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布线机的换线输送装置及输送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61856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9 18: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布线机的换线输送装置及输送方法,该换线输送装置包括压线轮、多个换线机构、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所述换线机构包括导线轮,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选择性地驱动所述换线机构向换线位置移动,所述换线机构在移动至所述换线位置后,在所述导线轮和所述压线轮的配合下将待换线束压持在所述导线轮和所述压线轮之间,所述第二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导线轮和所述压线轮转动进而输送所述待换线束至自动布线机。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换线机构、压线轮和驱动机构的配合可以实现多种规格导线的自动切换,减少人工操作,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合格率。率和产品合格率。率和产品合格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布线机的换线输送装置及输送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布线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自动布线机的换线输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复杂线束的成型具有操作过程繁琐、自动化覆盖率不高、工作量大的特点。通过引入自动布线机可以提升线束生产的效率。复杂线束通常包含多种规格的导线,在线束成型过程中需要进行切换。目前,切换不同规格的导线需要人为进行操作,操作过程为:先将自动布线机的布线过程暂停,将布线完成的导线绕线盘取下,再将待布线的绕线盘安装到自动布线机上,再次启动自动布线机的布线过程。这种技术方案和操作方法存在一些问题:其一是换线操作需要中断自动布线机的布线过程,多次换线操作则需要多次中断布线过程,造成生产效率低下;其二是人工换线容易出现操作错误,增加了产品质量问题的发生概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现复杂线束布线过程的自动换线和输送操作的自动布线机的换线输送装置及输送方法。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自动布线机的换线输送装置,包括压线轮、多个换线机构、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所述换线机构包括导线轮,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选择性地驱动所述换线机构向换线位置移动,所述换线机构在移动至所述换线位置后,在所述导线轮和所述压线轮的配合下将待换线束压持在所述导线轮和所述压线轮之间,所述第二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导线轮和所述压线轮转动进而输送所述待换线束至自动布线机。
[0005]进一步,所述换线机构还包括驻线盘、引线组件,所述驻线盘上缠绕待换线束,所述驻线盘上的待换线束通过所述引线组件引导在所述导线轮的导线面。
[0006]进一步,所述引线组件包括两个引线嘴,两个引线嘴分别设置在所述导线轮的导线方向两侧。
[0007]进一步,所述导线轮的导线面上设置有与待换线束尺寸相配的第一导线槽,所述导线槽与所述两个引线嘴对齐。
[0008]进一步,所述压线轮的压线面上也设置有与待换线束尺寸相配的第二导线槽,所述待换线束被压持在所述导线轮的导线面和所述压线轮的压线面之间,且所述第一导线槽和所述第二导线槽位置对应将待换线束引导定位。
[0009]进一步,所述压线轮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动力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压线轮转动进而带动所述导线轮转动。
[0010]进一步,还包括第三驱动机构,所述第三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压线轮在所述换线位置上下移动。
[0011]进一步,所述第三驱动机构为气缸,所述气缸动力输出端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动力连接,所述气缸驱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上下移动进而带动所述压线轮上下移动。
[0012]进一步,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电机、滑台、丝杠,所述电机与所述丝杠动力连接,所述滑台设置在所述丝杠上,所述多个换线机构固设在所述滑台上。
[0013]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自动布线机的换线输送方法,利用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换线输送装置,该换线输送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4]驱动换线机构向换线位置移动;
[0015]在换线机构移动至换线位置后,在导线轮和压线轮的配合下将待换线束压持在所述导线轮和所述压线轮之间;
[0016]驱动所述导线轮和所述压线轮转动进而输送所述待换线束至自动布线机。
[0017]本专利技术利用换线机构、压线轮和驱动机构的配合可以实现多种规格导线的自动切换,减少人工操作,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合格率。
[0018]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专利技术。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

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自动布线机的换线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换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压线轮的驱动连接方式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第一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自动布线机的换线输送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专利技术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0026]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7]全文中描述使用的术语“顶部”、“底部”、“在
……
上方”、“下”和“在
……
上”、“左右方向”、“上下方向”是相对于装置的部件的相对位置,例如装置内部的顶部和底部衬底的相对位置。可以理解的是装置是多功能的,与它们在空间中的方位无关。
[0028]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的“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29]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0030]如图1和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自动布线机的换线输送装置,包括压线轮1、多个换线机构2、第一驱动机构3和第二驱动机构4,所述换线机构2包括导线轮21,所述第一驱动机构3用于选择性地驱动所述换线机构2向换线位置移动,所述换线机构2在移动至所述换线位置后,在所述导线轮21和所述压线轮1的配合下将待换线束压持在所述导线轮21和所述压线轮1之间,所述第二驱动机构4驱动所述导线轮21和所述压线轮1转动进而输送所述待换线束至自动布线机。
[0031]如图3所示,所述换线机构2还包括驻线盘22、引线组件23,所述驻线盘22上缠绕待换线束,所述驻线盘22上的待换线束通过所述引线组件23引导在所述导线轮21的导线面。驻线盘22、引线组件23和导线轮21安装在底板24上,底板24为L型平板结构。底板24的长端开有2个通孔和4个螺纹孔,2个支撑杆241穿过2个通孔,通过螺钉与底板24的螺纹孔固定。支撑杆241的顶端开有通孔,用于支撑导线轮轴。支架242底部开有两个螺纹孔,通过螺钉与底板24固定。挡板243通过螺钉固定在支架242侧面,为导线轮轴提供轴向限位。导线轮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布线机的换线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线轮、多个换线机构、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所述换线机构包括导线轮,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选择性地驱动所述换线机构向换线位置移动,所述换线机构在移动至所述换线位置后,在所述导线轮和所述压线轮的配合下将待换线束压持在所述导线轮和所述压线轮之间,所述第二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导线轮和所述压线轮转动进而输送所述待换线束至自动布线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布线机的换线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线机构还包括驻线盘、引线组件,所述驻线盘上缠绕待换线束,所述驻线盘上的待换线束通过所述引线组件引导在所述导线轮的导线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布线机的换线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线组件包括两个引线嘴,两个引线嘴分别设置在所述导线轮的导线方向两侧。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布线机的换线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轮的导线面上设置有与待换线束尺寸相配的第一导线槽,所述第一导线槽与所述两个引线嘴对齐。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布线机的换线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线轮的压线面上也设置有与待换线束尺寸相配的第二导线槽,所述待换线束被压持在所述导线轮的导线面和所述压线轮的压线面之间,且所述第一导线槽和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存玺宋伯宸叶焕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机械设备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