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产品增高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2159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9 18: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子产品增高架,包括远身杆组件和近身杆组件。远身杆组件包括第一杆体、设于第一杆体的顶部的第一摆动板,第一杆体与第一摆动板之间通过第一球面副进行铰接。第一杆体为可伸缩结构,以能够调节第一摆动板的高度。近身杆组件包括第二杆体、设于第二杆体的顶部的第二摆动板,第二杆体与第二摆动板之间通过第二球面副进行铰接。第二摆动板上连接有档位块,档位块用于对电子产品进行限位,以防止电子产品在使用时向下滑动。使用时,近身杆组件比远身杆组件更靠近人体,且第二摆动板与第一摆动板相互平行。其能够对电子产品进行增高,从而改善头部观看电子产品的角度,以使人体观看电子产品的方式更加舒适。使人体观看电子产品的方式更加舒适。使人体观看电子产品的方式更加舒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子产品增高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增高架
,尤其涉及一种电子产品增高架。

技术介绍

[0002]电子产品是一种容易导致人体脊椎长期弯曲,从而导致驼背的产品。特别是,正常的工作台或者桌面的高度位于人手肘关节部位,因而使用平板电脑时,一般需要长期低头,从而慢性地导致人体驼背现象。
[0003]因此,设计一款电子产品增高架,以改善头部观看平板电脑的视角,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产品增高架,其能够对电子产品进行增高,从而改善头部观看电子产品的角度,以使人体观看电子产品的方式更加舒适。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电子产品增高架,包括远身杆组件和近身杆组件;
[0007]所述远身杆组件包括第一杆体、设于所述第一杆体的顶部的第一摆动板,所述第一杆体与所述第一摆动板之间通过第一球面副进行铰接;所述第一杆体为可伸缩结构,以能够调节所述第一摆动板的高度;
[0008]所述近身杆组件包括第二杆体、设于所述第二杆体的顶部的第二摆动板,所述第二杆体与所述第二摆动板之间通过第二球面副进行铰接;所述第二摆动板上连接有档位块,所述档位块用于对电子产品进行限位;
[0009]使用时,所述近身杆组件比所述远身杆组件更靠近人体,且所述第二摆动板与所述第一摆动板相互平行。
[0010]进一步地,所述远身杆组件和所述近身杆组件均设有至少两个;所述电子产品增高架还包括两根摆动杆,两根摆动杆相互枢转连接而形成X结构,所述摆动杆的两端分别与一个所述第一杆体组件和一个所述第二杆体连接。
[0011]进一步地,所述电子产品增高架还包括两根限位杆,两根所述摆动杆与两根限位杆分别一一对应地枢转连接,两根限位杆之间通过自身的端部进行枢转连接。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摆动板的顶面向下凹陷而形成嵌合槽,所述嵌合槽沿靠近所述远身杆组件的方向进行延伸;所述档位块由顺次连接的第一块、第二块和第三块构成,以使所述档位块呈Z字型结构;所述第一块与所述第二摆动板上靠近所述远身杆组件的一侧抵接,所述第二块容置在所述嵌合槽内,所述第三块向上凸出至所述第二摆动板的上方,所述第三块用于对电子产品进行限位。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摆动板上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端部与所述嵌合槽的端部连通,所述第一块容置在所述限位槽内。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块的顶端面与所述第二摆动板的顶端面齐平;或者,第二块的顶面高度低于第二摆动板的顶面高度。
[00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杆体包括第一脚杆和第一升降杆,所述第一脚杆活动地插接所述第一升降杆,所述第一脚杆和所述第一升降杆两者中的其中一者设有多个沿重力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水平调高插孔,另一者设有第一水平定高插孔;所述第一水平调高插孔可拆卸地插接有第一定高插销,所述第一水平定高插孔被所述第一定高插销可拆卸地插接。
[0016]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杆体为伸缩杆结构,以能够调节所述第二摆动板的高度。
[0017]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杆体包括第二脚杆和第二升降杆,所述第二脚杆活动地插接所述第二升降杆,所述第二脚杆和所述第二升降杆两者中的其中一者设有多个沿重力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二水平调高插孔,另一者设有第二水平定高插孔;所述第二水平调高插孔可拆卸地插接有第二定高插销,所述第二水平定高插孔被所述第二定高插销可拆卸地插接。
[0018]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9]1、第一摆动板与第一杆体之间通过第一球面副进行铰接,使得第一摆动板可以相对于水平面进行多角度调节;以及,第二摆动板与第二杆体之间通过第二球面副进行铰接,使得第二摆动板可以相对于水平面进行多角度调节。
[0020]2、进一步地,第一杆体为可伸缩结构,使得第一摆动板与第二摆动板之间的高度差能够被调节,从而使得第一摆动板与第二摆动板的高度差调节完毕之后,当电子产品倾斜放置在第一摆动板和第二摆动板上方时,可以被稳定地承托且不会发生摇晃现象。
[0021]3、而且,通过档位块对电子产品进行承托,可以防止电子产品下滑。如此,本电子产品增高架不仅可以实现增高,而且可以使得电子产品相对于水平面平稳地倾斜防止,以改善头部观看电子产品的角度,从而令人更加舒适。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电子产品增高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图1的另一视角图;
[0024]图3为图1所示的一种电子产品增高架(隐藏档位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图1所示的档位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1、远身杆组件;11、第一杆体;111、第一脚杆;1111、第一水平调高插孔;112、第一升降杆;1121、第一水平定高插孔;113、第一定高插销;12、第一摆动板;13、第一球面副;2、近身杆组件;21、第二杆体;211、第二脚杆;2111、第二水平调高插孔;212、第二升降杆;2121、第二水平定高插孔;22、第二摆动板;221、嵌合槽;222、限位槽;223、第二定高插销;23、第二球面副;3、档位块;31、第一块;32、第二块;33、第三块;34、第四块;4、摆动杆;5、限位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0028]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
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代表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0029]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30]图1

