电路和若干负载电路,所述BUCK电路分别连接所述若干负载电路,所述负载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电压调节单元、信号处理单元和电压输出单元,每个所述负载电路的电压输出单元输出不同的电压值。
[0008]进一步地,所述BUCK电路包括第一BUCK电路和第二BUCK电路,所述第一BUCK电路将12V电压转化为0.6V电压,所述第二BUCK电路将12V电压转化为3.3V电压;所述第一BUCK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压调节单元,所述第二BUCK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信号处理单元。
[0009]进一步地,所述电压调节单元包括电阻R25和可变电阻器U4,所述电阻R25的一端连接0.6V电源,另一端分别连接信号处理单元和可变电阻器U4的1管脚,可变电阻器U4的3管脚分别连接信号处理单元和地。
[0010]进一步地,所述信号处理单元包括运算放大器U6、MOS管Q2和功率电阻R29,所述运算放大器U6的V+管脚连接3.3V电源,V

管脚接地,+IN管脚连接电阻R25的另一端,

IN管脚连接功率电阻R29的一端,OUTPUT管脚通过电阻R27连接MOS管Q2的栅极,MOS管Q2的源极连接功率电阻R29的一端,漏极输出电压VOUT,功率电阻R29的另一端接地。
[0011]进一步地,所述电压输出电源包括滤波电路,所述滤波电路包括若干并联连接的电容,所述滤波电路的一端连接输出电压VOUT,另一端接地;滤波电路的两端还用于连接负
载。
[0012]进一步地,所述负载板电路还包括显示电路,所述显示电路包括MOS管Q17、发光二极管LED和电阻R68,所述MOS管Q17的栅极连接输出电压VOUT,源极接地,漏极依次通过发光二极管LED和电阻R68连接3.3V电源。
[0013]进一步地,所述BUCK电路包括降压转换器,所述降压转换器的型号为TPS53318DQPR。
[0014]
技术实现思路
中提供的效果仅仅是实施例的效果,而不是技术所有的全部效果,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0015]本技术设计的多路负载板其中的多个负载电路的结构相同,通过改变功率电阻的阻值和运算放大器输入电压Verf的大小,即可实现PMU完整性测试时多种电源的测试需求。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是本技术所述负载板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所述第一BUCK电路的电路图;
[0019]图3是本技术所述第二BUCK电路的电路图;
[0020]图4是本技术所述负载电路的电路图;
[0021]图5是本技术所述显示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技术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技术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此外,本技术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应当注意,在附图中所图示的部件不一定按比例绘制。本技术省略了对公知组件和处理技术及工艺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限制本技术。
[0023]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多路负载板电路,负载板电路包括BUCK电路和若干负载电路,BUCK电路分别连接所述若干负载电路,所述负载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电压调节单元、信号处理单元和电压输出单元,每个所述负载电路的电压输出单元输出不同的电压值。
[0024]为满足PMU电源完整性的测试需求,以RockChip的PMU:RK808为例。此PMU可同时输出4组Buck电源、8组LDO、2组switche,共14组输出同时给主芯片供电。对应的,需要14个负载电路。
[0025]如图2、3所示,BUCK电路包括第一BUCK电路和第二BUCK电路,所述第一BUCK电路将12V电压转化为0.6V电压,所述第二BUCK电路将12V电压转化为3.3V电压;所述第一BUCK电
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压调节单元,所述第二BUCK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信号处理单元。
[0026]BUCK电路包括降压转换器,所述降压转换器的型号为TPS53318DQPR。通过连接图2、3所示的外围电路,实现将12V电压分别降为0.6V和3.3V,为负载电路供电所用。
[0027]如图4所示,以其一负载电路为例进行说明。负载电路的电压调节单元包括电阻R25和可变电阻器U4,所述电阻R25的一端连接0.6V电源,另一端分别连接信号处理单元和可变电阻器U4的1管脚,可变电阻器U4的3管脚分别连接信号处理单元和地。
[0028]信号处理单元包括运算放大器U6、MOS管Q2和功率电阻R29,所述运算放大器U6的V+管脚连接3.3V电源,V

管脚接地,+IN管脚连接电阻R25的另一端,

IN管脚连接功率电阻R29的一端,OUTPUT管脚通过电阻R27连接MOS管Q2的栅极,MOS管Q2的源极连接功率电阻R29的一端,漏极输出电压VOUT,功率电阻R29的另一端接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路负载板电路,其特征是,所述负载板电路包括BUCK电路和若干负载电路,所述BUCK电路分别连接所述若干负载电路,所述负载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电压调节单元、信号处理单元和电压输出单元,每个所述负载电路的电压输出单元输出不同的电压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路负载板电路,其特征是,所述BUCK电路包括第一BUCK电路和第二BUCK电路,所述第一BUCK电路将12V电压转化为0.6V电压,所述第二BUCK电路将12V电压转化为3.3V电压;所述第一BUCK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压调节单元,所述第二BUCK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信号处理单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路负载板电路,其特征是,所述电压调节单元包括电阻R25和可变电阻器U4,所述电阻R25的一端连接0.6V电源,另一端分别连接信号处理单元和可变电阻器U4的1管脚,可变电阻器U4的3管脚分别连接信号处理单元和地。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多路负载板电路,其特征是,所述信号处理单元包括运算放大器U6、MOS管Q2和功率电阻R29,所述运算放大器U...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喜光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