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高度共用型箱梁内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9066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5 11: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高度共用型箱梁内模,包括主顶模和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位于主顶模正下方,所述支撑板下侧壁固定连接有多组均匀分布的支撑腿,所述主顶模两端铰接有对称的副顶模,每个所述副顶模下侧壁远离主顶模的一端均铰接有第一侧板模,所述第一侧板模下侧壁伸缩滑动连接有第一伸缩侧板,所述第一伸缩侧板下端铰动连接有对应的第二伸缩侧板,所述第二伸缩侧板下端伸缩滑动连接有匹配的第二侧板模,所述第二侧板模下端铰动连接有底边模,所述底边模对称设置在支撑板两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相对简单,支撑效果较为稳定,收模方便,只需拆下第一加强杆和第二加强杆便可,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箱梁浇铸的效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高度共用型箱梁内模


[0001]本技术涉及混凝土箱梁内模
,尤其涉及一种多高度共用型箱梁内模。

技术介绍

[0002]在高速铁路施工建设过程中常存在新建线路跨既有线的情况,受地形限制,若采用标准桥梁则下方既有线的净空高度不够,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并考虑施工成本,混凝土箱梁内模逐渐普及开来。
[0003]现有的混凝土箱梁内模在实际使用的时候存在不足之处,结构复杂,收模、撑模较为繁琐,需要拆卸、拼接多组模块,不仅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对施工进度还有着不益的影响,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多高度共用型箱梁内模来解决这些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结构复杂、工作人员劳动量大、影响施工进度的缺陷,从而提出一种多高度共用型箱梁内模。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多高度共用型箱梁内模,包括主顶模和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位于主顶模正下方,所述支撑板下侧壁固定连接有多组均匀分布的支撑腿,所述主顶模两端铰接有对称的副顶模,每个所述副顶模下侧壁远离主顶模的一端均铰接有第一侧板模,所述第一侧板模下侧壁伸缩滑动连接有第一伸缩侧板,所述第一伸缩侧板下端铰动连接有对应的第二伸缩侧板,所述第二伸缩侧板下端伸缩滑动连接有匹配的第二侧板模,所述第二侧板模下端铰动连接有底边模,所述底边模对称设置在支撑板两侧,每个所述第一侧板模与副顶模之间均连接有第一伸缩支杆,每个所述第二侧板模与底边模之间均连接有第二伸缩支杆,所述支撑板上侧壁通过多组均匀分布的液压伸缩柱共同固定连接有支撑梁所述第一伸缩侧板和所述第二伸缩侧板与加强梁之间设置有侧边加强连接装置,所述支撑梁顶端固定连接有垫板,所述垫板上侧壁与主顶模下侧壁固定连接。
[0007]优选地,所述侧边加强连接装置包括对称设置在支撑梁两侧的加强梁,所述第一伸缩侧板和所述第二伸缩侧板与加强梁之间分别通过对应的第一加强杆和第二加强杆连接。
[0008]优选地,所述支撑梁截面设置成等腰梯形。
[0009]优选地,所述垫板采用锰钢材料制作而成。
[0010]优选地,所述第一加强杆和所述第二加强杆外表面均镀设有一层厚度均匀的防锈蚀镀层。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相对简单,支撑效果较为稳定,需要收模时,只需拆下第一加强杆和第二加强杆,控制第一伸缩支杆和第二伸缩支杆以及液压伸缩柱进行收缩便可将内模拆卸出来,通过在第一伸缩侧板、第二伸缩侧板与加强梁之间设置第一加强
杆和第二加强杆提高了二者与加强梁之间的连接稳固性,第一伸缩侧板和第二伸缩侧板向内发生轻微收缩,影响箱梁的整体浇铸质量,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箱梁浇铸的效率。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多高度共用型箱梁内模的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多高度共用型箱梁内模的收模状态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1主顶模、2副顶模、3第一侧板模、4第一伸缩支杆、5第一伸缩侧板、6第二伸缩侧板、7第二侧板模、8底边模、9第二伸缩支杆、10支撑腿、11液压伸缩柱、12支撑梁、13垫板、14加强梁、15第一加强杆、16第二加强杆、17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16]参照图1

