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及基坑支护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1860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9 18: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及基坑支护组件,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顶部开设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内腔的右侧通过销轴活动连接有立柱,立柱内腔两侧的顶部之间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螺纹套,螺纹套表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从动锥齿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固定座、活动槽、立柱、螺纹套、从动锥齿轮、手轮、转杆、主动锥齿轮、螺纹杆、支撑板、固定板、安装板、固定螺栓、通槽、调节板、支撑块和支撑凸块的配合使用,具备方便调节和便于拆卸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基坑支护结构及基坑支护组件大多为固定结构,不便于进行调节,而且在基坑回填过程中,需要将相邻的支护板进行切割才能实现分离,从而不便于使用者使用的问题。而不便于使用者使用的问题。而不便于使用者使用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及基坑支护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基坑
,具体为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及基坑支护组件。

技术介绍

[0002]基坑是在基础设计位置按基底标高和基础平面尺寸所开挖的土坑,开挖前应根据地质水文资料,结合现场附近建筑物情况,决定开挖方案,并作好防水排水工作,开挖不深可用放边坡的办法,使土坡稳定,其坡度大小按有关施工规定确定,开挖较深及邻近有建筑物,可用基坑壁支护方法,喷射混凝土护壁方法,在基坑的建设过程中需要用到基坑支护结构及基坑支护组件,然而现有的基坑支护结构及基坑支护组件大多为固定结构,不便于进行调节,而且在基坑回填过程中,需要将相邻的支护板进行切割才能实现分离,从而不便于使用者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及基坑支护组件,具备方便调节和便于拆卸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基坑支护结构及基坑支护组件大多为固定结构,不便于进行调节,而且在基坑回填过程中,需要将相邻的支护板进行切割才能实现分离,从而不便于使用者使用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及基坑支护组件,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顶部开设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内腔的右侧通过销轴活动连接有立柱,所述立柱内腔两侧的顶部之间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螺纹套,所述螺纹套表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从动锥齿轮,所述立柱的后侧设置有手轮,所述手轮的正面固定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远离手轮的一侧贯穿至立柱的内腔并固定连接有主动锥齿轮,所述主动锥齿轮与从动锥齿轮啮合,所述螺纹套的内腔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所述固定座顶部的左侧活动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右侧的顶部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右侧设置有固定螺栓,所述固定螺栓的左侧贯穿至安装板的左侧并与支撑板螺纹连接,所述固定板的底部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的内腔设置有调节板,所述调节板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所述螺纹杆远离螺纹套的一侧贯穿至立柱的顶部并通过销轴与支撑块活动连接,所述支撑板左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凸块。
[0005]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右侧且位于固定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把手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滑橡胶。
[0006]优选的,所述固定座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插杆,所述插杆表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倒杆。
[0007]优选的,所述螺纹杆正面的底部且位于立柱的内腔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立柱内腔的前侧开设有配合限位杆使用的限位槽。
[0008]优选的,所述立柱的顶部开设有配合螺纹杆使用的开口,所述螺纹套的内腔开设有配合螺纹杆使用的反螺纹。
[0009]优选的,所述手轮的表面设置有防滑纹,所述转杆与立柱的连接处通过轴承活动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手轮的内腔设置有限位销,所述立柱的后侧且位于转杆的底部开设有配合限位销使用的固定槽。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2]1、本技术通过固定座、活动槽、立柱、螺纹套、从动锥齿轮、手轮、转杆、主动锥齿轮、螺纹杆、支撑板、固定板、安装板、固定螺栓、通槽、调节板、支撑块和支撑凸块的配合使用,具备方便调节和便于拆卸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基坑支护结构及基坑支护组件大多为固定结构,不便于进行调节,而且在基坑回填过程中,需要将相邻的支护板进行切割才能实现分离,从而不便于使用者使用的问题。
[0013]2、本技术通过设置把手,能够便于带动支撑板移动,通过设置插杆,能够便于提高固定时的稳定性,通过设置限位杆,能够便于对螺纹杆进行限位,避免螺纹杆脱离立柱的内腔,通过设置防滑纹,能够便于增加手轮表面的摩擦力,通过设置限位销,能够便于对手轮进行限位,避免在固定后产生晃动。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图1中固定座部分右视图;
[0016]图3为图2中A的局部放大图。
[0017]图中:1、固定座;2、活动槽;3、立柱;4、螺纹套;5、从动锥齿轮;6、手轮;7、转杆;8、主动锥齿轮;9、螺纹杆;10、支撑板;11、固定板;12、安装板;13、固定螺栓;14、通槽;15、调节板;16、支撑块;17、支撑凸块;18、把手;19、插杆;20、限位杆;21、限位销。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技术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技术。也就是说,在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0019]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0]请参阅图1

