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静态混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31065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9 19: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静态混合器,包括至少一个混合单元,混合单元包括多个混合元件,混合元件包括第一板体、第二板体,第一板体、第二板体的一边连接使其之间形成0~18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静态混合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烟气脱硝和化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静态混合器。

技术介绍

[0002]为满足NO
x
的超低排放,燃煤电厂NO
x
排放要降低到50mg/m3以下,SCR脱硝效率需提高到约90%。为控制氨逃逸浓度确保机组安全运行,不仅需要增加足够体积量的催化剂,对SCR反应器顶层催化剂入口的NH3/NO
x
摩尔比分布均匀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SCR入口的NO
x
浓度和分布与炉内燃烧工况直接相关,机组负荷、磨组合变化和燃烧调整带来的炉内燃烧工况变化均会导致SCR入口NO
x
浓度分布发生明显改变,催化剂入口的NH3/NO
x
摩尔比分布均匀性变差,脱硝出口氨逃逸上升,为提高SCR催化剂入口NH3/NO
x
摩尔比分布均匀性,通常在SCR入口截面阵列布置AIG喷嘴和静态混合器,以增强喷嘴出口还原剂氨气与烟气的混合。这些SCR静态混合器掺混范围较小(≤3m),只能通过调整AIG支管流量适应上游烟气中NO
x
浓度场和流场的变化。当机组不同负荷、磨煤机组合下AIG上游NO
x
浓度分布变化较大时,常规的喷氨混合装置工况无法自适应,催化剂入口NH3/NO
x
混合均匀性变差。
[0003]例如,中国专利文献CN106731827A公开了一种AIG上游烟气大范围自混合装置,该装置入口中间设置有菱形分隔部,两侧采用直板或折板导流,出口未设置绕流元件,由于该装置进出口结构的限制,仅能使氨喷射格栅入口的NO
x
浓度分布相对标准偏差下降20%~ 40%,性能需进一步提升。中国专利文献CN112717683A公开了一种三角形多通道SCR静态混合器,该装置使氨喷射格栅入口的NO
x
浓度分布相对标准偏差下降幅度达到了60%以上,但尺寸和重量很大,仅能用于部分竖直烟道较长的SCR脱硝装置。中国专利文献CN100339154C公开了一种用于低粘度流体的静态混合器,其是由波纹板组成的交叉通道结构静态混合器,尺寸和重量较小,布置灵活,但用于SCR入口水平烟道时存在通道内积灰的风险。
[0004]需要研发新型的SCR静态混合器,降低机组负荷、磨组合和燃烧调整对SCR入口NO
x
浓度分布的影响,来从根本上提高SCR脱硝装置的工况变化适应性,减少氨逃逸。
[0005]SCR: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简称SCR。SCR脱硝技术是指在280~420℃范围内,还原剂(如液氨、尿素和氨水等)在催化剂作用下,“有选择性”地与烟气中的NOx反应,生成无污染的N2和H2O的NO
x
减排技术。
[0006]AIG:Ammonia Injection Grid(喷氨格栅),简称AIG,是将还原剂均匀喷入烟气中的装置。
[0007]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静态混合器,可以用于SCR脱硝入口的烟气混合,重量、阻力和混合效果相对现有技术有较大改善,并且可以消除通道积灰风险,也可以用于化工
领域对各种流体的混合。
[0009]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静态混合器,包括至少一个混合单元,所述混合单元的一端形成入口端、另一端形成出口端,所述混合单元包括多个混合元件,所述混合元件包括第一板体、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第二板体的一边连接,使得所述第一板体、第二板体之间形成大于0
°
小于180
°
的夹角,所述混合元件包括位于一侧的第一混合元件和第二混合元件、位于另一侧的第三混合元件和第四混合元件,所述第一混合元件、第二混合元件平行设置且两者之间形成供介质流动的第一通道,所述第三混合元件、第四混合元件平行设置且两者之间形成供介质流动的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的延伸方向在空间上形成大于0
°
小于180
°
的夹角,所述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的一端为所述入口端,所述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的另一端为所述出口端。
[0010]优选地,所述第一混合元件、第二混合元件中所述第一板体、第二板体之间形成的夹角的开口朝向相同,且所述第二混合元件中所述第一板体、第二板体之间形成的夹角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一混合元件,所述第三混合元件、第四混合元件中所述第一板体、第二板体之间形成的夹角的开口朝向相同,且所述第三混合元件中所述第一板体、第二板体之间形成的夹角的开口朝向所述第四混合元件。
[0011]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混合元件、第四混合元件中所述第一板体、第二板体之间形成的夹角的开口朝向相背,所述第二混合元件、第三混合元件中所述第一板体、第二板体之间形成的夹角的开口朝向相向。
[0012]优选地,所述第一通道、第二通道投影在所述混合单元的入口端上的投影相互平行。
[0013]优选地,所述第一板体、第二板体之间形成的夹角为60~120
°

