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热老化良外观的发光聚丙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634832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9 19: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耐热老化良外观的发光聚丙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塑料材料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发光聚丙烯材料的组分中以金属离子钝化剂及润滑剂相搭配,二者发生协同效应,可有效在聚丙烯材料的加工过程中减少物料间的摩擦及剪切效应较强,提高物料间的分散性,同时抑制产品的变色现象,而所述组分中的复合抗氧剂在高分散性状态下可充分发挥抗氧化效应,可令最终得到的发光聚丙烯材料耐热老化性能显著提升,同时也可协同抑制树脂间在混合及生产制备过程中的氧化变色及流动性变化,在控制成本的前提下提升产品的使用范围。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所述耐热老化良外观的发光聚丙烯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在制备家电产品及汽车装饰部件中的应用。部件中的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热老化良外观的发光聚丙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塑料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热老化良外观的发光聚丙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现有发光聚丙烯材料使用的发光材料一般是含有多种金属离子的铝酸盐或硅酸盐类,该类材料无毒、无害、无放射性,是理想的绿色发光环保材料;但聚丙烯在使用此类发光材料时一般需要共混熔融,在挤出或注塑加工过程中,物料之间的摩擦及剪切效应较强,经常引起材料颜色变化如变灰变黑等,严重影响产品外观及使用性能。
[0003]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通过将聚丙烯、蓄光型发光材料及粉末橡胶经熔融共混得到发光聚丙烯组合物的方法,通过将发光材料与粉末橡胶配合使用,可改善发光材料在聚丙烯料中的分散,降低加工过程中的摩擦力,提高该组合物的综合性能。然而此种方法虽然可以改善发光材料的变色及余辉下降问题,但加入粉末橡胶的产品在使用端则会出现成型性不佳的问题,进而又影响产品外观及耐热老化性能,因此限制了此类发光产品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耐热老化良外观的发光聚丙烯材料,该产品在具备良好力学性能的前提下,具有很好的耐热老化和外观性能,稳定性高,不会发生变色现象,适用于对外观要求较高的家电及汽车装饰产品领域中。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耐热老化良外观的发光聚丙烯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聚丙烯树脂50~85份、聚烯烃弹性体5~10份、发光材料10~30份、金属离子钝化剂0.2~0.5份、润滑剂0.2~0.6份以及抗氧剂0.4~0.6份;所述金属离子钝化剂的熔点为160~230℃;所述抗氧剂包括受阻酚类抗氧剂和亚磷酸酯类抗氧剂。
[0007]本专利技术所述耐热老化良外观的发光聚丙烯材料的组分中以金属离子钝化剂及润滑剂相搭配,二者发生协同效应,可有效在聚丙烯材料的加工过程中减少物料间的摩擦及剪切效应较强,提高物料间的分散性,同时抑制产品的变色现象,而所述组分中的复合抗氧剂在高分散性状态下可充分发挥抗氧化效应,可令最终得到的发光聚丙烯材料耐热老化性能显著提升,同时也可协同抑制树脂间在混合及生产制备过程中的氧化变色及流动性变化,在控制成本的前提下提升产品的使用范围。
[0008]此外,专利技术人还在实验中发现,金属离子钝化剂的熔点需要与聚丙烯树脂的熔点相匹配,否则将出现相容性差的问题,而经过筛选,只有在160~230℃熔点下的金属离子钝化剂可与聚丙烯树脂达到良好的相容性,避免因相容性差影响产品最终性能;专利技术人还针对金属离子钝化剂的添加含量多少进行了优选探究,若金属离子钝化剂添加量小于0.2份,则无法达到理想的协同效果,若多于0.5份则又会在产品制备及成型过程发生析出,耐热老化性能和外观性能都会变差,甚至影响产品的发光效果,而与其相协同的润滑剂同样需要
在优选添加量下才能发挥有益效果。
[0009]优选地,所述聚丙烯树脂为均聚聚丙烯、共聚聚丙烯中的至少一种;
[0010]更优选地,所述聚丙烯树脂为均聚聚丙烯。
[0011]更优选地,所述聚丙烯树脂的熔体质量流动速率(MFR)为10~90g/10min,所述熔体质量流动速率是根据ISO1133 2011使用2.16kg重量并在230℃的温度测量。
[0012]优选地,所述聚烯烃弹性体为乙烯