图3示出了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电子产品增高架,包括远身杆组件1和近身杆组件2。
[0031]远身杆组件1包括第一杆体11、设于第一杆体11的顶部的第一摆动板12,第一杆体11与第一摆动板12之间通过第一球面副13进行铰接,以能够调节第一摆动板12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第一杆体11为可伸缩结构,以能够调节第一摆动板12的高度。
[0032]近身杆组件2包括第二杆体21、设于第二杆体21的顶部的第二摆动板22,第二杆体21与第二摆动板22之间通过第二球面副23进行铰接,以能够调节第二摆动板22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第二摆动板22上连接有档位块3,档位块3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产品增高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远身杆组件(1)和近身杆组件(2);所述远身杆组件(1)包括第一杆体(11)、设于所述第一杆体(11)的顶部的第一摆动板(12),所述第一杆体(11)与所述第一摆动板(12)之间通过第一球面副(13)进行铰接;所述第一杆体(11)为可伸缩结构,以能够调节所述第一摆动板(12)的高度;所述近身杆组件(2)包括第二杆体(21)、设于所述第二杆体(21)的顶部的第二摆动板(22),所述第二杆体(21)与所述第二摆动板(22)之间通过第二球面副(23)进行铰接;所述第二摆动板(22)上连接有档位块(3),所述档位块(3)用于对电子产品进行限位;使用时,所述近身杆组件(2)比所述远身杆组件(1)更靠近人体,且所述第二摆动板(22)与所述第一摆动板(12)相互平行。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产品增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远身杆组件(1)和所述近身杆组件(2)均设有至少两个;所述电子产品增高架还包括两根摆动杆(4),两根摆动杆(4)相互枢转连接而形成X结构,所述摆动杆(4)的两端分别与一个所述第一杆体(11)和一个所述第二杆体(21)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子产品增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产品增高架还包括两根限位杆(5),两根所述摆动杆(4)与两根限位杆(5)分别一一对应地枢转连接,两根限位杆(5)之间通过自身的端部进行枢转连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子产品增高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摆动板(22)的顶面向下凹陷而形成嵌合槽(221),所述嵌合槽(221)沿靠近所述远身杆组件(1)的方向进行延伸;所述档位块(3)由顺次连接的第一块(31)、第二块(32)和第三块(33)构成,以使所述档位块(3)呈Z字型结构;所述第一块(31)与所述第二摆动板(22)上靠近所述远身杆组件(1)的一侧抵接,所述第二块(32)容置在所述嵌合槽(221)内,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海汪悦东高志杰黄宏兴黄佳纯万雷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骨伤科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骨伤科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