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碾削复合碎料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3405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9 19: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碾削复合碎料机,包括机架,设置于机架上的上壳体,安置于上壳体内将其内空间分隔为在上的碾压腔室和在下的切削腔室的支承网板,开设于上壳体上并与碾压腔室匹配的进料口,安置于碾压腔室内的碾压机构,安置于切削腔室内的切削机构,开设于切削腔室底部的出料口,以及安置于机架上并与出料口对接的螺旋出料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配置碾压机构和切削机构来配合支承网板对物料进行碾压挤出和切削作业,在微片机出料的基础上再次破碎物料,使其能够更容易满足后续微粒机的进料处理需求,减少微粒机的作业损耗,同时也可以起到筛除硬质杂物的作用,避免硬质杂物进入微粒机产生损坏,有效地保护了微粒机。有效地保护了微粒机。有效地保护了微粒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碾削复合碎料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植物纤维物料碎料处理设备,具体地讲,是涉及一种碾削复合碎料机。

技术介绍

[0002]对于湿度较大、纤维含量较高的农林废料处理,以往缺少有效的处理方式,都是当作废物垃圾来处理,没有产生市场经济价值。专利技术人在申请号为202010898551.X和202010900518.6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中提出了解决方案,利用专门设计的设备将这些废料处理为足够细小的微小颗粒,使之可以满足后续行业作为原料的需要,从而有效回收利用了这些农林废料来产生市场经济价值。
[0003]在上述设备的后续试验和应用中发现还存在一些问题。有的植物秸秆斑结部分较为绵软,在前段切断设备中不易被切成小段或切成的小段长度相对较长,使其进入后续微粒机中也不易被打碎,增加了微粒机刀片的磨损。有的进料物料中因物料环境较差容易引入碎石或铁钉等坚硬杂物,微粒机无法对其切割,反而会破坏微粒机刀片刃口,严重降低微粒机刀片等配件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以进一步打碎物料以便于保护后续设备的碾削复合碎料机。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碾削复合碎料机,包括机架,设置于机架上的上壳体,安置于上壳体内将其内空间分隔为在上的碾压腔室和在下的切削腔室的支承网板,开设于上壳体上并与碾压腔室匹配的进料口,安置于碾压腔室内的用于在支承网板上碾压物料并使物料从支承网板挤入切削腔室的碾压机构,安置于切削腔室内的用于将被挤入的物料切碎的切削机构,开设于切削腔室底部的出料口,以及安置于机架上并与出料口对接的螺旋出料机构。
[0007]具体地,所述碾压机构上连接有安置于上壳体外的碾压驱动机构,所述碾压驱动机构包括碾压电机、碾压减速机和碾压传动件,所述碾压电机和碾压减速机提供合适的碾压驱动力,所述碾压传动件将碾压驱动力传递到碾压机构上带动碾压机构动作从而产生碾压作用。
[0008]具体地,所述碾压机构包括与碾压驱动机构连接的并可在驱动作用下规律动作的碾压安置座,设置于碾压安置座上的碾压轴,以及套置于碾压轴上的碾压轮,其中,碾压轴的轴向与支承网板表面平行,碾压轮表面与支承网板之间保持一碾压间隙。
[0009]进一步地,所述碾压安置座上设有用于碾压轮适配坚硬物的浮动机构,所述浮动机构包括与碾压安置座连接的浮动转轴,与浮动转轴连接的浮动摆臂,设置于浮动转轴上的浮动缓冲件,以及设置于浮动摆臂上的浮动限位件,其中,所述碾压轴安置于浮动摆臂上,并与浮动转轴在浮动摆臂上平行错位布置。
[0010]具体地,所述浮动缓冲件包括套置于浮动转轴上的缓冲扭簧,以及设置于浮动转
轴上的扭簧挡块;所述浮动限位件包括在浮动摆臂上向上延伸设置的限位延伸臂,安置于限位延伸臂上并位于碾压安置座上侧的限位连接块,设置于限位连接块上并与碾压安置座上侧配合实现碾压间隙调节的限位螺栓,以及套置于限位螺栓上的限位锁定螺母。
[0011]进一步地,所述碾压安置座侧面设有随其转动的用于刮除碾压后粘附支承网板上的物料的刮板组件。
[0012]为了提高碾压匹配效果,所述碾压轮和碾压轴以及浮动机构在所述碾压安置座上可以配置为两组,并且每个碾压轮表面上可以设置为不同的碾压纹路。
[0013]具体地,所述切削机构包括安置于切削腔室内并与支承网板保持一切削间隙的切削刀盘,开设于切削刀盘上的漏料口,在漏料口处与切削刀盘连接并伸入切削间隙内与支承网板匹配以对挤入的物料进行切削的切削刀,以及设置于切削刀盘外缘处的传动连接部。
[0014]具体地,所述切削机构上连接有安置于上壳体外的切削驱动机构,所述切削驱动机构包括安置于上壳体侧面的切削驱动支架,安置于切削驱动支架上的切削电机,以及安置于切削电机输出轴上的主动传动轮,其中,该主动传动轮利用上壳体外壁上配置的通口与切削刀盘上的传动连接部传动连接。
[0015]为了防止细小物料飞扬,所述切削腔室内设有位于切削刀盘下侧的用于将切削粉碎后的物料下压输送的压板。
[0016]具体地,所述支承网板包括用于与上壳体连接固定的网板基体,以及数个上下贯通地开设于网板基体上并呈密集排布的挤出孔。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8](1)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的微片机和微粒机进行匹配性过渡设计,通过支承网板将物料空间分隔为碾压腔室和切削腔室,分别配置碾压机构和切削机构来配合支承网板对物料进行碾压挤出和切削作业,在微片机出料的基础上再次破碎物料,使其能够更容易满足后续微粒机的进料处理需求,减少微粒机的作业损耗,同时也可以起到筛除硬质杂物的作用,避免硬质杂物进入微粒机产生损坏,有效地保护了微粒机。本专利技术设计巧妙,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适于在植物纤维物料、一些较小体积果壳类物料以及已是较小块的物料方面碎料处理中应用。
[0019](2)本专利技术利用碾压机构在支承网板上对进入的疏松物料进行反复碾压,使物料相对密实地从支承网板下挤出,更利于切削破碎;通过碾压轮数量的配置和碾压轮表面纹路的不同配置,提高了碾压效果,并且通过配置浮动机构,提高了碾压轮对硬质杂物的适配性,避免了硬质杂物对碾压轮表面或支承网板的损坏。
[0020](3)本专利技术利用支承网板和碾压机构在阻挡硬质杂物漏落的基础上还可以及时发现硬质杂物,以便于及时清除。
[0021](4)本专利技术利用盘式的切削机构在支承网板下不断地对挤出的物料进行切削破碎,进一步提高了物料的破碎效果,从而使细小物料进入后续微粒机后能够更好更快地被处理,也减小了微粒机的损耗,尤其是对于一些软绵秸秆类物料更具处理优势。
[0022](5)本专利技术在切削后配置压板,有效避免了细小物料在切削腔室内飞扬,使其能够更快地进入出料口,提高了物料处理效率。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

