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卤化物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9082 阅读:2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金属卤化物灯具有一陶瓷放电管和一靠近陶瓷放电管的近端导体。(*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陶瓷放电管的金属卤化物灯。常规的金属卤化物灯一般包括其中有一对电极的放电管,包含放电管并处于抽空状态或充有惰性气体诸如N2气体的状态的外部管,从放电管中引出从而从外部照明设备的插座给放电管中的电极对提供电流的芯柱线(stem wire),以及在底座或类似部件中构成并与放电管外部的芯柱线末端相连的电流提供部件。放电管由具有透明或半透明性质的石英玻璃制成。此外,众所周知,在常规的金属卤化物灯中,例如把TOKKAI(Hei)号为6-196131的未审查的公开日本专利申请中所揭示的陶瓷材料用于放电管,所述陶瓷材料具有透明或半透明性质。把用作发光材料的金属卤化物、用于启动点亮操作的稀有气体诸如Ar气以及水银充入放电管。作为金属卤化物的具体例子,有碘化钠、碘化钽和碘化镝或类似卤化物。把多种上述金属卤化物组合起来,可使常规金属卤化物灯发出的光具有可见光范围的发射光谱。常规金属卤化物灯经由稳压器连到电源。相应地,在点亮操作期间,使电流限制在不超过预定的值。以下将描述常规金属卤化物灯的点亮操作过程。首先,因稀有气体和汞蒸气中的介电击穿而启动放电,从而放电管内壁的温度升高。随着温度的升高,充入放电管内的金属卤化物被蒸发。随着金属卤化物的蒸发,向放电管的外部放光,光输出具有气化金属原子所限定的发射光谱。在上述常规金属卤化物灯中,为了容易地启动和重新启动点亮操作,选择和使用以下方法(1)和(2)中的至少一种方法。(1)该方法利用位于放电管外部的启辉器(igniter)把用于启动操作的脉冲电压加到电极对。(2)该方法给电极对涂敷一种发射体材料,该材料具有发射电子的性质并由金属氧化物的混合物诸如氧化钡和氧化钪来构成。然而,在常规金属卤化物灯中使用方法(1)的情况下,从安全方面考虑,强烈要求尽可能减小脉冲电压。另一方面,在常规金属卤化物灯中使用方法(2)的情况下,所产生的问题是发射体材料限制了充入放电管的发光材料。尤其是,因为稀土金属与发射体材料起化学反应,从而不能把稀土金属混合物诸如碘化镝作为发光材料充入放电管。希望,在常规金属卤化物灯中,作为减少上述脉冲电压的措施,建议靠近放电管放置由钼构成的导体作为近端导体。即,在此建议中,为了容易地启动和重新启动点亮操作,从电源把预定的电势提供给近端导体,从而推动放电管内稀有气体和汞蒸气的介电击穿。然而,在常规金属卤化物灯中使用近端导体的情况下,近端导体可能对放电管内的发光材料产生不希望有的影响,因此,实际上不能使用装有近端导体的常规金属卤化物灯。此不希望有的影响是,在常规金属卤化物灯中使用近端导体时,包括紫外线在内的大能量射线使得从近端导体中放射出光电子。因而,放电管的外表面被光电子所覆盖,从而碱金属诸如钠通过石英玻璃的壁从放电管的内部向其外部(即,外部管的内部空间)泄漏。因此,光输出发生变色。此外,在点亮操作期间,灯的电压增高,从而存在不能点亮常规金属卤化物灯的问题。无论外部管的状态如何,都会产生放电管中的碱金属向外部管的内部空间泄漏的问题。即,该问题不仅仅明显地出现在抽空状态,也出现在充有N2气的状态中。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金属卤化物灯,所述灯能解决常规设备中的上述问题,并具有较少的成本和长的寿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一种金属卤化物灯包括放电管,由陶瓷材料制成并包含一对电极和用作发光材料的至少一种金属卤化物,以及近端导体,位于放电管附近或与放电管接触。由此结构,可防止放电管中的碱金属从放电管的内部通过陶瓷材料构成的放电管壁向其外部泄漏。此外,使用近端导体的作用,可容易地以小的脉冲电压(脉冲能量)来启动和重新启动金属卤化物灯,并可缩短点亮操作中启动和重新启动所需的时间。此外,为了减小脉冲电压,在电极对上不涂敷发射体材料。相应地,可把包括稀土金属的金属卤化物作为发光材料充入放电管,而不会因为与发射体材料发生化学反应而加以限制。在另一个方面的金属卤化物灯中,放电管和近端导体位于具有半透明或透明性质的外部管中,该外部管处于抽空状态或充有惰性气体的状态。由此结构,可启动和重新启动金属卤化物灯,而不必在电极对上涂敷发射体材料,并且可缩短点亮操作中启动和重新启动所需的时间。在另一个方面的金属卤化物灯中,把近端导体的一个端部固定在与电极对中的一个电极相连的外部引线部件的一部分(引出放电管),另一端靠近放电管。由此结构,可启动和重新启动金属卤化物灯,而不必在电极对上涂敷发射体材料,并且可缩短点亮操作中启动和重新启动所需的时间。在另一个方面的金属卤化物灯中,近端导体用作把电流提供给电极对中一个电极的电流供给线。