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工厂循环水的菌藻一体式培养净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58902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5 11:35
一种用于工厂循环水的菌藻一体式培养净化装置,包括培养箱、架设于所述培养箱内的曝气管、以及分别位于所述曝气管上、下两侧的安装于所述培养箱内的第二培养架、第一培养架,所述第二培养架、第一培养架上各自设置有至少两个用于安装多个间隔相同的内部放置有菌藻球的放置袋的平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装置将菌藻小球的生长空间合理规划,保证了菌藻小球的活性;同时本装置可对菌藻小球进行整体化转移,转移时间短,提高了菌藻小球的生存率,因此本装置水质处理效果好、持续时间长。持续时间长。持续时间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工厂循环水的菌藻一体式培养净化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工厂循环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工厂循环水的菌藻一体式培养净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具有不受外界环境制约、节地节水、环保、生产安全放心的水产品,可实现高密度养殖等优点,成为今后水产业发展的方向。
[0003]以循环水工厂化养殖为代表的集约化高密度养殖业,集现代工程、机电、生物、环保、饲料科学等多学科为一体,通过营造出适合鱼类生长繁殖的良好水体与环境条件,配以科学的精养技术,达到缩短养殖周期、减少饲料消耗、节省劳力、降低成本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目的。目前,日本、澳大利亚、德国、英国、美国等国家都采用不同形式的封闭水循环系统进行工厂化水产养殖。中国自90年代初开始工厂化养鱼和大水面循环水养殖的示范及推广,但在相关设施、设备、集约化养殖技术等方面,仍落后于发达国家,缺乏高水平的封闭式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关键技术及配套开发能力是其中的重要因素。
[0004]申请号为CN201921527696.8的文件公开了一种带有循环水系统的工厂化养殖装置,包括若干个养殖池和循环水机构,若干个养殖池的底端均通过循环水管与循环水机构连通,每个养殖池的顶部均通过进水管与循环水机构连通,循环水机构包括依次连通的弧形筛选箱、超声波过滤机、储水池、生物过滤池、紫外线杀菌池、二氧化碳去除设备、增氧设备和蓄水池,循环水管的一端穿插设置在弧形筛选箱的内部,储水池通过循环泵与生物过滤池连通,该装置通过弧形筛选箱、超声波过滤机、储水池、生物过滤池、紫外线杀菌池、二氧化碳去除设备、增氧设备和蓄水池组成循环水系统,实现将养殖池中产生的废水处理后再次循环回用。但是该装置中的生物过滤池内菌藻球极易分布不均,因此隔一段时间就需补充投放或者整体替换,成本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工厂循环水的菌藻一体式培养净化装置,将菌藻小球的生长空间合理规划,保证了菌藻小球的活性;同时本装置可对菌藻小球进行整体化转移,转移时间短,提高了菌藻小球的生存率,因此本装置水质处理效果好、持续时间长。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用于工厂循环水的菌藻一体式培养净化装置,包括培养箱、架设于所述培养箱内的曝气管、以及分别位于所述曝气管上、下两侧的安装于所述培养箱内的第二培养架、第一培养架,所述第二培养架、第一培养架上各自设置有至少两个用于安装多个间隔相同的内部放置有菌藻球的放置袋的平板。
[0008]在实际场景中,采用更易固定培养的菌藻作为水质净化主体,配合将工厂化养殖车间与水质处理车间分隔的措施来解决上述问题:先制备好实验室规模的菌藻小球进行测
试,测试通过后大量制备该菌藻小球并放置于水质处理车间内;当工厂化养殖车间内水质超标时,将养殖车间内的水排放到水质处理车间内并对养殖车间进行补水,菌藻小球对排放水进行处理满足水质标准后,处理水重新注入养殖车间构成循环。但是,该设计方案中,菌藻小球在制备后需要进行转移,然后固定于水质处理车间内,在转移及固定过程中菌藻小球由于环境的变化会导致净化效率降低的问题亟需解决。本方案首先合理设计了多个相同的放置袋安装于平板上,且多个平板以相同的间隔安装在培养架上,两个培养架又分布于曝气管的两侧,由此保证了每个菌藻球的生长环境几乎一致且密度均匀,避免了传统培养模式下不同深度的菌藻球生长状态参差不齐、菌藻球密度不均造成的菌藻球死亡的问题,提高了菌藻小球的生存率并可配合常规的营养投入保证菌藻小球的活性;同时,本装置由多个独立的培养箱通过曝气管连接构成整体,可适用于不同空间的水质处理,安装简单、适应性强,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每个所述平板的两端安装于所述第一培养架、第二培养架侧端对应开设的安装槽内,且在每个所述平板的上表面安装有用于加固所述放置袋并对所述菌藻球进行限位的带有筛网的筛板。