实施例的外形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专利技术

实施例另一侧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专利技术

实施例中机架和碾压驱动机构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本专利技术

实施例中碾压机构和碾压驱动机构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5为本专利技术

实施例中碾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6为本专利技术

实施例中碾压机构的俯视图。
[0029]图7为本专利技术

实施例中碾压机构另一种形式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8为本专利技术

实施例中支承网板和部分上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9为本专利技术

实施例中切削机构上侧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10为本专利技术

实施例中切削机构下侧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11为本专利技术

实施例中螺旋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碾削复合碎料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设置于机架上的上壳体(2),安置于上壳体内将其内空间分隔为在上的碾压腔室和在下的切削腔室的支承网板(3),开设于上壳体上并与碾压腔室匹配的进料口(4),安置于碾压腔室内的用于在支承网板上碾压物料并使物料从支承网板挤入切削腔室的碾压机构(100),安置于切削腔室内的用于将被挤入的物料切碎的切削机构(200),开设于切削腔室底部的出料口(5),以及安置于机架上并与出料口对接的螺旋出料机构(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碾削复合碎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碾压机构(100)上连接有安置于上壳体外的碾压驱动机构(110),所述碾压驱动机构包括碾压电机(111)、碾压减速机(112)和碾压传动件(113),所述碾压电机和碾压减速机提供合适的碾压驱动力,所述碾压传动件将碾压驱动力传递到碾压机构上带动碾压机构动作从而产生碾压作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碾削复合碎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碾压机构(100)包括与碾压驱动机构连接的并可在驱动作用下规律动作的碾压安置座(101),设置于碾压安置座上的碾压轴(102),以及套置于碾压轴上的碾压轮(103),其中,碾压轴的轴向与支承网板表面平行,碾压轮表面与支承网板之间保持一碾压间隙。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碾削复合碎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碾压安置座(101)上设有用于碾压轮适配坚硬物的浮动机构,所述浮动机构包括与碾压安置座连接的浮动转轴(105),与浮动转轴连接的浮动摆臂(106),设置于浮动转轴上的浮动缓冲件(107),以及设置于浮动摆臂上的浮动限位件(108),其中,所述碾压轴安置于浮动摆臂上,并与浮动转轴在浮动摆臂上平行错位布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碾削复合碎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缓冲件(10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茂华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眉山中达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