辛烯共聚物、乙烯

丁烯共聚物、乙烯

己烯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种;
[0013]更优选地,所述聚烯烃弹性体的熔体质量流动速率(MFR)为1~20g/10min,所述熔体质量流动速率是根据ISO1133 2011使用2.16kg重量并在190℃的温度测量。
[0014]所述聚烯烃弹性体具有密度小、弯曲模量大、抗冲击能力强等优点,与聚丙烯树脂的相容性高,成型性好,在提高制备的发光聚丙烯材料力学性能的同时,还能保障其良性外观及热稳定性。
[0015]优选地,所述聚丙烯树脂、聚烯烃弹性体的质量之和与抗氧剂的质量之比116:1≤m(聚丙烯树脂+聚烯烃弹性体):m(抗氧剂)≤135:1。
[0016]所述配比下的抗氧剂可有效抑制聚丙烯树脂及聚烯烃弹性体的热老化效应,但若抗氧剂含量过多,或者聚丙烯树脂、聚烯烃弹性体整体含量过少,其对产品的耐热老化性能的进一步提升效果不明显,反而会造成产品的韧性大幅度降低,其应用范围变窄。
[0017]优选地,所述发光材料为硅酸盐体系蓄光型发光材料、铝酸盐体系蓄光型发光材料中的至少一种;
[0018]更优选地,所述硅酸盐体系蓄光型发光材料为离子激活的硅酸盐,所述铝酸盐体系蓄光型发光材料为离子激活的铝酸盐。
[0019]所述无机固态发光材料性质稳定,与聚丙烯材料相容性较高。
[0020]优选地,所述发光材料的平均粒径为10~50μm;
[0021]优选地,所述金属离子钝化剂为脂肪族双酰基己二酰二肼衍生物;
[0022]更优选地,所述金属离子钝化剂为双(3,5

二叔丁基
‑4‑
羟基

苯丙酰)肼、(3,5

二叔丁基
‑4‑
羟基苯基)丙酸草酰(二亚氨基

2,1

亚乙基酯)中的至少一种。
[0023]所述金属离子钝化剂在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发光聚丙烯材料的组分时,可有效抑制在物料混合制备产品过程中因金属离子诱导而产生的变色现象,降低金属对于材料组分的催化降解影响,从而提升产品的外观稳定性;同时该组分还具有高抗萃取性、低挥发性及良好的相容性,可有效长期存在于聚丙烯材料的整体体系中。
[0024]优选地,所述润滑剂为乙撑基双硬脂酰胺、多元醇酯、脂肪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0025]更优选地,所述润滑剂为乙撑基双硬脂酰胺。
[0026]优选地,所述受阻酚类抗氧剂和亚磷酸酯类抗氧剂的质量比为(2:3)~(3:2)。
[0027]专利技术人发现,两种抗氧剂相配合可有效提升所得发光聚丙烯材料的耐热老化性能,而在所述优选配比下,所得产品的耐热老化效果最优。
[0028]优选地,所述受阻酚类抗氧剂为1,3,5

三甲基

2,4,6

三(3,5

二叔丁基
‑4‑
羟基苄基)苯、4

苯甲酰氧基

2,2,6,6四甲基哌啶、1,3,5

三(3,5

二叔丁基
‑4‑
羟基苄基)

1,3,5

三嗪

2,4,6(1H,3H,5H)

三酮中的至少一种,所述亚磷酸酯类抗氧剂包括三(2.4

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双(2,4

二叔丁基苯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热老化良外观的发光聚丙烯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聚丙烯树脂50~85份、聚烯烃弹性体5~10份、发光材料10~30份、金属离子钝化剂0.2~0.5份、润滑剂0.2~0.6份以及抗氧剂0.4~0.6份;所述金属离子钝化剂的熔点为160~230℃;所述抗氧剂包括受阻酚类抗氧剂和亚磷酸酯类抗氧剂。2.如权利要求1所述耐热老化良外观的发光聚丙烯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树脂为均聚聚丙烯、共聚聚丙烯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地,所述聚丙烯树脂为均聚聚丙烯。3.如权利要求1所述耐热老化良外观的发光聚丙烯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烯烃弹性体为乙烯

辛烯共聚物、乙烯

丁烯共聚物、乙烯

己烯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种。4.如权利要求1所述耐热老化良外观的发光聚丙烯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树脂、聚烯烃弹性体的质量之和与抗氧剂的质量之比116:1≤m(聚丙烯树脂+聚烯烃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平陈平绪叶南飚陈延安程文超张引龙谭亚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金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