2,一种多高度共用型箱梁内模,包括主顶模1和支撑板17,支撑板17位于主顶模1正下方,支撑板17下侧壁固定连接有多组均匀分布的支撑腿10,主顶模1两端铰接有对称的副顶模2,每个副顶模2下侧壁远离主顶模1的一端均铰接有第一侧板模3,第一侧板模3下侧壁伸缩滑动连接有第一伸缩侧板5,第一伸缩侧板5下端铰动连接有对应的第二伸缩侧板6,第二伸缩侧板6下端伸缩滑动连接有匹配的第二侧板模7,第二侧板模7下端铰动连接有底边模8,底边模8对称设置在支撑板17两侧,每个第一侧板模3与副顶模2之间均连接有第一伸缩支杆4,每个第二侧板模7与底边模8之间均连接有第二伸缩支杆9,支撑板17上侧壁通过多组均匀分布的液压伸缩柱11共同固定连接有支撑梁12,支撑梁12截面设置成等腰梯形,将支撑梁12设置成截面为等腰梯形,是为了增加支撑梁12的支撑效果和整体支撑稳定性,避免应力集中;
[0017]第一伸缩侧板5和第二伸缩侧板6与加强梁14之间设置有侧边加强连接装置,侧边加强连接装置包括对称设置在支撑梁12两侧的加强梁14,第一伸缩侧板5和第二伸缩侧板6与加强梁14之间分别通过对应的第一加强杆15和第二加强杆16连接,通过在第一伸缩侧板5、第二伸缩侧板6与加强梁14之间设置第一加强杆15和第二加强杆16,提高了二者与加强梁14之间的连接稳固性,第一伸缩侧板5和第二伸缩侧板6向内发生轻微收缩,影响箱梁的整体浇铸质量,第一加强杆15和第二加强杆16外表面均镀设有一层厚度均匀的防锈蚀镀层,防锈蚀镀层的设置提高了第一加强杆15和第二加强杆16的抗锈蚀能力,从而提高二者的使用寿命,支撑梁12顶端固定连接有垫板13,垫板13上侧壁与主顶模1下侧壁固定连接,垫板13采用锰钢材料制作而成,垫板13启着重要的支撑连接作用,锰钢制作的垫板13受挤压能力强,耐磨损性能佳,长期使用之后依然能够满足对主顶模1的支撑效果。
[0018]本技术中,使用之,控制第一伸缩支杆4和第二伸缩支杆9伸出,使第一侧板模4、第二侧板模7随之撑开,调节第一伸缩侧板5和第二伸缩侧板6的伸出长度,然后控制液压伸缩柱11将支撑梁12向上撑起,支撑梁12随之通过垫板13向上顶起主顶模1,然后依次装上第一加强杆15和第二加强杆16,对第一伸缩侧板5和第二伸缩侧板6进行撑紧,避免二者向
内收缩,便完成了箱梁内模的组装,需要收模时,只需拆下第一加强杆15和第二加强杆16,控制第一伸缩支杆4和第二伸缩支杆9以及液压伸缩柱11进行收缩便可将内模拆卸出来,较为方便。
[0019]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高度共用型箱梁内模,包括主顶模(1)和支撑板(17),所述支撑板(17)位于主顶模(1)正下方,所述支撑板(17)下侧壁固定连接有多组均匀分布的支撑腿(10),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顶模(1)两端铰接有对称的副顶模(2),每个所述副顶模(2)下侧壁远离主顶模(1)的一端均铰接有第一侧板模(3),所述第一侧板模(3)下侧壁伸缩滑动连接有第一伸缩侧板(5),所述第一伸缩侧板(5)下端铰动连接有对应的第二伸缩侧板(6),所述第二伸缩侧板(6)下端伸缩滑动连接有匹配的第二侧板模(7),所述第二侧板模(7)下端铰动连接有底边模(8),所述底边模(8)对称设置在支撑板(17)两侧,每个所述第一侧板模(3)与副顶模(2)之间均连接有第一伸缩支杆(4),每个所述第二侧板模(7)与底边模(8)之间均连接有第二伸缩支杆(9),所述支撑板(17)上侧壁通过多组均匀分布的液压伸缩柱(11)共同固定连接有支撑梁(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所平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市连路钢模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