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浊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58786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5 11: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浊水处理系统,包括第一预混合单元,第一预混合单元包括混凝药剂投加模块、重介质投加模块及第一混合器,混凝药剂投加模块和重介质投加模块分别与第一混合器相连通,第一混合器用于在水体中预混合混凝药剂及重介质;水力混合装置,与第一混合器相连通;第二预混合单元,与水力混合装置相连通,用于在水力混合装置的出水中预混合絮凝药剂;及浊水净化装置,与第二预混合单元相连通;本浊水处理系统,设计巧妙,可以消除水体中悬浮物比重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并可以有效去除比重较小悬浮物,不仅处理效果好、稳定,处理负荷强,而且具有运维成本低、管理简单等特点,并兼具沉淀工艺和气浮工艺的优点,更满足市场需求。求。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浊水处理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浊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浊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浊水一般指含有一定不溶性悬浮物或胶体物质的污水,由于表面一般带有负电荷,相互排斥,呈现出布朗运动的特征,形成稳定的悬浮液,肉眼观看浑浊不清。此类污水的处理通常采用混絮凝的方式,通过在水体中加入带有正电荷的物质,可以中和悬浮物表面的电荷,物理吸附力可以超过上述排斥力,从而引发悬浮物的凝聚,再通过沉淀、气浮等方式进行固液分离,实现水质的澄清。
[0003]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对于水体中悬浮物比重较大、沉降速度较快的场合,通常采用沉淀工艺澄清浊水;对于水体中悬浮物比重接近水,且现场无法提供足够停留时间的场合,通常采用气浮工艺澄清浊水;气浮工艺效果好,但综合投资大、运行费用高、管理专业性强,尤其是当遇到高悬浮物浓度时,减压释放器容易出现堵塞的问题,相比于气浮工艺,沉淀工艺更加可靠,且运行成本更低,更便于推广应用,然而,沉淀工艺的处理效果受水体中悬浮物比重的影响较大,当水体中悬浮物的比重越高时,沉淀工艺的处理效果越好,当悬浮物的比重较小时,处理效果会明显降低,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沉淀工艺的处理效果受水体中悬浮物比重的影响较大,尤其是当悬浮物的比重较小时,处理效果会明显降低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浊水处理系统,可以消除水体中悬浮物比重对处理效果的影响,不仅处理效果好、稳定,处理负荷强,而且具有运行成本低、管理简单、可有效去除比重较小悬浮物等特点,主要构思为:
[0005]一种浊水处理系统,包括第一预混合单元,所述第一预混合单元包括混凝药剂投加模块、重介质投加模块以及第一混合器,所述混凝药剂投加模块和重介质投加模块分别与第一混合器相连通,第一混合器用于在水体中预混合混凝药剂及重介质;
[0006]水力混合装置,所述第一混合器与所述水力混合装置的进水口相连通;
[0007]第二预混合单元,与所述水力混合装置的出水口相连通,用于在水力混合装置的出水中预混合絮凝药剂;
[0008]及浊水净化装置,所述第二预混合单元与浊水净化装置的入水口相连通。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一预混合单元,可以解决浊水与混凝药剂及重介质的预混合问题,有利于在水力混合装置进行充分的混合;通过在第一预混合单元中设置重介质投加模块,一方面,可以向水体中投加比重较大的重介质,利用重介质配合混凝机理、絮凝机理,可以大大增加悬浮物的沉降性能,尤其适用于比重较小的悬浮物,使得比重较小的悬浮物可以顺利沉降,从而可以消除悬浮物比重对处理效果的影响,有利于实现更好、更稳定的处理效果,且有利于提高处理负荷,相比传统沉淀及气浮工艺,即保障了出水水质,又实现占地、综合投资及运维成本的节省;另一方面,可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现场工况选择不同的重介质材料,通
用性更强,更满足市场需求;通过设置水力混合装置,可以实现水体中粗大颗粒的旋流分离、预沉淀、以及混凝药剂的充分混合反应功能,并可以产生以重介质为核心的絮体群,沉降性能得以提升,且一部分絮体群可直接在水力混合装置内预沉后经由排泥管定期排放,剩余絮体群随出水(或称为尾水)在输送至第二预混合单元;通过设置第二预混合单元,可以解决水力混合装置出水与絮凝药剂的预混合问题,通过在第二预混合单元之后设置浊水净化装置,可以实现絮体群与絮凝药剂的充分混合反应,以便凝聚成为较大的絮团,从而可以大大增加悬浮物的沉降速度,以便沉淀至设备底部形成污泥定期排放,澄清后的水则通过余压外排或者进入深度处理环节,完成浊水处理过程。
[0009]为解决絮凝药剂的预混合问题,优选的,所述第二预混合单元包括第二混合器及与所述第二混合器相连通的絮凝药剂投加模块,所述絮凝药剂投加模块用于将絮凝药剂定量投加到所述第二混合器中;
[0010]所述第二混合器分别与所述水力混合装置的出水口及浊水净化装置的入水口相连通。使得经过充分混凝反应后的出水可以在第二混合器内与所投加的絮凝药剂实现预混合,更有利于后续在浊水净化装置中充分混合并进行絮凝反应。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一混合器为管道混合器,和/或,所述第二混合器为管道混合器。不仅结构简单,成本低,而且可以实现边输送边混合的效果,更有利于提高效率。
