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页岩气压裂返排液及采出水的深度处理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8899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5 11: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页岩气压裂返排液及采出水的深度处理工艺,将待处理页岩气压裂返排液和/或采出水作为原水,原水依次经过预处理单元、双模减量化单元和蒸发结晶单元;所述预处理单元依次包括水质调节、混凝沉淀、两级芬顿氧化、中和澄清、电解氧化、多介质过滤步骤;所述双模减量化单元采用DTRO和RO双膜处理;所述蒸发结晶单元采用蒸汽机械压缩蒸发结晶。本发明专利技术首先通过预处理单元、双模减量化单元对采出水先减量再除盐,减少进入蒸发结晶系统的水量,从而减少能耗,降低了处理成本,且处理后的水质可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其它排污单位一级排放标准”。本发明专利技术特别适合位于页岩气田的产出水处理,也适用于高盐、高氨氮、高C/N值的污水处理。N值的污水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页岩气压裂返排液及采出水的深度处理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页岩气开采废水深度处理领域,特别是涉及高盐、高氨氮、高C/N值污水处理工艺。

技术介绍

[0002]页岩气开发主要采用水力压裂法,压裂液注入地层后,除少量会在作业完成后的1~2周内返排至地面,大部分将伴随采气进程以采出水形式回到地面。
[0003]页岩气田开发初期有大量待开发气井,已建气井采出水通过处理后,转运至新开发井配置压裂液回用,产出水量不超过消耗量;但随着气田进入稳产期,已建气井增多导致产出水量增加,待开发气井减少导致压裂回用水量减少,产出水量超过消耗量,多余产出水必须经过处理后达标外排或回用。
[0004]气井压裂液成份复杂,含有大量表面活性剂、凝胶、有机高分子等难降解物,在地下与地层作用后形成地层水,导致采出水含有高矿化度、高浓度成份复杂有机物,具备高盐、高氨氮、高C/N值等特性。
[0005]目前国内页岩气开采废水处理的研究尚处于初期探索阶段,页岩气田稳产期采出水处理最经济的方式为处理后回注地层,但该方式环境风险大,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处理后回注地层的政策面正在收窄;因此,如何高效、经济、安全处理此型污水,实现达标外排或资源化利用是当前的发展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页岩气压裂返排液及采出水的深度处理工艺,在保证产出水处理后可达标外排或资源化利用同时,力求产生更少的新的废水和固体废物等附带产物。
[0007]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8]一种页岩气压裂返排液及采出水的深度处理工艺,主要包括预处理单元、双模减量化单元和蒸发结晶单元。
[0009]按上述方案,所述预处理单元包括调储罐、混凝沉淀、芬顿氧化、中和澄清、电解氧化、多介质过滤等步骤,主要去除水中SS、COD、氨氮及成垢离子。具体过程为:
[0010](1)不同来源的原水(原水即页岩气压裂返排液和/或页岩气采出水)进入调储罐混合,混合时间约3~4h,然后以相对均匀的水质流入下一单元;
[0011](2)调储罐出水进入混凝沉淀池,在混凝沉淀池中投加混凝剂PAC(聚合氯化铝)和絮凝剂PAM(聚丙烯酰胺),通过化学混凝的方式去除易沉降悬浮物,药剂投加量应根据水中悬浮物含量确定,此阶段反应时间3~4h;
[0012](3)混凝沉淀池出水至氧化反应池,投加HCl(盐酸)调节PH值至4~5,再投加NaClO(次氯酸钠)、H2O2(双氧水)、FeSO4(硫酸亚铁)进行芬顿氧化反应,药剂投加量根据水中COD含量确定,约5h~6h后水中的大部分COD转化为无机物状态,此阶段需维持酸性环境,因此
无污泥或仅有少量污泥析出;
[0013](4)氧化反应池出水进入中和澄清装置混凝区,投加NaOH(液碱)调节PH值至11~12后流至中和澄清装置絮凝区,投加Na2CO3(碳酸钠)使水中的Ca
2+
、Mg
2+
析出得到悬浮液,药剂投加量根据水中的Ca
2+
、Mg
2+
含量之和确定,将悬浮液进行固液分离得到清液和污泥,污泥先进入浓缩区浓缩至固含量在5

