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近红外脑功能检测的多功能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3973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9 19:22
一种用于近红外脑功能检测的多功能座椅,属于医用座椅的技术领域,包括座椅架,所述座椅架的下端设置有车轮Ⅰ和车轮Ⅱ,所述座椅架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的上方设置有升降座,所述底板和升降座之间设置有驱动机构Ⅰ和导向机构;所述座椅架的前端铰接有脚蹬,所述座椅架上还设置有驱动脚蹬转动的驱动机构Ⅱ;所述座椅架的后端固定设置有靠背,所述靠背上固定设置有靠垫;所述座椅架的前端可转动连接有平板。本座椅能够满足帕金森患者做近红外脑功能检测的需求。功能检测的需求。功能检测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近红外脑功能检测的多功能座椅


[0001]本技术涉及医用座椅的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近红外脑功能检测的多功能座椅。

技术介绍

[0002]近红外脑功能成像技术是一种非侵入式动态检测神经细胞活动、实现脑功能监测的神经成像新技术,利用近红外光与脑组织中脱氧血红蛋白(HbR)和合氧血红蛋白(HbO)之间的吸收和散射关系,动态考察特定状态下脑组织中血红蛋白的浓度变化,记录执行运动任务时的脑活动变化,间接反映大脑神经元的活动,为帕金森病患者脑功能研究提供客观依据。帕金森病患者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张力增高、姿势步态异常,可伴有疼痛、疲劳等症状,患者在完成近红外脑功能检查时常因座椅不舒服,颈部强直、无法久坐等原因无法完成检查。
[0003]首先,帕金森病患者在进行脑功能检测时需要长时间坐在电脑前。普通的座椅不设有头颈部枕托,患者长时间久坐容易出现颈部疼痛。
[0004]其次,帕金森病是一种运动障碍性疾病,帕金森患者常需要进行下肢踏步运动,而患者因身高不同,腿长亦不同,因此需要根据患者腿长调整高度座椅的高度。
[0005]最后,帕金森患者在做近红外检测时,上肢常需要做按键的任务,因此需要在坐下时腿部上方置有平板,放置键盘,且根据患者身高调整高度。
[0006]现有的医用检测座椅无法满足上述需求,常常造成检测结果出现伪差。这就是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用于近红外脑功能检测的多功能座椅,能够满足帕金森患者做近红外脑功能检测的需求。
[0008]本方案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的:一种用于近红外脑功能检测的多功能座椅,包括座椅架,所述座椅架的下端设置有车轮Ⅰ和车轮Ⅱ,所述座椅架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的上方设置有升降座,所述底板和升降座之间设置有驱动机构Ⅰ和导向机构;所述座椅架的前端铰接有脚蹬,所述座椅架上还设置有驱动脚蹬转动的驱动机构Ⅱ;所述座椅架的后端固定设置有靠背,所述靠背上固定设置有靠垫;所述座椅架的前端可转动连接有平板。采用本技术方案,设置车轮Ⅰ和车轮Ⅱ方便座椅的移动;所述升降座可以在上下方向移动,方便调整升降座的高度,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所述脚蹬可以转动,方便调整脚蹬的位置,患者在进行踏步运动时,转动脚蹬使其靠近座椅架,其余时间,调整脚蹬至合适的位置,方便患者将脚放置在脚蹬上;设置有靠垫,患者的头颈可靠至靠垫上,减少患者长时间久坐出现颈部的疼痛感;设置有平板可以用来放置键盘。因此,本座椅可以满足帕金森患者做近红外脑功能检测的需求。
[0009]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Ⅰ为电动推杆Ⅰ,所述电动推杆Ⅰ的上端与升降座固定连接,
所述电动推杆Ⅰ的下端与底板固定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导向结构包括多个滑动配合的套筒和插杆,所述套筒与底板固定连接,所述插杆与升降座固定连接,所述套筒内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设置在插杆的下方。采用本技术方案,设置套筒、插杆和弹簧有效地对升降座进行导向作用,使得升降座上下运行平稳,而不会发生左右和前后晃动。
[0011]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Ⅱ为电动推杆Ⅱ,所述电动推杆Ⅱ的一端与座椅架铰接,所述电动推杆Ⅱ的另一端与脚蹬铰接。
[0012]优选的,所述靠背为可充气的靠背,所述靠背通过管道连接有充气囊,所述管道上设置有逆止阀,所述靠背上还设置有可控开闭的放气口。采用本技术方案,可以通过充气囊向靠背内充气,可以通过充气量的多少来调整靠背的舒适度。
[0013]优选的,所述座椅架上固定连接有转动块,所述转动块与平板可转动连接,所述转动块设置在座椅架的左端,所述座椅架的右端固定设置有支撑板。采用本技术方案,当患者需要坐到座椅上时,转动平板使其处于竖直状态,当患者做到座椅上后,转动平板,使得平板的另一端搭在支撑板上。
[0014]优选的,所述平板上设置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内可放置厚度不同的垫块。采用本技术方案,将键盘放置在垫块上,通过更换不同厚度的垫块来调整键盘放置的高度。
[0015]优选的,所述升降座的四角处设置有滑块,所述座椅架上设置有与滑块配合的滑槽。采用本技术方案,所述升降座通过其上方的滑块沿着座椅架上的滑槽运行,进一步保证了升降座上下运动的稳定性。
[0016]优选的,所述底板的下端固定设置有可给驱动机构Ⅰ和驱动机构Ⅱ供电的电源。
[0017]由此可见,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其实施的有益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