3,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及基坑支护组件,包括固定座1,固定座1的顶部开设有活动槽2,活动槽2内腔的右侧通过销轴活动连接有立柱3,立柱3内腔两侧的顶部之间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螺纹套4,螺纹套4表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从动锥齿轮5,立柱3的后侧设置有手轮6,手轮6的正面固定连接有转杆7,转杆7远离手轮6的一侧贯穿至立柱3的内
腔并固定连接有主动锥齿轮8,主动锥齿轮8与从动锥齿轮5啮合,螺纹套4的内腔螺纹连接有螺纹杆9,固定座1顶部的左侧活动连接有支撑板10,支撑板10右侧的顶部设置有固定板11,固定板11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板12,安装板12的右侧设置有固定螺栓13,固定螺栓13的左侧贯穿至安装板12的左侧并与支撑板10螺纹连接,固定板11的底部开设有通槽14,通槽14的内腔设置有调节板15,调节板15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支撑块16,螺纹杆9远离螺纹套4的一侧贯穿至立柱3的顶部并通过销轴与支撑块16活动连接,支撑板10左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凸块17,支撑板10的右侧且位于固定板1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把手18,通过设置把手18,能够便于带动支撑板10移动,把手18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滑橡胶,固定座1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插杆19,通过设置插杆19,能够便于提高固定时的稳定性,插杆19表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倒杆,螺纹杆9正面的底部且位于立柱3的内腔固定连接有限位杆20,通过设置限位杆20,能够便于对螺纹杆9进行限位,避免螺纹杆9脱离立柱3的内腔,立柱3内腔的前侧开设有配合限位杆20使用的限位槽,立柱3的顶部开设有配合螺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坑支护结构及基坑支护组件,包括固定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1)的顶部开设有活动槽(2),所述活动槽(2)内腔的右侧通过销轴活动连接有立柱(3),所述立柱(3)内腔两侧的顶部之间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螺纹套(4),所述螺纹套(4)表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从动锥齿轮(5),所述立柱(3)的后侧设置有手轮(6),所述手轮(6)的正面固定连接有转杆(7),所述转杆(7)远离手轮(6)的一侧贯穿至立柱(3)的内腔并固定连接有主动锥齿轮(8),所述主动锥齿轮(8)与从动锥齿轮(5)啮合,所述螺纹套(4)的内腔螺纹连接有螺纹杆(9),所述固定座(1)顶部的左侧活动连接有支撑板(10),所述支撑板(10)右侧的顶部设置有固定板(11),所述固定板(11)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板(12),所述安装板(12)的右侧设置有固定螺栓(13),所述固定螺栓(13)的左侧贯穿至安装板(12)的左侧并与支撑板(10)螺纹连接,所述固定板(11)的底部开设有通槽(14),所述通槽(14)的内腔设置有调节板(15),所述调节板(15)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支撑块(16),所述螺纹杆(9)远离螺纹套(4)的一侧贯穿至立柱(3)的顶部并通过销轴与支撑块(16)活动连接,所述支撑板(10)左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仁喜吴学艺付健吕国鹏王宇
申请(专利权)人:后英集团海城市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