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_技高网

一种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41375858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0: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复合材料包括以下组分:端羧基含量≤20mol/t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增强剂、封端剂、溴系阻燃剂、由无机次磷酸铝和三聚氰胺氰尿酸盐按质量比(0.3~4):1组成的磷系阻燃剂和由硼酸锌和水滑石按质量比(0.05~1.1):1组成阻燃协效剂。本发明专利技术将特定端羧基含量的PBT树脂与由硼酸锌和水滑石按特定质量比组成的阻燃协效剂相结合,同时搭配由无机次磷酸铝和三聚氰胺聚磷酸盐按特定质量比组成的磷系阻燃剂,使得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复合材料经过双85老化测试后仍保持良好的阻燃性能和灼热丝温度,同时还具备优异的拉伸强度保持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高分子化合物的组合物,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1、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是对苯二甲酸与丁二醇在高温下酯化反应脱水缩聚而成的聚合物,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机械性能和电绝缘性,被广泛应用于电子电气部件。而且,随着新能源电动车和自动驾驶汽车的快速发展,汽车连接器、传感器以及控制设备的连续使用和使用温度的交替变化,使得单纯地提高pbt材料的阻燃性能已无法满足应用需求;上述应用场景还需要pbt材料具备高的灼热丝起燃温度以及耐高温高湿性能,以降低其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所面临的安全风险。

2、目前,主要通过溴系阻燃剂体系中复配少量的三氧化二锑,并与大量的无卤阻燃剂(三聚氰胺聚磷酸盐、磷酸酯等)相结合来提升pbt材料阻燃和灼热丝效果。例如,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种高灼热丝高cti超韧阻燃pbt/pc合金材料,该合金材料由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碳酸酯、复配增韧剂、溴系阻燃剂、磷氮系阻燃剂、无机阻燃协效剂、酯交换抑制剂、抗滴落剂ptfe、润滑剂、抗氧剂组成,虽然具有良好的阻燃性能和灼热丝温度,但pbt复合材料在长期使用过程的力学性能、灼热丝起燃温度以及阻燃性能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而急剧劣化,稳定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高灼热丝高阻燃pbt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灼热丝起燃温度以及阻燃性能的稳定性较差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复合材料。

2、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3、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复合材料在制备电子电器部件中的应用。

4、本专利技术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5、本专利技术保护一种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复合材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

6、

7、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的端羧基含量≤20mol/t;所述磷系阻燃剂由无机次磷酸铝和三聚氰胺氰尿酸盐按质量比(0.3~4):1组成;所述阻燃协效剂由硼酸锌和水滑石按质量比(0.05~1.1)组成。

8、还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的特性粘度为0.8~1.3dl/g。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的端羧基含量以及特性粘度的测定方法依据gb/t14190-2017测得。而且,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相对于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复合材料中基体树脂的质量百分数≥90%。

9、优选地,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复合材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

10、

11、优选地,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的端羧基含量为5~15mol/t;具体可以为6mol/t、7mol/t、8mol/t、9mol/t、10mol/t、11mol/t、12mol/t、13mol/t或14mol/t。

12、优选地,所述磷系阻燃剂由无机次磷酸铝和三聚氰胺氰尿酸盐按质量比(0.3~1.2):1组成,具体可以为0.4:1、0.5:1、0.6:1、0.7:1、0.8:1、0.9:1、1:1或1.1:1;所述阻燃协效剂由硼酸锌和水滑石按质量比(0.1~1):1组成,具体可以为0.2:1、0.3:1、0.4:1、0.5:1、0.6:1、0.7:1、0.8:1或0.9:1。

13、具体地,所述增强剂为玻璃纤维、碳纤维、玻璃纤维粉、金属纤维、有机纤维或硼酸铝纤维中的至少一种。

14、可选地,所述封端剂为含有-nco基团的化合物和/或含有-nco基团的聚合物;优选为碳化二亚胺和/或聚碳化二亚胺。

15、可选地,所述溴系阻燃剂为溴化环氧、溴化聚碳酸脂、溴化聚苯乙烯或十溴二苯乙烷中的至少一种。

16、此外,上述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复合材料中的加工助剂可以为抗氧剂或润滑剂;具体地,抗氧剂可以为受阻酚类抗氧剂、有机硫抗氧剂中的一种或几种;润滑剂可以为芥酸酰胺、乙撑双硬脂酰胺、聚乙烯蜡或氧化聚乙烯蜡中的一种或几种。

17、本专利技术还保护一种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各组分混合、熔融挤出,即得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复合材料。

18、其中,上述制备方法中可以采用双螺杆挤出机进行熔融挤出,双螺杆挤出机的一区温度为140~200℃,二区温度为220~230℃,三区温度为230~240℃,四区温度为230~240℃,五区温度为180~200℃,六区温度为190~220℃,七区温度为200~220℃,八区温度为200~240℃,九区温度为200~240℃,机头温度为220~250℃,主机转速为300~500转/分钟。

19、一种上述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复合材料在制备电子电器部件中的应用,也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具体地,电子电器部件可以为汽车连接器、传感器以及控制设备等。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21、本专利技术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复合材料将特定端羧基含量的pbt树脂与由硼酸锌和水滑石按特定质量比组成的阻燃协效剂相结合,同时搭配由无机次磷酸铝和三聚氰胺聚磷酸盐按特定质量比组成的磷系阻燃剂,三者相互作用,使得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复合材料经过双85老化测试后仍保持良好的阻燃性能和灼热丝温度,同时还具备优异的拉伸强度保持率,显著提高了其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的端羧基含量为5~15mol/t。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磷系阻燃剂由无机次磷酸铝和三聚氰胺氰尿酸盐按质量比(0.3~1.2):1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燃协效剂由硼酸锌和水滑石按质量比(0.1~1):1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剂为玻璃纤维、碳纤维、玻璃纤维粉、金属纤维、有机纤维或硼酸铝纤维中的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封端剂为含有-NCO基团的化合物和/或含有-NCO基团的聚合物;优选地,所述封端剂为碳化二亚胺和/或聚碳化二亚胺。

<p>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溴系阻燃剂为溴化环氧、溴化聚碳酸脂、溴化聚苯乙烯或十溴二苯乙烷中的至少一种。

9.一种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0.一种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复合材料在制备电子电器部件中的应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的端羧基含量为5~15mol/t。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磷系阻燃剂由无机次磷酸铝和三聚氰胺氰尿酸盐按质量比(0.3~1.2):1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燃协效剂由硼酸锌和水滑石按质量比(0.1~1):1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卫杰陈平绪叶南飚杨霄云丁超焦建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金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