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充分燃烧且具有余热收集的回转窑式焚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63649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9 19: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垃圾充分燃烧且具有余热收集的回转窑式焚烧装置,属于回转窑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回转窑末端设置刮除机构,一方面分离处理到达回转窑末端的垃圾和余灰,另一方面刮除回转窑末端内壁可能存在的结块;设置余灰收集机构分拣垃圾和余灰;余灰收集箱利用未完全燃烧的垃圾或者结块的余灰的高温,密封余灰收集箱,安全处理,防止有害气体排放,污染空气;通过余灰收集箱可以转运未完全燃烧的垃圾或者结块的余灰或者将其与未燃的垃圾放在一块,对于未燃的垃圾进行预热,然后再投放到回转窑中,此时可以预热后的垃圾很快可以达到燃烧温度,另一方面未燃尽的余灰再燃烧,燃成余灰再排放。排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垃圾充分燃烧且具有余热收集的回转窑式焚烧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回转窑
,具体为垃圾充分燃烧且具有余热收集的回转窑式焚烧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生活垃圾和工业垃圾都越来越多,特别是工业垃圾中危险物质也越来越多,如何处理危险物就成为了一大问题,目前国内主要采用垃圾燃烧装置对垃圾进行处理;垃圾燃烧装置主要通过高温燃烧使垃圾变成无害的残渣,这样就可以达到安全排放的要求;国家非常重视危险物处理,出具很多相关政策鼓励使用回转窑焚烧炉处理,回转窑原为水泥窑,处置水泥等建材设备,回转窑窑体是种卧式并可旋转的圆柱型筒体,通过回转窑窑体转动将固体和粘稠垃圾从窑头缓慢移动到尾部,使垃圾与助燃空气充分接触并进行燃烧。这种处置方式对于处理物有害垃圾的形态限制不高,所以应用广泛。
[0003]通过回转窑焚烧垃圾存在一个问题,必须让垃圾燃烧充分,否则就达不到想要的目的;提供充足的氧气是充分燃烧的前提,这很容易的达成,但是在燃烧的过程中还会存在很多的影响因素影响燃烧效果,例如:垃圾燃烧过程中粘连、或者垃圾过大导致燃烧不充分,或者由于垃圾升温慢,导致垃圾预热时间过长,燃烧时间不充分导致垃圾不能完全燃烧等;这是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垃圾充分燃烧且具有余热收集的回转窑式焚烧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如何充分燃烧有害垃圾。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垃圾充分燃烧且具有余热收集的回转窑式焚烧装置,一方面增加垃圾运动的限制,避免垃圾燃烧过程中产生粘连,另一方面当垃圾不能充分燃烧还有剩余或结块,给出解决方案处理不完全燃烧的解决方案。
[0006]垃圾充分燃烧且具有余热收集的回转窑式焚烧装置,包括回转窑,所述回转窑末端设置处置室,所述回转窑靠近处置室的一端向下倾斜,帮助垃圾向下运动;
[0007]垃圾充分燃烧且具有余热收集的回转窑式焚烧装置,包括回转窑,所述回转窑末端设置处置室,所述回转窑靠近处置室的一端向下倾斜,帮助垃圾向下运动;
[0008]所述回转窑末端内部设置刮除机构,在回转窑内壁的末端可能出现结块,影响回转窑顺利的排出废灰和废气;
[0009]所述处置室通过密封管道连通二燃室,所述处置室下方设置有余灰收集机构,所述余灰收集机构一侧设置有回收管路,所述处置室可以过度回转窑和二燃室,帮助沉淀余灰,促使废气余灰分离,降低进入二燃室的的废气中的的粉尘,降低二燃室的处理难度;所述余灰收集机构分拣垃圾和余灰,燃尽的余灰落入下方,未完全燃烧的垃圾或者结块的余灰通过余灰收集机构进入回收管路。
[0010]所述回收管路与回转窑的倾斜方向相反,完全燃烧的余灰或者结块的余灰一边不
会存在凸起角,因为重力向下运动。
[0011]所述刮除机构包括螺纹刀、连接杆、遮挡帽和固定管,所述固定管一端与处置室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管另一端设置若干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另一端设置遮挡帽,所述固定管外壁设置螺纹刀,所述螺纹刀螺纹方向与回转窑旋转方向一致,所述刮除机构不发生旋转;所述固定管固定在处置室上,故螺纹刀固定不动,所述回转窑缓慢转动与螺纹刀产生相对运动,从而达到刮除回转窑末端内壁的结块的效果;所述螺纹刀前端设置遮挡帽,所述遮挡帽设置圆锥状,防止大块的余灰进入螺纹刀内部导致堵塞,另一方面避免垃圾粘连同时帮助大块的余灰进入螺纹刀和回转窑之间,在螺纹刀、固定管以及回转窑的同时作用下,研磨大块的余灰帮助燃烧。
[0012]所述固定管中空,且固定管与回转窑为同心圆,所述遮挡帽为圆锥形状,所述遮挡帽直径大于固定管直径,所述遮挡帽与固定管之间存在间隙;方便热量和废气通过连接杆进入固定管内部,通过固定管的中空通道排出,不影响对于垃圾的正常焚烧。
[0013]所述刮除机构限制垃圾进入处置室,大块未燃尽的垃圾滞留在回转窑内继续焚烧,燃尽的余灰以及未完全燃尽的小块垃圾进入螺纹刀和回转窑之间,在螺纹刀、固定管以及回转窑的共同作用下进行研磨帮助燃烧,热量以及燃烧产生的废气通过遮挡帽与固定管之间的间隙进入中空的固定管排入处置室。
