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站与周边建筑物一体化综合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90447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5 11: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地铁站与周边建筑物一体化综合体,包括地铁站和地铁站附近的周边建筑物,地铁站包括第一通风系统,周边建筑物包括第二通风系统,第一通风系统设置在地下,第二通风系统沿周边建筑物的纵向设置,且第二通风系统的进出口设置在周边建筑物的地面以上,第一通风系统与第二通风系统连通;地铁站还包括地铁出入口,周边建筑物内部设置人流分散平台,地铁出入口与人流分散平台连通。本申请所提供的地铁站与周边建筑物一体化综合体,将地铁内的通风系统与周边建筑物的通风系统合为一体,周边建筑物内设的人流分散平台与地铁出入口连通,节省了土地占用,避免了地铁站阻挡、影响周边建筑物的布局,同时便于人流疏散。散。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铁站与周边建筑物一体化综合体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地铁站与周边建筑物一体化综合体。

技术介绍

[0002]地铁是在城市中修建的快速、大运量、用电力牵引的轨道交通,列车在全封闭的线路上运行,位于中心城区的线路基本设置在地下隧道内,具有输送迅速、承载量大、换乘快捷的特点,同时由于地铁线路稳定,运输时间可靠等特点,已经逐渐成为大中城市人们出行首先方式。由于地铁站的特点,地铁站通常修建在城市中心,从而便于人们换乘;或者由于地铁人流量大,以地铁站为中心逐渐形成较为成熟的商业区。与之对应的是,地铁站的修建需要在人流较为集中的区域,或者未来可能成为商业中心的区域,但通常这些地方土地较为稀缺,地铁站的建设会进一步导致这些区域土地使用成本增高。
[0003]此外,由于地铁在地下运行,会在地下形成较高密度人流,列车的全封闭系统又进一步加剧了空气循环的不便,因而需要配置专用的通风系统,使地铁站内空气与外部能够较快循环;此外,地铁站上的进出口、通风系统等直接建设在地面上,一方面会增加城市建设用地的使用成本,另一方面会破坏地上建筑物的整体结构。地铁的风口和出站口遮挡了地上建筑物的主要立面,大大影响了城市的形象,且地铁出站口的人流在出站后往往导致拥堵,需要更有效的组织人流疏散以提高地上建筑物的价值。因此,地铁建设中存在占地面积大、与地上建筑物不相容、人流拥堵影响地上建筑物价值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地铁站与周边建筑物不相容、占地面积多、人流疏散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地铁站与周边建筑物一体化综合体。
[0005]一种地铁站与周边建筑物一体化综合体,包括地铁站和地铁站附近的周边建筑物,所述地铁站包括第一通风系统,所述周边建筑物包括第二通风系统,所述第一通风系统设置在地下,所述第二通风系统沿所述周边建筑物的纵向设置,且所述第二通风系统的进出口设置在地面以上,所述第一通风系统与所述第二通风系统连通;所述地铁站还包括地铁出入口,所述周边建筑物还包括人流分散平台,所述地铁出入口与所述人流分散平台连通。
[0006]进一步地,还包括风井转换通道,所述第一通风系统和所述第二通风系统通过所述风井转换通道连通。
[0007]进一步地,所述风井转换通道设置在地下并处于水平状态,所述风井转换通道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通风系统,所述风井转换通道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通风系统。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风系统还包括第一进风井、第一排风井和第一隧道风井,所述第一进风井、所述第一排风井和所述第一隧道风井并排设置在地下。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通风系统还包括第二进风井、第二排风井和第二隧道风井,所
述第二进风井、所述第二排风井和所述第二隧道风井并排设置并与地面垂直。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进风井、所述第二排风井和所述第二隧道风井的一端进出口设置在所述周边建筑物的底部,所述第二进风井、所述第二排风井和所述第二隧道风井的另一端进出口设置在所述周边建筑物处于地面以上的部分。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进风井与所述第二进风井、所述第一排风井与所述第二排风井以及所述第一隧道风井与所述第二隧道风井分别通过所述风井转换通道连通。
[0012]进一步地,所述人流分散平台设置在地下,并与所述周边建筑物的内部区域连通,人流经所述地铁出入口流入所述人流分散平台,并经所述人流分散平台进入所述周边建筑物。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通风系统的进出口处设置过滤装置。
[0014]进一步地,所述过滤装置包括百叶窗结构。
[0015]本申请所提供的地铁站与周边建筑物一体化综合体,将地铁内的通风系统与周边建筑物的通风系统连通,地铁内的通风系统设置在地面以下,而周边建筑物的通风系统设置在地面之上并沿周边建筑物的纵向设置,周边建筑物的通风系统的进出口设置在地面以上,通过将地铁内的通风系统与周边建筑物的通风系统连通,使得地铁内的通风系统与外界接通,同时地铁内的通风系统与周边建筑物的通风系统合为一体,并使地铁通风系统与外界交互的进出口处于地面之上,一方面节约了土地使用面积,另一方面将地铁内通风系统的进出口引入到周边建筑物中,避免了地铁通风系统阻挡、影响周边建筑物的布局,同时不会限制人流的疏散。此外,本申请所提供的地铁站与周边建筑物一体化综合体,周边建筑物内设置人流分散平台,人流分散平台与地铁出入口连通,使得经地铁出来的人流能够迅速流动到周边建筑物内,提高了人流的疏散速度,并能够提升周边建筑物的经济效益,具有更好的商业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地铁站与周边建筑物一体化综合体的俯视图;
[0017]图2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地铁站与周边建筑物一体化综合体的侧视图;
[0018]图3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地铁站与周边建筑物一体化综合体的周边建筑物的俯视图一;
[0019]图4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的地铁站与周边建筑物一体化综合体的周边建筑物的俯视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

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2]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3]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4]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铁站与周边建筑物一体化综合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地铁站和地铁站附近的周边建筑物,所述地铁站包括第一通风系统,所述周边建筑物包括第二通风系统,所述第一通风系统设置在地下,所述第二通风系统沿所述周边建筑物的纵向设置,且所述第二通风系统的进出口设置在地面以上,所述第一通风系统与所述第二通风系统连通;所述地铁站还包括地铁出入口,所述周边建筑物还包括人流分散平台,所述地铁出入口与所述人流分散平台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铁站与周边建筑物一体化综合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风井转换通道,所述第一通风系统和所述第二通风系统通过所述风井转换通道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铁站与周边建筑物一体化综合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风井转换通道设置在地下并处于水平状态,所述风井转换通道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通风系统,所述风井转换通道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通风系统。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铁站与周边建筑物一体化综合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风系统还包括第一进风井、第一排风井和第一隧道风井,所述第一进风井、所述第一排风井和所述第一隧道风井并排设置在地下。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铁站与周边建筑物一体化综合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风系统还包括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继武陈步实冯桂池张园园覃韵麦志波陈智黄顺雄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重工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