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水产养殖废水菌藻共生小球生物反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29897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09 22:27
一种用于水产养殖废水菌藻共生小球生物反应装置,包括包括放置于生物池内的至少一个反应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箱体包括支架以及安装在所述支架上并与所述支架构成由上至下分为第一反应室、第二反应室的滤网;且每个所述反应箱体的两侧连接有内部设置有第一曝气管和光补偿件的安装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反应装置可直接放置于生物滤池内进行培养反应,且该装置可以实现菌藻共生的循环培养、且可控制在不同深度的菌藻球的生长状况保持一致,废水处理效率高、效果好。效果好。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水产养殖废水菌藻共生小球生物反应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菌藻球反应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水产养殖废水菌藻共生小球生物反应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我国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每年养殖产量近5000万吨,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满足人们水产品需求中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长期以来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人们常采用高投入、高排放的方式来实现高产出,养殖过程中的残饵、排泄物、生物尸体等废弃物大量增加,造成水体中氮、磷等污染物超过了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养殖场大量尾水外排导致造成周围河流、湖泊的富营养化污染。
[0003]固定化菌藻共生小球是利用细菌和微藻的协同作用以达到降解水体中有机物和脱氮除磷的目的,具有生物密度高、处理废水脱氮除磷效率高等优点。好氧型细菌将有机物降解成溶解性,可供微藻利用的无机物质,在分解过程中产生的能量为细菌自身代谢提供能量;微藻将细菌代谢分解的物质吸收转化为自身细胞物质,并通过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增加水体中溶解氧浓度,足够的溶解氧浓度可满足好氧型细菌维持其正常的生命代谢活动。由于菌、藻以悬浮态生长易于从反应器中流失,导致污水处理时间增加,后期固液分离困难,固定化菌藻共生微球将菌藻通过材料吸附或包埋形成稳定的生物膜或空间结构,实现了菌藻停留和水力停留在时空上的分离,使废水脱氮除磷高效化,有助于提高耐废水污染负菏的抗冲击力及脱氮除磷效率。
[0004]现有将菌藻共生小球固定在生物滤池内的方式一般为:生物滤池内设有上支撑板与下支撑板,滤池底部、下支撑板下方设有曝气头,支撑板与下支撑板之间的池壁四周安装照明灯管,菌藻微球分布于上支撑板与下支撑板之间并控制分布密度、温度、光照强度使得菌藻小球在生物滤池内生长处理废水。但是该技术存在滤池底部与上部的菌藻微球生长状况不同,底部的菌藻微球生长缓慢的情况。申请号为CN201920424395.6的文件公开了一种菌藻球光生物反应装置,包括罐体,搅拌装置,光补偿装置和过滤网,罐体为竖直方向的柱体结构,罐体为透明结构,罐体底部设置有出水口,罐体顶部设置有进水口,过滤网设置在出水口上方,过滤网沿筒体水平截面布置且完全覆盖截面,罐体在周面上设置有分离口,搅拌装置包括电机、搅拌轴和搅拌叶片,搅拌轴同轴设置罐体内部,搅拌轴和罐体,电机设置在罐体顶部,电机输出轴与搅拌轴同轴固定连接,搅拌叶片沿搅拌轴的圆周面设置有多个,光补偿装置设置在搅拌轴的周面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可以实现菌藻共生的循环培养,而且能提高生长效率。但是该装置设置的搅拌轴与搅拌叶片易破坏菌藻微球的生长状态,且该装置仅适用于实验室,不适用放置于实际场景中的生物滤池内。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水产养殖废水菌藻共生小球生物反应装置,可直接放置于生物滤池内进行培养反应,且该装置可以实现菌藻共生
的循环培养、且可控制在不同深度的菌藻球的生长状况保持一致,废水处理效率高、效果好。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用于水产养殖废水菌藻共生小球生物反应装置,包括放置于生物池内的至少一个反应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箱体包括支架以及安装在所述支架上并与所述支架构成由上至下分为第一反应室、第二反应室的滤网;且每个所述反应箱体的两侧连接有内部设置有第一曝气管和光补偿件的安装箱。
[0008]在本方案设计中,反应箱体分隔成菌藻球不能通过的两个反应室的优点在于:首先,避免了反应箱体放置在生物池内后,深区的菌藻球趋光向浅区移动造成密度过大影响生长的问题;其次,在反应一段时间后反应箱体整体可以上下颠倒使两个反应室互换位置,以达到两个反应室内的菌藻球生长状况相同、避免深浅区培养不一致的问题;最后,深区位置仍安装有曝气管和光补偿件,有利于深区菌藻球的生长,且曝气管和光补偿件安装在安装箱内减少了磨损,也可有利于反应箱体位置的定位。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所述反应箱体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与所述支架的立板连接的用于安装所述滤网的安装框,且所述反应箱体与所述安装箱连接的两侧面分别设置有安装于所述立板上的透气网。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所述反应箱体与所述安装箱连接的两侧面处分别设置有两端与所述立板连接,位于所述第一反应室、第二反应室之间,且分别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反应室连通的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反应室连通的第二开口的支撑板,该方案设计减少了实心面积,便于反应箱体内的透气性,有利于菌藻球的生长。