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改进的大功率电子管,属于电子元器件
技术介绍
在广播、通讯领域中,大功率发射机多采用大功率四极电子管。这种电子管的四个电极,阴极、第一栅极、第二栅极和阳极分别呈圆形并按照同心圆的规则排列。阴极在最里层,接着是第一栅极、第二栅极,最外面是阳极。第一栅极、第二栅极的材料均为金属钼丝。工作时,阴极的温度近2000°K,第一栅极因距阴极的距离仅为1-2毫米,故其工作温度也会达到1100℃,极易因温度过高而损坏。第二栅极在第一栅极的外层,由于受第一栅极的遮挡,工作温度不高,但其距阳极较近,工作在阳极高压空间,它受高压影响较大。发射机功率越大,电子管的功率也越大,其电极尺寸也会随着增大。采用金属钼丝框架结构的大功率电子管常因电极形变发生故障而损坏。同时,大功率管在制造工艺上也会遇到较大的困难,从而限制了电子管功率等级的提高。为了解决金属钼丝在电子管中作为栅极所遇到的问题,技术人员开始利用热解石墨来制造大功率电子管的栅极。但是由于石墨栅极本身在阳极高电压的作用下易发生掉粉的问题,造成电子管工作时打火闪络,因此,三十几年来研制的石墨栅极没能实际应用在大功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复合型大功率电子管,它由降温水套[1]、阴极[2]、第一栅极[3]、第二栅极[4]和阳极[5]组成,它们分别呈圆筒形按照同心圆的规则排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栅极[3]为热解石墨丝栅,所述第二栅极[4]为钼丝栅,阴极[2]固定在阴极支杆[8]上,在阴极支杆的上端部连接一个陶瓷环[6],第一栅极[3]、第二栅极[4]的上端部分别套在陶瓷环[6]上,在第二栅极[4]的上方设有一个金属屏蔽帽[7],它罩在陶瓷环[6]的上方,底边圆周与第二栅极[4]的上端平面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型大功率电子管,它由降温水套[1]、阴极[2]、第一栅极[3]、第二栅极[4]和阳极[5]组成,它们分别呈圆筒形按照同心圆的规则排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栅极[3]为热解石墨丝栅,所述第二栅极[4]为钼丝栅,阴极[2]固定在阴极支杆[8]上,在阴极支杆的上端部连接一个陶瓷环[6],第一栅极[3]、第二栅极[4]的上端部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卫军民,张香斋,朱自文,
申请(专利权)人:卫军民,朱自文,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