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镜头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597965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5 11: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镜头驱动装置,包括固定部、可动部、连接所述固定部和所述可动部的支撑组件以及驱动所述可动部相对于所述固定部移动的驱动组件;所述固定部包括底座及外壳;所述可动部包括第一支撑框架,所述第一支撑框架包括靠近所述底座的底面、与所述底面相对的顶面以及由所述顶面凹陷形成的至少两个凹槽;所述外壳靠近所述顶面的一侧对应所述凹槽的位置设有向所述凹槽延伸的减震臂,所述凹槽内填设有阻尼胶;所述支撑组件将所述第一支撑框架与固定部连接;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磁钢和线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形成的阻尼减震结构能保证阻尼胶状态的一致性和运动过程的稳定性,且能降低对阻尼胶粘度的需求,并有利于控制阻尼胶的胶量。的胶量。的胶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镜头驱动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音圈电机
,尤其涉及一种镜头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的镜头驱动装置主要包括底座、盖设于底座上的外壳、具有收容空间的第一支撑框架、套设于第一支撑框架外并与第一支撑框架间隔的第二支撑框架、用于将第一支撑框架弹性悬置于第二支撑框架内的支撑组件、以及用于驱动第一支撑框架相对于第二支撑框架移动的驱动组件;为了改善产品性能,一般都会在第一支撑框架与第二支撑框架之间设置阻尼减震结构。
[0003]虽然,现有的镜头驱动装置上设有阻尼减震结构,但是,其阻尼减震结构是设置在第一支撑框架与第二支撑框架之间的,这会由于两者之间的空间位置而无法保证阻尼胶状态的一致性和运动过程的稳定性,且对阻尼胶的粘度需要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能保证阻尼胶状态的一致性和运动过程的稳定性且对阻尼胶的粘度需求较低的阻尼减震结构的镜头驱动装置。
[0005]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提供了一种镜头驱动装置,包括固定部、可动部、连接所述固定部和所述可动部的支撑组件以及驱动所述可动部相对于所述固定部移动的驱动组件;
[0006]所述固定部包括:
[0007]底座;
[0008]外壳,所述外壳盖设于所述底座上并与所述底座围成容纳空间;
[0009]所述可动部包括第一支撑框架,收容于所述容纳空间内,具有用于安装镜头的收容空间;所述第一支撑框架包括靠近所述底座的底面、与所述底面相对的顶面以及由所述顶面凹陷形成的至少两个凹槽;所述外壳靠近所述顶面的一侧对应所述凹槽的位置设有向所述凹槽延伸并伸入所述凹槽内的减震臂,所述凹槽内填设有阻尼胶;
[0010]所述支撑组件将所述第一支撑框架与所述固定部连接,并将所述第一支撑框架弹性悬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以及,
[0011]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的磁钢和线圈,所述磁钢和所述线圈的其中一个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框架,另一个固定于所述固定部,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第一支撑框架相对于所述固定部移动。
[0012]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框架为矩形结构,所述凹槽为两个且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框架的其中一组对角的位置,所述减震臂的数量与所述凹槽匹配。
[0013]更进一步地,所述凹槽为四个且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框架的四个角部位置,所述减震臂的数量与所述凹槽匹配。
[0014]更进一步地,所述凹槽为方形槽体结构。
[0015]更进一步地,所述减震臂包括由所述外壳向所述凹槽弯折延伸且呈弧形结构的弧形部以及由所述弧形部远离所述外壳的一端向所述凹槽持续延伸并伸入所述凹槽内的竖直部。
[0016]更进一步地,所述减震臂与所述凹槽的截面面积的比值为四分之一至四分之三。
[0017]更进一步地,所述减震臂伸入所述凹槽内的长度为所述凹槽深度的四分之一至四分之三。
[0018]更进一步地,所述外壳包括具有开口的壳顶以及由所述壳顶的外周侧向所述底座方向延伸并支撑于所述底座的壳壁,所述减震臂由所述壳顶内周侧弯折延伸形成。
[0019]更进一步地,所述固定部包括第二支撑框架,收容于所述容纳空间内,套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框架外并与所述第一支撑框架间隔;所述第二支撑框架包括相互叠设的上支架和下支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分别连接所述顶面和所述上支架并将所述第一支撑框架弹性悬置于所述容纳空间的第一弹性连接件,以及分别连接所述底面和所述下支架并将所述第一支撑框架弹性支撑于所述下支架的第二弹性连接件。