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所述安装框上设置有与开设在所述安装框上的用于放置第一滤网的第一安装槽适配的第一固定架。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所述透气网通过固定于与开设在所述立板上的第二安装槽卡接的第二固定架上的方式与所述立板连接,该设计既保证了安装的紧固,也便于拆卸更换透气网。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立板上开设有用于安装设置有第三滤网的第三固定架的第三安装槽,且所述立板上还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第三固定架,由第二固定柱和一端由所述第二固定柱固定于所述立板上、另一端以所述第二固定柱为圆心旋转的第二固定条。
[001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所述安装框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第一固定架,由第一固定柱和一端由所述第一固定柱固定于所述安装框上、另一端以所述第一固定柱为圆心旋转的第一固定条,所述第一固定条与所述第一固定架抵接处设置有摩擦块。
[001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一固定架的下表面设置有截面为劣弧弓或半圆的凸起。
[001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二固定架的外侧设置有密封层。
[001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生物池池底面与所述反应箱体的下底面之间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曝气管连接、并穿过与所述反应箱体的下底面连接的支撑底座上开设的通道的曝气总管。
[0018]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9]本技术反应装置可直接放置于生物池内,适用范围广。
[0020]本技术反应装置可达到两个反应室内的菌藻球生长状况相同、解决深浅区培养不一致的问题。
[0021]本技术反应装置本身的移动及固定不需要借助任何电控设备或者气泵等调节件,拆卸维护方便,因此可批量化生产,进而降低成产成本。
附图说明
[0022]附图1为本技术反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2为本技术反应装置的左右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4]附图3为本技术反应装置的上下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5]附图4为本技术反应装置的前后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6]附图5为本技术反应装置的前后侧面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7]附图6为本技术反应装置的反应箱体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8]附图说明:生物池1、反应箱体2、第一反应室201、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水产养殖废水菌藻共生小球生物反应装置,包括放置于生物池(1)内的至少一个反应箱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箱体(2)包括支架(21)以及安装在所述支架(21)上并与所述支架(21)构成由上至下分为第一反应室(201)、第二反应室(202)的滤网(22);且每个所述反应箱体(2)的两侧连接有内部设置有第一曝气管(31)和光补偿件(32)的安装箱(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水产养殖废水菌藻共生小球生物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箱体(2)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与所述支架(21)的立板(212)连接的用于安装所述滤网(22)的安装框(211),且所述反应箱体(2)与所述安装箱(3)连接的两侧面分别设置有安装于所述立板(212)上的透气网(215b)。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水产养殖废水菌藻共生小球生物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箱体(2)与所述安装箱(3)连接的两侧面处分别设置有两端与所述立板(212)连接,位于所述第一反应室(201)、第二反应室(202)之间,且分别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反应室(201)连通的第一开口(213a)、与所述第二反应室(202)连通的第二开口(213b)的支撑板(213)。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水产养殖废水菌藻共生小球生物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框(211)上设置有与开设在所述安装框(211)上的用于放置第一滤网(221)的第一安装槽(211a)适配的第一固定架(214a)。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水产养殖废水菌藻共生小球生物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网(215b)通过固定于与开设在所述立板(212)上的第二安装槽(212a)卡接的第二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小斌徐海圣
申请(专利权)人:湖州弘鑫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