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路段临时停车评价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58667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5 11: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路段临时停车评价方法及装置。所述路段临时停车评价方法包括:一、判定待评价路段上的违停车辆;二、根据所述违停车辆,评价相应违停车辆造成的影响系数。首先,确定违停影响路段:当前违停车辆与距离后方最近车距的违停车辆之前的路段为违停影响路段;其次,计算当前违停车辆的违停影响系数;三、比较违停影响系数与不同交通饱和度的违停影响系数违停影响系数得到相应的违停预警等级,并发送相应违停提示。本发明专利技术避免了现有车辆临时停车监管技术的不足之处,解决车辆违停评价和提供路段临停设计依据的问题。提供路段临停设计依据的问题。提供路段临停设计依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路段临时停车评价方法及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评价方法及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路段临时停车评价方法及路段临时停车评价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市区道路随意停车不仅影响车辆通行,造成拥堵也极易引发道路交通事故。有些城市交通管理部门制定比如“市区规范停行文明交通规则”等,但是由于临时停车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使得临时停车监管存在盲区。
[0003]近年来随着城区机动车增加,一些特殊事件场景允许部分车辆进行临时停车,比如接送中小学等低年级学生。但是临时停车的路段和可停时间缺乏依据,往往依靠经验进行设定。尤其是交通高峰时段,临停时间还与市民个人素质等相关,因此监管难度较大,而且监管的迟滞效应明显,容易造成短时局部交通拥堵。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避免现有车辆临时停车监管技术的不足之处,解决车辆违停评价和提供路段临停设计依据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路段临时停车评价方法及路段临时停车评价装置。
[0005]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方案实现:一种路段临时停车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一、判定待评价路段上的违停车辆;
[0007]二、根据所述违停车辆,评价相应违停车辆造成的影响系数;
[0008]首先,确定违停影响路段:当前违停车辆与距离后方最近车距的违停车辆之前的路段为违停影响路段;
[0009]其次,计算当前违停车辆的违停影响系数r;
[0010][0011]其中,n3表示当前违停车辆所在的违停影响路段内的车辆总数,n
>d
表示当前违停车辆违停影响路段内的减速车辆总数,n
c
表示当前违停车辆违停影响路段内的变换车道车辆总数,w
d
和w
c
分别表示减速车辆和变换车道车辆的加权因子;
[0012]三、比较违停影响系数r与不同交通饱和度的违停影响系数违停影响系数得到相应的违停预警等级,并发送相应违停提示:
[0013]①
r<=R
L
,则发送违章停车

影响较轻

尽快驶离;
[0014]②
R
L
<r<=R
M
,则发送违章停车

影响较大

尽快驶离;
[0015]③
R
M
<r<=R
H
,则发送违章停车

影响很大

尽快驶离;
[0016]④
R
H
<r,则发送违章停车

影响严重

尽快驶离;
[0017]其中,道路交通饱和度从低到高依次设置:R
L
为道路交通饱和度较低时的违停影响系数,R
M
为道路交通饱和度中等时的违停影响系数,R
H
为道路交通饱和度较高时的违停影响系数为R
H

[0018]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路段临时停车评价方法还包括步骤:
[0019]四、间隔一定时间进行再次判定,如果连续多次出现同一车辆违停,则发送违停信息到交通指挥中心报备。
[0020]进一步地,所述路段临时停车评价方法还包括步骤:
[0021]五、道路临停依据:计算所述待评价路段在不同时段和车流量时的临停影响系数,如果临停影响系数小于临停预设值,则作为临停车位的相应临停时段的划定参考依据。
[0022]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车辆违停的判定方法包括步骤:
[0023](1)计算车辆的平均车速
[0024]对待评价路段上的位于每个车道编号上的所有车辆位置按照当前车道编号上的行驶方向进行排序;
[0025]获取时刻t1时,所述待评价路段上所有车辆的位置,记为S
N1m,t1
:表征时刻t1时,所述待评价路段上位于车道编号N1上的车辆编号m的车辆位置S
N1m,t1

[0026]计算时刻t1时,所述待评价路段上所有车辆的车速:通过前后时间间隔Δt1,计算出车辆的平均车速,记为v
N1m,t1
,表征时刻t1时,所述待评价路段上位于车道编号N1上的车辆编号m的车辆的平均车速v
N1m,t1
;v
N1m,t1
=(S
N1m,t1

S
N1m,(t1

Δt1)
)/Δt1;
[0027]如果车辆的平均车速连续n2次计算均小于一个预设值ε1,则判定相应车辆停车;
[0028](2)计算车辆的跟车距离
[0029]根据车辆距离前方最近车距的车辆,计算跟车距离D
N1m,t1
:表征时刻t1时,车辆编号m的车辆距离前方最近车距的车辆即车辆编号m