由此结构,可启动和重新启动金属卤化物灯,而不必在电极对上涂敷发射体材料,并且可缩短点亮操作中启动和重新启动所需的时间。在另一个方面的金属卤化物灯中,近端导体缠绕在放电管周围。由此结构,可启动和重新启动金属卤化物灯,而不必在电极对上涂敷发射体材料,并且可缩短点亮操作中启动和重新启动所需的时间。在另一个方面的金属卤化物灯中,近端导体至少有一点与放电管的外部表面接触。由此结构,可启动和重新启动金属卤化物灯,而不必在电极对上涂敷发射体材料,并且可缩短点亮操作中启动和重新启动所需的时间。在另一个方面的金属卤化物灯中,近端导体与导电部件电气绝缘,该导电部件被提供一电势并安装到放电管上。由此结构,可启动和重新启动金属卤化物灯,而不必在电极对上涂敷发射体材料,并且可缩短点亮操作中启动和重新启动所需的时间。在另一个方面的金属卤化物灯中,金属卤化物包含钠、锂、钾和铯中的至少一种化学元素。由此结构,可启动和重新启动金属卤化物灯,而不必在电极对上涂敷发射体材料,并且可缩短点亮操作中启动和重新启动所需的时间。此外,即使在金属卤化物灯中使用近端导体时,也可在预定的寿命期间获得稳定的灯光特性,而碱金属不会向放电管的外部泄漏。在另一个方面的金属卤化物灯中,把一半透明管置于外部管中,而放电管和近端导体置于半透明管中。由此结构,可启动和重新启动金属卤化物灯,而不必在电极对上涂敷发射体材料。此外,可防止延长重新启动时间(在点亮操作中安装半透明管而变长),并且即使在放电管被打破时,也可防止外部管受到破坏。在另一个方面的金属卤化物灯中,在点亮操作开始时,把脉冲电压加到电极对,所述脉冲电压的峰值是2.5kV或更小,且在峰值电压90%处脉宽为0.5微秒或更小。由此结构,可启动和重新启动金属卤化物灯,而不必在电极对上涂敷发射体材料,并且可缩短点亮操作中启动和重新启动所需的时间。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金属卤化物灯结构的局部剖面图。图2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中金属卤化物灯结构的局部剖面图。图3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中金属卤化物灯结构的局部剖面图。以下,将参考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第一实施例》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金属卤化物灯结构的局部剖面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金属卤化物灯包括外部管1,其一端部分具有一开口,位于外部管1开口处以封闭外部管1的芯柱绝缘体2,由芯柱绝缘体2支撑以相互电气绝缘的一对芯柱线3a、3b,以及由具有半透明或透明性质的陶瓷材料所构成的放电管4。外部管1由具有半透明或透明性质的玻璃制成。例如,在外部管1中,充有压强为1×105帕的N2气体作为惰性气体。螺旋形底座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金属卤化物灯,其特征在于包括:陶瓷材料制作的放电管,包含一对电极和至少用作发光材料的金属卤化物,以及近端导体,靠近所述放电管或与其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JP 1997-4-18 102170/971.一种金属卤化物灯,其特征在于包括陶瓷材料制作的放电管,包含一对电极和至少用作发光材料的金属卤化物,以及近端导体,靠近所述放电管或与其接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卤化物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管和所述近端导体置于具有半透明或透明性质的外部管中,所述外部管处于抽空状态或充有惰性气体的状态。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金属卤化物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端导体的一端部分固定于从所述放电管引出并与所述电极对中的一个电极相连的外部引线部件的一部分,所述近端导体的另一端靠近所述放电管。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金属卤化物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端导体用作电流供给线,用于给所述电极对中的一个电极提供电流。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金属卤化物灯,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本高诗野原浩司中山史纪杉本耕一武田一男织田重史西浦义晴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