[0014]所述余灰收集机构包括筛选板和密封室,所述处置室与回收管路的连接处设置筛选板,所述筛选板下方设置密封室,所述密封室下端设置密封,所述筛选板上设置垂直的过滤孔,所述筛选板上设置圆滑的第一凸起;所述筛选板分拣垃圾和余灰,将燃尽的余灰过滤,未完全燃烧的大块余灰留下来;所述筛选板设置圆滑凸起,可以帮助燃尽的余灰过滤下落,同时减少大块余灰与筛选层的摩擦力,帮助筛大块余灰落进回收管路。
[0015]所述筛选板倾斜设置,所述筛选板的倾斜方向与回收管路的倾斜方向一致,且筛选板倾斜角度大于回收管路的倾斜角度;筛选层设置较大的倾斜,给予大块余灰下落的动力,由于回收管路有倾斜角度,未燃尽的大块余灰一般不会有凸起角,所以可以顺利的落下。
[0016]所述回收管路末端设置余灰收集箱,余灰收集箱一方面方便转运余灰,一方面可以未燃的垃圾在余灰收集箱与余灰接触预热;
[0017]所述余灰收集箱上端设置单向阀,所述余灰收集箱一侧壁设置进物口,设置进物口的侧壁内侧铰接设置挡门,所述挡门直径大于进物口的直径,当余灰或者垃圾进入时,所述挡门可以向内打开让其进入;当箱内没有余灰时,挡门受重力为垂直状态,当余灰或者垃圾进入时,所述挡门可以向内打开让其进入;当箱内有余灰时,因余灰温度较高,空气受热膨胀,压迫挡门贴合余灰收集箱内壁,从而密封余灰收集箱,阻止余灰产生有毒气体排放,同时当未燃的垃圾和大块余灰接触,预热未燃的垃圾时也很容易产生有毒气体,利用余灰本身的温度密封余灰收集箱;
[0018]单向阀可以与传感器连通,当余灰收集箱上升到一定高度时,自动打开单向阀,排出余灰收集箱内的余灰和垃圾。
[0019]所述余灰收集箱另一侧设置滑动门,所述滑动门直径大于余灰收集箱侧壁的直径,所述滑动门与余灰收集箱贴合的地方设置密封橡胶圈,所述滑动门内壁设置滑动块,所述滑动块在滑动槽内滑动连接,通过滑动块和滑动槽将滑动门固定在余灰收集箱侧面,通
过密封橡胶圈密封。
[0020]所述滑动槽为L形状,所述滑动槽转折处为圆角,所述滑动槽靠近滑动门的部分末端设置垂直于滑动门;拉动滑动门时先垂直于滑动门方向拉动,远离余灰收集箱侧壁,减少摩擦,更顺畅的打开滑动门。
[0021]所述余灰收集箱上端外壁设置的滑动槽末端设置卡槽,所述滑动门上端内壁设置第一滑动块,所述第一滑动块下端设置与卡槽吻合的第二凸起,当第一滑块到达了卡槽上方,因滑动门收到重力,滑块和卡槽卡合,防止滑动门松动;同时第二凸起和卡槽吻合即为圆角凸起,便于滑动门拉动;
[0022]所述滑动门下端内壁设置第二滑动块,所述第二滑动块与滑动门通过弹簧连接;当滑动门闭合时,通过弹簧第二滑动块压紧余灰收集箱,防止滑动门松动;当滑动门拉开的时候,压缩弹簧,顺利拉动滑动门。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回转窑末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垃圾充分燃烧且具有余热收集的回转窑式焚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回转窑(1),所述回转窑(1)末端设置处置室(2),所述回转窑(1)靠近处置室(2)的一端向下倾斜,所述回转窑(1)末端内部设置刮除机构(5),所述处置室(2)通过密封管道连通二燃室,所述处置室(2)下方设置有余灰收集机构(3),所述余灰收集机构(3)一侧设置有回收管路(4),所述回收管路(4)与回转窑(1)的倾斜方向相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充分燃烧且具有余热收集的回转窑式焚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刮除机构(5)包括螺纹刀(53)、连接杆(52)、遮挡帽(51)和固定管,所述固定管一端与处置室(2)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管另一端设置若干连接杆(52),所述连接杆(52)另一端设置遮挡帽(51),所述固定管外壁设置螺纹刀(53),所述螺纹刀(53)螺纹方向与回转窑(1)旋转方向一致,所述刮除机构(5)不发生旋转。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垃圾充分燃烧且具有余热收集的回转窑式焚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管中空,且固定管与回转窑(1)为同心圆,所述遮挡帽(51)为圆锥形状,所述遮挡帽(51)直径大于固定管直径,所述遮挡帽(51)与固定管之间存在间隙。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充分燃烧且具有余热收集的回转窑式焚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灰收集机构(3)包括筛选板(33)和密封室(11),所述处置室(2)与回收管路(4)的连接处设置筛选板(33),所述筛选板(33)下方设置密封室(11),所述筛选板(33)上设置垂直的过滤孔(31),所述筛选板(33)上设置圆滑的第一凸起(3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垃圾充分燃烧且具有余热收集的回转窑式焚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德友陶经坚程强祥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域德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