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ICC限位扩皮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61658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9 18: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PICC限位扩皮针,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用刀片进行扩皮容易导致切口大小、深度不一等问题,一种PICC限位扩皮针,包括针体,针体的一端设置有针尖部,针尖部设置有尖端部和斜面,针体还设置有向外侧凸起的限位凸块,限位凸块用于限制针体刺入皮肤的深度,所述限位凸块和斜面位于针体的同一侧。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进行扩皮,无导丝割断风险,扩皮口大小、深度统一,使用方便,操作简单,便于初学者操作。便于初学者操作。便于初学者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PICC限位扩皮针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PICC限位扩皮针。

技术介绍

[0002]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出现了超声引导下改良赛丁格穿刺技术,其在临床中得到了有效的应用。传统的PICC置管术容易受到多种因素限制,而超声引导下的改良塞丁格穿刺置管能够有效打破条件限制,提升一次穿刺成功率,且并发症少。
[0003]在应用此技术进行操作过程中,首先在超声引导下,找到最佳穿刺点,固定探头位置,垂直于患者皮肤上方,手持穿刺针,定位穿刺角度,一般在30
°
—45
°
之间,将穿刺针刺入皮肤内,确认穿刺无误后迅速固定穿刺针,并将导丝送入穿刺部位,轻微按压穿刺点,固定导丝后拔出穿刺针。然后使用麻醉药品麻醉穿刺点边缘部分,使用扩皮刀进行扩皮,并将插管鞘沿导丝送入插管内,撤离扩张器具与导丝,分离套管。
[0004]目前在应用塞丁格穿刺技术时,都需要用到刀片对患者的皮肤进行扩皮处理。但是用刀片进行扩皮,会带来诸多的问题,例如切口过深导致血管割破而引起大量出血、切口过小导致扩皮鞘毛边、切口过大导致伤口愈合不良,甚至由于扩皮不慎导致导丝割断等。这些问题在儿科患儿中,尤为显著突出。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PICC限位扩皮针。
[0006]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PICC限位扩皮针,包括针体,所述针体的一端设置有针尖部,所述针尖部设置有尖端部和斜面,所述针体还设置有向外侧凸起的限位凸块,所述限位凸块用于限制针体刺入皮肤的深度,所述限位凸块和斜面位于针体的同一侧。
[0007]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使用时,医护人员手拿住针体然后将针尖部刺入皮肤直到被限位凸块阻挡停止刺入,限位凸块起到限位作用,防止针体刺入过深。针尖部刺入扩皮时,首先尖端部对准刺入点然后刺入,在针尖部刺入的过程中,斜面的存在将刺入口逐步扩大,起到扩皮作用,最后被限位凸块阻挡停止刺入。限位凸块和斜面位于针体的同一侧,针体的另一侧需要沿导丝刺入皮肤,使得限位凸块和导丝互不干涉。采用本技术进行扩皮,无导丝割断风险,扩皮口大小、深度统一,使用方便,操作简单,便于初学者操作。
[0008]在上述的一种PICC限位扩皮针中,所述限位凸块到尖端部的距离为5mm。
[0009]在上述的一种PICC限位扩皮针中,所述斜面的长度为4mm。
[0010]在上述的一种PICC限位扩皮针中,所述针体横截面的直径为1

1.5mm。
[0011]在上述的一种PICC限位扩皮针中,所述的针体的长度为3

4cm。
[0012]在上述的一种PICC限位扩皮针中,所述限位凸块设置有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面和第二面之间通过弧面连接,所述第一面用于和皮肤抵接。
[0013]在上述的一种PICC限位扩皮针中,所述限位凸块向外凸起的高度为3mm。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技术进行扩皮,无导丝割断风险,扩皮口大小、深度统一,使用方便,操作简单,便于初学者操作。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针体;2、针尖部;3、尖端部;4、斜面;5、限位凸块;6、第一面;7、第二面;8、弧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19]如图1

2所示,一种PICC限位扩皮针,包括针体1,针体1的一端设置有针尖部2,针尖部2设置有尖端部3和斜面4,针体1还设置有向外侧凸起的限位凸块5,限位凸块5用于限制针体1刺入皮肤的深度,限位凸块5和斜面4位于针体1的同一侧。
[0020]进一步细说,限位凸块5到尖端部3的距离为5mm。该距离为竖直方向上的距离,即在临床上,一般将扩皮口深度限制在5mm左右,防止过深导致血管被割破而引起大量出血。
[0021]进一步细说,斜面4的长度为4mm。斜面4起到逐步扩皮的作用,便于医护人员操作。
[0022]进一步细说,针体1横截面的直径为1

1.5mm。针体1呈圆柱形,扩皮时,尖端部3先刺入皮肤,然后在斜面4的作用下扩皮口逐步增大直至扩大到与针体1横截面直径相同的的宽度,最后被限位凸块5阻挡。从而防止切口过深或过大或过小。
[0023]本实施例中,针体1具有两种型号,一种是针体1横截面的直径为1mm,另一种是针体1横截面的直径为1.5mm。医护人员根据临床需求选择合适的针体1。
[0024]进一步细说,针体1的长度为3

4cm。该长度是指从针体1一端的尖端部3到针体1另一端端面之间的距离,本设置便于医护人员手拿住进行操作。
[0025]进一步细说,限位凸块5设置有第一面6和第二面7,第一面6和第二面7之间通过弧面8连接,第一面6用于和皮肤抵接。
[0026]限位凸块5起到限位作用,限位凸块5的第一面6用于和皮肤抵接。第一面6到尖端部3的垂直方向上的距离为5mm。第一面6和第二面7之间采用弧面8连接,无尖锐部分,防止对患儿的皮肤造成伤害。
[0027]进一步细说,限位凸块向外凸起的高度为3mm。
[0028]斜面4的长度和针体1横截面的直径是参考现有临床中PICC管配套的穿刺针的尺寸进行设计的。
[0029]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精神作举例说明。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0030]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大量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技术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
制都是与本技术精神相违背的。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PICC限位扩皮针,其特征在于,包括针体(1),所述针体(1)的一端设置有针尖部(2),所述针尖部(2)设置有尖端部(3)和斜面(4),所述针体(1)还设置有向外侧凸起的限位凸块(5),所述限位凸块(5)用于限制针体(1)刺入皮肤的深度,所述限位凸块(5)和斜面(4)位于针体(1)的同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ICC限位扩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凸块(5)到尖端部(3)的距离为5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ICC限位扩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面(4)的长度为4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IC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燕青陈秀萍诸纪华童婵娟郑智慧刘珊珊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