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胞络化瘀的中药外敷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63175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9 19: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胞络化瘀的中药外敷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中药配方领域。所述中药外敷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白芷1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胞络化瘀的中药外敷剂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药配方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胞络化瘀的中药外敷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妇女因有经、带、胎、产、乳等特殊的生理现象而有别于男子,是决定于在解剖上有子宫、胞络、阴道等特有的器官或组织。女性生理功能的实施是在脏腑、气血功能正常的基础上,以胞络系统为纽带,以胞宫为场所,以肾(心)

天葵

胞络系统

胞宫生殖轴协调为关键而完成的。胞络系统是由胞络和冲脉、任脉、督脉等组成的共同维持和协调胞宫生理功能的一个复杂的网络系统。
[0003]各种致病因素如外感风寒、湿、热、虫毒,内伤七情、房劳产伤、饮食失节及体质因素等只能作为致病条件,而脏腑功能失调、气血失和仅是发病的前提,妇科病的形成主要是邪客胞络系统,留而不去,正邪交争,迁延不愈,病久延虚,虚气留滞,痰凝血淤,阻滞胞络,痼结难解,使胞络系统失调,不能维持胞宫功能而变生诸疾。因此,胞络系统失调是妇科病发生的关键,而胞络瘀阻是妇科病形成的病理基础。所以,提出一种胞络化瘀的中药组合物以达到治疗妇科病的目的是非常科学的,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胞络化瘀的中药外敷剂及其制备方法。
[0005]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6]一种胞络化瘀的中药外敷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0007]白芷10

30份、透骨草10

30份、黑顺片10

30份、羌活10

30份、伸筋草10

30份、香加皮20

40份、艾叶40

90份、秦艽15

30份、防风10

30份、鸡血藤70

100份、地枫20

40份。
[0008]进一步的,一种胞络化瘀的中药外敷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0009]白芷16份、透骨草15份、黑顺片16份、羌活16份、伸筋草15份、香加皮20份、艾叶46份、秦艽15份、防风16份、鸡血藤70份、地枫20份。
[0010]一种胞络化瘀的中药外敷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1]S1.按配方量将白芷、透骨草、黑顺片、羌活、伸筋草、香加皮、艾叶、秦艽、防风、鸡血藤和地枫进行混合,装入布袋中;
[0012]S2.将装入布袋中的中药成分隔水蒸30

40min,既得。
[0013]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4]本申请的中药外敷剂敷于患者小腹部,可起到除湿活络,活血散瘀的作用,对慢性盆腔炎、盆腔炎性包块、输卵管积水等由瘀阻胞络引起的妇科病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本申请的中药组合物配伍合理、科学,治疗效果优异,使用方便,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具体实施方式
[0015]实施例1
[0016]一种胞络化瘀的中药外敷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7]S1.将白芷10g、透骨草30g、黑顺片10g、羌活30g、伸筋草10g、香加皮40g、艾叶40g、秦艽30g、防风10g、鸡血藤100g、地枫20g进行混合,装入布袋中;
[0018]S2.将装入布袋中的中药成分隔水蒸30min。
[0019]取出后用毛巾包裹敷于小腹部(脐以下),每日一次,每次20

40min,睡前使用,每副药敷用3次。
[0020]实施例2
[0021]一种胞络化瘀的中药外敷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2]S1.将白芷30g、透骨草10g、黑顺片30g、羌活10g、伸筋草30g、香加皮20g、艾叶90g、秦艽15g、防风30g、鸡血藤70g、地枫40g进行混合,装入布袋中;
[0023]S2.将装入布袋中的中药成分隔水蒸40min。
[0024]取出后用毛巾包裹敷于小腹部(脐以下),每日一次,每次20

40min,睡前使用,每副药敷用3次。
[0025]实施例3
[0026]一种胞络化瘀的中药外敷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7]S1.将白芷16g、透骨草15g、黑顺片16g、羌活16g、伸筋草15g、香加皮20g、艾叶46g、秦艽15g、防风16g、鸡血藤70g、地枫20g进行混合,装入布袋中;
[0028]S2.将装入布袋中的中药成分隔水蒸30min。
[0029]取出后用毛巾包裹敷于小腹部(脐以下),每日一次,每次20

40min,睡前使用,每副药敷用3次。
[0030]临床试验
[0031]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7版(张玉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本病临床症状包括下腹疼痛,腰骶部酸胀疼痛,常在劳累、性交、经期加重,可伴月经不调、白带增多、低热、疲乏、或不孕。根据盆腔慢性炎症体征,结合B超检查、血常规、血沉,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即可诊断。
[0032]主症:

下腹冷痛或刺痛

腰骶冷痛

带下量多,色白质稀。
[0033]次症:

形寒肢冷

经期腹痛加重,得温则减

月经量少或月经错后

经色紫黯或夹血块

大便溏泄。
[0034]舌脉:舌质黯或有瘀点,苔白腻,脉沉迟或沉涩。
[0035]以上主症具备2项或以上,次症2项或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辨证为本证。
[0036]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断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一版)、《妇产科学》(第7版乐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0037]症状:下腹疼痛、腰骶部酸胀疼痛。常在劳累、性交、经期加重。可伴月经不调、白带增多、疲乏、或不孕。
[0038]体征:子宫常呈后位,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子宫肌炎时,子宫可有压痛,若为输卵管炎,则在子宫一侧或两侧触及条索状增粗输卵管,并有压痛,若为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则在盆腔一侧或两侧触及囊性肿物,活动多受限,可有压痛,若为盆腔结缔组织炎
时,子宫一侧或两侧有片状增厚、压痛、或有子宫骶韧带增粗、变硬、触痛。
[0039]上述体征至少需同时具备下列2项,子宫活动受限(粘连固定)或压痛,一侧附件区压痛。
[0040]3.实验室检查:
[0041]妇科超声检查:可探及附件炎性包块、输卵管积液或增粗,或子宫直肠凹陷积液。
[0042]4.分组:
[0043]1)慢性盆腔炎
[0044]治疗组:本申请实施例3外敷方43例,年龄35.3
±
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胞络化瘀的中药外敷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白芷10

30份、透骨草10

30份、黑顺片10

30份、羌活10

30份、伸筋草10

30份、香加皮20

40份、艾叶40

90份、秦艽15

30份、防风10

30份、鸡血藤70

100份、地枫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利红徐文婷王嘉蕙汤梦雨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港市中医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