座椅架,2

车轮Ⅰ,3

车轮Ⅱ,4

底板,5

升降座,6

电动推杆Ⅰ,7

套筒,8

插杆,9

脚蹬,10

电动推杆Ⅱ,11

靠背,12

靠垫,13

充气囊,14

推手,15

平板,16

转动块,17

支撑板,18

垫块,19

电源,20

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使得本技术的技术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运用具体的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保护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保护的范围。
[0022]如图所示,一种用于近红外脑功能检测的多功能座椅,包括座椅架1,所述座椅架1
的下端设置有车轮Ⅰ2和车轮Ⅱ3,所述座椅架1固定连接有底板4,所述底板4的上方设置有升降座5,所述底板4和升降座5之间设置有驱动机构Ⅰ和导向机构,所述驱动机构Ⅰ为电动推杆Ⅰ6,所述电动推杆Ⅰ6的上端与升降座5固定连接,所述电动推杆Ⅰ6的下端与底板4固定连接;所述导向结构包括多个滑动配合的套筒7和插杆8,所述套筒7与底板4固定连接,所述插杆8与升降座5固定连接,所述套筒7内设置有弹簧20,所述弹簧20设置在插杆8的下方。
[0023]所述座椅架1的前端铰接有脚蹬9,所述座椅架1上还设置有驱动脚蹬9转动的驱动机构Ⅱ,所述驱动机构Ⅱ为电动推杆Ⅱ10,所述电动推杆Ⅱ10的一端与座椅架1铰接,所述电动推杆Ⅱ10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近红外脑功能检测的多功能座椅,包括座椅架(1),所述座椅架(1)的下端设置有车轮Ⅰ(2)和车轮Ⅱ(3),其特征是:所述座椅架(1)固定连接有底板(4),所述底板(4)的上方设置有升降座(5),所述底板(4)和升降座(5)之间设置有驱动机构Ⅰ和导向机构;所述座椅架(1)的前端铰接有脚蹬(9),所述座椅架(1)上还设置有驱动脚蹬(9)转动的驱动机构Ⅱ;所述座椅架(1)的后端固定设置有靠背(11),所述靠背(11)上固定设置有靠垫(12);所述座椅架(1)的前端可转动连接有平板(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近红外脑功能检测的多功能座椅,其特征是:所述驱动机构Ⅰ为电动推杆Ⅰ(6),所述电动推杆Ⅰ(6)的上端与升降座(5)固定连接,所述电动推杆Ⅰ(6)的下端与底板(4)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近红外脑功能检测的多功能座椅,其特征是:所述导向机构包括多个滑动配合的套筒(7)和插杆(8),所述套筒(7)与底板(4)固定连接,所述插杆(8)与升降座(5)固定连接,所述套筒(7)内设置有弹簧(20),所述弹簧(20)设置在插杆(8)的下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近红外脑功能检测的多功能座椅,其特征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浦兰兰李涛梁战华宋春莉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