[0012]为解决重介质的存储及定量输送问题,进一步的,所述重介质投加模块包括用于储存重介质的第一容器及用于提供输送动力的介质泵,所述介质泵分别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一容器及所述第一混合器相连通。第一容器用于为重介质的配置、储存提供场所,而介质泵用于为重介质的输出提供动力,并有利于实现定量输送。
[0013]为解决混凝药剂的存储及定量输送问题,进一步的,所述混凝药剂投加模块包括用于储存混凝药剂的第二容器及用于提供输送动力的第一加药泵,所述第一加药泵分别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二容器及所述第一混合器相连通。第二容器用于为混凝药剂的配置、储存提供场所,而第二加药泵则可以为混凝药剂的输出提供动力,并有利于实现定量输送。
[0014]为解决絮凝药剂的存储及定量输送问题,进一步的,所述絮凝药剂投加模块包括用于储存絮凝药剂的第三容器及用于提供输送动力的第二加药泵,所述第二加药泵分别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三容器及所述第二混合器相连通。第三容器用于为絮凝药剂的配置、储存提供场所,而第二加药泵则可以为絮凝药剂的输出提供动力,并有利于实现定量输送。
[0015]优选的,所述介质泵为计量输送泵;和/或,所述第一加药泵为计量输送泵;和/或,所述第二加药泵为计量输送泵。既可以起到输送的目的,又可以在输送的过程中精确计量,有利于实现重介质、混凝药剂以及絮凝药剂的精确投加。
[0016]为使得重介质、混凝药剂和/或絮凝药剂的浓度均匀,进一步的,所述重介质投加模块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容器的搅拌器;
[0017]和/或,所述混凝药剂投加模块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容器的搅拌器;
[0018]和/或,所述絮凝药剂投加模块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三容器的搅拌器。通过设置搅拌器,有利于重介质、混凝药剂和/或絮凝药剂在各自的容器内均匀混合,有利于输出浓度均匀的重介质、混凝药剂及絮凝药剂。
[0019]为解决降低能耗、降低成本的问题,进一步的,还包括进水泵,所述进水泵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一混合器相连通,用于为浊水提供输送动力。通过在系统的前端设置进水泵,不
仅使得浊水可以源源不断的输入本系统,而且通过与水力混合装置及浊水净化装置的配合,可以为浊水在后续系统中的流动提供动力,即,使得处理全程可以全部利用进水压力作为动力,并可以先后在水力混合装置中进行水力混合反应、沉降分离,在浊水净化装置中进行絮凝反应、沉降分离等,利用承压封闭的运行环境代替传统开放式沉淀池,实现全程带压运行,无需在水力混合装置及浊水净化装置内进行机械搅拌,既可以降低能耗,又可减少后期运行维护的工作量;此外,浊水净化装置的出水余压还可以供后续深度处理(例如过滤等)利用,无需另设额外的提升环节,有利于简化整个系统。
[00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浊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预混合单元,所述第一预混合单元包括混凝药剂投加模块、重介质投加模块以及第一混合器,所述混凝药剂投加模块和重介质投加模块分别与第一混合器相连通,第一混合器用于在水体中预混合混凝药剂及重介质;水力混合装置,所述第一混合器与所述水力混合装置的进水口相连通;第二预混合单元,与所述水力混合装置的出水口相连通,用于在水力混合装置的出水中预混合絮凝药剂;及浊水净化装置,所述第二预混合单元与浊水净化装置的入水口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浊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预混合单元包括第二混合器及与所述第二混合器相连通的絮凝药剂投加模块,所述絮凝药剂投加模块用于将絮凝药剂定量投加到所述第二混合器中;所述第二混合器分别与所述水力混合装置的出水口及浊水净化装置的入水口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浊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合器为管道混合器,和/或,所述第二混合器为管道混合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浊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重介质投加模块包括用于储存重介质的第一容器及用于提供输送动力的介质泵,所述介质泵分别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一容器及所述第一混合器相连通;和/或,所述混凝药剂投加模块包括用于储存混凝药剂的第二容器及用于提供输送动力的第一加药泵,所述第一加药泵分别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二容器及所述第一混合器相连通;和/或,所述絮凝药剂投加模块包括用于储存絮凝药剂的第三容器及用于提供输送动力的第二加药泵,所述第二加药泵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华洁肖波杨治清刘羿杜媛媛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环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