20%(体积比)后再排放至污泥池,清液投加HCL(盐酸)和NaClO(次氯酸钠)调节PH值至6~9后自流进入电解氧化装置;
[0014](5)电解氧化装置采用陶瓷膜阳极、不锈钢阴极及200A稳压直流电源(电流可调),在电场的作用下,装置内的电极会产生羟基自由基、原子态氧、次氯酸和双氧水等具有极强氧化能力的氧化剂,这些氧化剂与水中的氨氮和COD等有机物发生化学和电化学反应,将其有机分子链打断,使大分子转变为更加容易降解的小分子,最终被完全矿化,变成二氧化碳和水,从而去除水中的氨氮和COD;
[0015](6)电解氧化装置出水进入组合过滤器进行多介质过滤,组合过滤器由双滤料(金刚砂、无烟煤)过滤器和活性炭过滤器组成,能够去除水中部分较低浓度的悬浮物及部分COD;组合过滤器出水进入下一处理单元,即模减量化单元。
[0016]按上述方案,所述双模减量化单元采用DTRO和RO双膜处理技术,主要脱出水中的无机盐,降低净化水中Cl-的浓度。具体过程为:预处理单元出水首先进入DTRO膜单元,在DTRO膜柱内分离得到DTRO浓水和DTRO淡水,DTRO浓水至蒸发结晶单元处理,DTRO淡水进入RO膜单元进行反渗透处理,得到RO浓水和RO淡水;RO淡水达到外排或回用水质标准,即COD≤100mg/L,SS≤70mg/L,BOD5≤20mg/L,NH3‑
N≤15mg/L,氯化物≤350mg/L;RO浓水(即反渗透浓水)至蒸发结晶单元处理。
[0017]按上述方案,蒸发结晶单元采用蒸汽机械压缩(MVR)蒸发结晶技术,对反渗透浓水进行资源化利用。双膜单元产生的浓水(包括DTRO浓水和RO浓水)进入MVR蒸发结晶装置进行蒸发处理:物料先三段(78℃、85℃、98℃)预热至98℃;预热后的物料进入降膜蒸发浓缩装置浓缩,设计温度为85℃,沸点升高6℃;浓缩后的物料进入强制循环蒸发结晶装置,设计温度为85℃,沸点升高8℃;经蒸发结晶后的物料至增稠器,增浓至固含量在50

70%(体积比)后进入离心机分离,分离产生的盐浆、母液;盐浆进入盐浆脱水干燥系统,而后生成工业盐,品质可达到《工业盐》(GB/T5462

2015)中精制工业盐

工业干盐二级标准;分离产生的母液进入母液蒸发结晶装置,处理后得到小工业盐;上述蒸发处理过程产生的蒸发冷凝水可达到外排或回用水质标准,即COD≤100mg/L,SS≤70mg/L,BOD5≤20mg/L,NH3‑
N≤15mg/L,氯化物≤350mg/L。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9]首先,本专利技术首先通过预处理单元、双模减量化单元对采出水先减量再除盐,减少进入蒸发结晶系统的水量,从而减少能耗,降低了处理成本,且处理后的水质可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

1996)中的“其它排污单位一级排放标准”,根据实际需求也可资源化回用。特别适合位于页岩气田的产出水处理,也适用于高盐、高氨氮、高C/N值的污水处理。
[0020]其次,本专利技术所述深度处理工艺中新产生的污染源“浓水”,进一步提取盐分转化成工业盐,不仅解决了浓水的出路问题,还实现了资源化利用。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页岩气压裂返排液及采出水的深度处理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专利技术的内容,但本专利技术不仅仅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
[0023]实施例
[0024]该工艺在涪陵页岩气田开发中进行了应用。涪陵页岩气田为我国第一个大型页岩气田,截至2020年4月,涪陵页岩气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页岩气压裂返排液及采出水的深度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预处理单元、双模减量化单元和蒸发结晶单元,待处理页岩气压裂返排液和/或采出水作为原水,原水依次经过预处理单元、双模减量化单元和蒸发结晶单元;所述预处理单元依次包括调储、混凝沉淀、芬顿氧化、中和澄清、电解氧化、多介质过滤步骤;所述双模减量化单元采用DTRO和RO双膜处理;所述蒸发结晶单元采用蒸汽机械压缩蒸发结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页岩气压裂返排液及采出水的深度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质调节的具体过程为:不同来源的原水进入调储罐,停留时间约3~4h,然后以相对均匀的水量流入混凝沉淀池;所述原水包括页岩气压裂返排液和/或页岩气采出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页岩气压裂返排液及采出水的深度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沉淀的具体过程为:在混凝沉淀池中投加混凝剂聚合氯化铝和絮凝剂聚丙烯酰胺,投加量根据水中悬浮物含量确定,通过化学混凝的方式去除易沉降悬浮物,此阶段反应时间3~4h。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页岩气压裂返排液及采出水的深度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芬顿氧化的具体过程为:混凝沉淀池出水至氧化反应池,投加HCl调节pH值至4~5,再投加NaClO、双氧水、FeSO4进行芬顿氧化反应,此阶段反应时间5h~6h。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页岩气压裂返排液及采出水的深度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和澄清的具体过程为:芬顿氧化后的出水进入中和澄清装置混凝区,投加液碱调节PH值至11~12后流至中和澄清装置絮凝区,投加Na2CO3使水中的Ca
2+
、Mg
2+
析出得到悬浮液,将悬浮液进行固液分离得到清液和污泥;污泥先进入中和澄清装置浓缩区浓缩至固含量在5

20%后再排放至污泥池,清液投加HCl和NaClO调节PH值至6~9后自流进入电解氧化装置。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页岩气压裂返排液及采出水的深度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氧化装置采用陶瓷膜阳极、不锈钢阴极及200A稳压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徐林陶敏峰何社云周清华何亮王丽敏霍立娇孙杨王子夫
申请(专利权)人:中石化江汉石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