[0010]在本方案设计中,采用了可拆卸的筛板设计用于对放置了菌藻球后的放置袋进行封口的处理,保证了在培养时,菌藻小球被限制于固定的空间内生长,不会随水体流动进行迁移,控制了整个装置的密度空间分配;且该设计有利于对菌藻球进行分组便于观察记录,进一步提高了对水质处理的控制效果。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相邻的两个所述平板之间设置有安装于所述第一培养架或第二培养架内侧壁上的补光件,补光件的设计保证了在光线不充足的情况下或者深处的菌藻球与浅处的菌藻球受光充足,提高了菌藻球的生存率和活性。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筛板主体的下表面设置有与在所述平板上表面对应形成的柱槽相适配的安装柱。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筛板主体的下表面位于所述安装柱两侧端的位置设置有用于增加摩擦力的凸起。
[001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一培养架、第二培养架的架体分别安装于所述培养箱对应开设的第一固定槽、第二固定槽内,且所述培养箱上还设置有通过穿过所述第二培养架架体来对所述第二培养架进行加强固定的固定柱。
[001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所述培养箱内位于所述曝气管上、下两侧处安装有用于对所述曝气管限位的透气网板,透气网板的设计既对曝气管的安装进行了限位,又不会影响气体输送入培养架上。
[001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所述培养箱包括安装架以及设置于所述安装架上的滤网,位于安装所述曝气管的两侧面的所述滤网上开设有开口。
[001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所述补光件的两端连接有固定于所述第一培养架或第二培养架内侧壁上的固定盒。
[001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所述固定盒内设置有用于对所述补光件进行供电的电源。
[0019]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0]本技术装置保证了每个菌藻球的生长环境几乎一致且密度均匀,且可对菌藻
球进行整体快速转移,提高了菌藻小球的生存率。
[0021]本技术装置由多个独立的培养箱通过曝气管连接构成整体,可适用于不同空间的水质处理,安装简单、适应性强,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0022]本技术装置结构本身的移动及安装方式不需要借助任何电控设备或气泵等调节件,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0023]附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4]附图2为本技术培养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5]附图3为本技术培养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6]附图4为本技术培养架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7]附图5为本技术培养箱的结构示意图。
[0028]附图说明:培养箱1、安装架11、滤网12、开口121、第一固定槽101、第二固定槽102、固定柱103、曝气管2、培养单元3、第一培养架31、安装槽311、固定盒312、第二培养架3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工厂循环水的菌藻一体式培养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培养箱(1)、架设于所述培养箱(1)内的曝气管(2)、以及分别位于所述曝气管(2)上、下两侧的安装于所述培养箱(1)内的第二培养架(32)、第一培养架(31),所述第二培养架(32)、第一培养架(31)上各自设置有至少两个用于安装多个间隔相同的内部放置有菌藻球(7)的放置袋(4)的平板(3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工厂循环水的菌藻一体式培养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平板(33)的两端安装于所述第一培养架(31)、第二培养架(32)侧端对应开设的安装槽(311)内,且在每个所述平板(33)的上表面安装有用于加固所述放置袋(4)并对所述菌藻球(7)进行限位的带有筛网(82)的筛板(8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工厂循环水的菌藻一体式培养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平板(33)之间设置有安装于所述第一培养架(31)或第二培养架(32)内侧壁上的补光件(5)。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工厂循环水的菌藻一体式培养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筛板(81)主体的下表面设置有与在所述平板(33)上表面对应形成的柱槽(331)相适配的安装柱(83)。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工厂循环水的菌藻一体式培养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筛板(81)主体的下表面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小斌劳顺健
申请(专利权)人:湖州弘鑫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