[0014]优选地,所述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的延伸方向在空间上的夹角为60~150
°

[0015]优选地,所述第一混合元件、第二混合元件、第三混合元件、第四混合元件的形状相同。
[0016]优选地,同一所述混合元件的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形状相同并对称设置,所述第一板体、第二板体采用平行四边形或梯形。
[0017]优选地,在同一所述混合单元中,所述第一混合元件与所述第三混合元件连接,所述第二混合元件与所述第四混合元件连接。
[0018]进一步优选地,在同一所述混合单元中,所述第一混合元件的一端与所述第四混合元件的一端连接。
[0019]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混合元件、第二混合元件在所述第一通道的一端的距离为L,所述第三混合元件、第四混合元件在所述第二通道的一端的距离为L,所述第二混合元件在所述第一通道的另一端处与所述第三混合元件在所述第二通道的另一端处之间的最短距离为的d,d=0.1~0.5L。
[0020]优选地,所述静态混合器设置多个所述混合单元时,多个所述混合单元的入口端位于同一平面上,一个所述混合单元中第一混合元件的一端与相邻所述混合单元中第四混合单元的一端连接,一个所述混合单元中第一混合元件与相邻所述混合单元中第三混合单元连接,一个所述混合单元中第二混合元件的一端与相邻所述混合单元中第三混合单元的
一端连接,一个所述混合单元中第二混合元件与相邻所述混合单元中第四混合单元连接。
[0021]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专利技术可以使氨喷射格栅入口的NO
x
浓度分布相对标准偏差大大降低,结构简单,容易生产制造,节省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静态混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混合单元,所述混合单元的一端形成入口端、另一端形成出口端,所述混合单元包括多个混合元件,所述混合元件包括第一板体、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第二板体的一边连接,使得所述第一板体、第二板体之间形成大于0
°
小于180
°
的夹角,所述混合元件包括位于一侧的第一混合元件和第二混合元件、位于另一侧的第三混合元件和第四混合元件,所述第一混合元件、第二混合元件平行设置且两者之间形成供介质流动的第一通道,所述第三混合元件、第四混合元件平行设置且两者之间形成供介质流动的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的延伸方向在空间上形成大于0
°
小于180
°
的夹角,所述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的一端为所述入口端,所述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的另一端为所述出口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态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合元件、第二混合元件中所述第一板体、第二板体之间形成的夹角的开口朝向相同,且所述第二混合元件中所述第一板体、第二板体之间形成的夹角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一混合元件,所述第三混合元件、第四混合元件中所述第一板体、第二板体之间形成的夹角的开口朝向相同,且所述第三混合元件中所述第一板体、第二板体之间形成的夹角的开口朝向所述第四混合元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静态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合元件、第四混合元件中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新华周健何金亮陈宝康卢承政韦振祖梁俊杰李明磊黄飞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