[0020]更进一步地,所述镜头驱动装置还包括线路板,所述线路板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撑框架的外周侧,所述线路板的两端分别设有向所述第二支撑框架延伸并伸入所述下支架远离所述上支架的一侧的连接臂,所述连接臂设于所述下支架远离所述上支架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弹性连接件之间。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镜头驱动装置通过在第一支撑框架的顶面增加至少两个凹槽,并在外壳靠近所述顶面的一侧对应凹槽的位置增加伸入凹槽内的减震臂,还在凹槽内填设阻尼胶,从而形成了阻尼减震结构,该阻尼减震结构能保证阻尼胶状态的一致性和运动过程的稳定性,且由于凹槽提供了充分的槽体结构接触面还能降低对阻尼胶粘度的需求,并有利于控制阻尼胶的胶量。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镜头驱动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镜头驱动装置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0025]图3是图1中A

A线的剖视图。
[0026]图4是图1中B

B线的剖视图。
[0027]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镜头驱动装置中第一弹性连接件示意图。
[0028]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镜头驱动装置中第二弹性连接件示意图。
[0029]其中,1、底座;2、外壳;21、壳顶;22、壳壁;23、减震臂;231、弧形部;232、竖直部;3、第一支撑框架;31、底面;32、顶面;33、凹槽;4、第二支撑框架;41、上支架;42、下支架;5、支撑组件;51、第一弹性连接件;511、第一固定臂;512、第二固定臂;513、第一弹臂;52、第二弹性连接件;521、第三固定臂;522、第四固定臂;523、第二弹臂;6、驱动组件;61、线圈;62、磁钢;7、线路板;71、连接臂;8、阻尼胶。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3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镜头驱动装置,结合图1至图6所示,包括固定部、可动部、连接固定部和可动部的支撑组件5以及驱动可动部相对于固定部移动的驱动组件6;其中,固定部包括底座1、外壳2以及第二支撑框架4,可动部包括第一支撑框架3。
[0032]具体地,外壳2盖设于底座1上,外壳2盖设于底座1上时与底座1共同围成容纳空间;第一支撑框架3、第二支撑框架4、支撑组件5、以及驱动组件6均设于容纳空间内。
[0033]具体地,第一支撑框架3为具有收容空间的环形结构,用于安装镜头模组,第一支撑框架3还与底座1间隔设置;第一支撑框架3包括靠近底座1的底面31、与底面31相对的顶面32以及由顶面32凹陷形成的至少两个凹槽33;外壳2靠近顶面32的一侧对应凹槽33的位置设置有向凹槽33延伸并伸入凹槽33内的减震臂23,凹槽33内填设有阻尼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镜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部、可动部、连接所述固定部和所述可动部的支撑组件以及驱动所述可动部相对于所述固定部移动的驱动组件;所述固定部包括:底座;外壳,所述外壳盖设于所述底座上并与所述底座围成容纳空间;所述可动部包括第一支撑框架,收容于所述容纳空间内,具有用于安装镜头的收容空间;所述第一支撑框架包括靠近所述底座的底面、与所述底面相对的顶面以及由所述顶面凹陷形成的至少两个凹槽;所述外壳靠近所述顶面的一侧对应所述凹槽的位置设有向所述凹槽延伸并伸入所述凹槽内的减震臂,所述凹槽内填设有阻尼胶;所述支撑组件将所述第一支撑框架与所述固定部连接,并将所述第一支撑框架弹性悬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以及,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的磁钢和线圈,所述磁钢和所述线圈的其中一个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框架,另一个固定于所述固定部,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第一支撑框架相对于所述固定部移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框架为矩形结构,所述凹槽为两个且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框架的其中一组对角的位置,所述减震臂的数量与所述凹槽匹配。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为四个且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框架的四个角部位置,所述减震臂的数量与所述凹槽匹配。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为方形槽体结构。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臂包括由所述外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锋倪天恒韦锁和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瑞泰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