1的车辆之间的跟车距离D
N1m,t1
;D
N1m,t1
=S
N1(m

1),t1

S
N1m,t1

[0030]根据预设的一个最小行驶速度V
min
,计算车辆的最小跟车距离L
minf
:L
minf
=L
0f
+L
df
;L
0f
为驾驶员的反应距离,L
0f
=V
min
*T0,T0为驾驶员的制动反应时间;L
df
为车辆的最小制动距离,L
df
=(V
min
)2/(2*dmax),d
max
为车辆的最大制动减速度;
[0031](3)判定车辆是否违停
[0032]如果车辆停车、且跟车距离大于最小跟车距离,则判定相应车辆违停。
[0033]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R
L
为道路交通饱和度10%时的违停影响系数,R
M
为道路交通饱和度40%时的违停影响系数,R
H
为道路交通饱和度85%时的违停影响系数为R
H

[0034]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w
d
和w
c
均通过试验进行标定得到。
[0035]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待评价路段具有至少一个路口,所述路口采用一种路口相序通行效益评价方法评价所述路口的路口相序通行效益;
[0036]假定路口通行相序的每个周期内共有M+1个相序;所述路口相序通行效益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7]S1、计算路口通行效益:
[0038][0039]其中,B表示路口通行效益;i表示路口的当前相序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路段临时停车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一、判定待评价路段上的违停车辆;二、根据所述违停车辆,评价相应违停车辆造成的影响系数;首先,确定违停影响路段:当前违停车辆与距离后方最近车距的违停车辆之前的路段为违停影响路段;其次,计算当前违停车辆的违停影响系数r;其中,n3表示当前违停车辆所在的违停影响路段内的车辆总数,n
d
表示当前违停车辆违停影响路段内的减速车辆总数,n
c
表示当前违停车辆违停影响路段内的变换车道车辆总数,w
d
和w
c
分别表示减速车辆和变换车道车辆的加权因子;三、比较违停影响系数r与不同交通饱和度的违停影响系数违停影响系数得到相应的违停预警等级,并发送相应违停提示:

r<=R
L
,则发送违章停车

影响较轻

尽快驶离;

R
L
<r<=R
M
,则发送违章停车

影响较大

尽快驶离;

R
M
<r<=R
H
,则发送违章停车

影响很大

尽快驶离;

R
H
<r,则发送违章停车

影响严重

尽快驶离;其中,道路交通饱和度从低到高依次设置:R
L
为道路交通饱和度较低时的违停影响系数,R
M
为道路交通饱和度中等时的违停影响系数,R
H
为道路交通饱和度较高时的违停影响系数为R
H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段临时停车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路段临时停车评价方法还包括步骤:四、间隔一定时间进行再次判定,如果连续多次出现同一车辆违停,则发送违停信息到交通指挥中心报备。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路段临时停车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路段临时停车评价方法还包括步骤:五、道路临停依据:计算所述待评价路段在不同时段和车流量时的临停影响系数,如果临停影响系数小于临停预设值,则作为临停车位的相应临停时段的划定参考依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段临时停车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违停的判定方法包括步骤:(1)计算车辆的平均车速对待评价路段上的位于每个车道编号上的所有车辆位置按照当前车道编号上的行驶方向进行排序;获取时刻t1时,所述待评价路段上所有车辆的位置,记为S
N1m,t1
:表征时刻t1时,所述待评价路段上位于车道编号N1上的车辆编号m的车辆位置S
N1m,t1
;计算时刻t1时,所述待评价路段上所有车辆的车速:通过前后时间间隔Δt1,计算出车辆的平均车速,记为v
N1m,t1
,表征时刻t1时,所述待评价路段上位于车道编号N1上的车辆编号m的车辆的平均车速v
N1m,t1
;v
N1m,t1
=(S
N1m,t1

S
N1m,(t1

Δt1)
)/Δt1;如果车辆的平均车速连续n2次计算均小于一个预设值ε1,则判定相应车辆停车;
(2)计算车辆的跟车距离根据车辆距离前方最近车距的车辆,计算跟车距离D
N1m,t1
:表征时刻t1时,车辆编号m的车辆距离前方最近车距的车辆即车辆编号m

1的车辆之间的跟车距离D
N1m,t1
;D
N1m,t1
=S
N1(m

1),t1

S
N1m,t1
;根据预设的一个最小行驶速度V
min
,计算车辆的最小跟车距离L
minf
:L
minf
=L
0f
+L
df
;L
0f
为驾驶员的反应距离,L
0f
=V
min
*T0,T0为驾驶员的制动反应时间;L
df
为车辆的最小制动距离,L
df
=(V
min
)2/(2*dmax),d
max
为车辆的最大制动减速度;(3)判定车辆是否违停如果车辆停车、且跟车距离大于最小跟车距离,则判定相应车辆违停。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段临时停车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R
L
为道路交通饱和度10%时的违停影响系数,R
M
为道路交通饱和度40%时的违停影响系数,R
H
为道路交通饱和度85%时的违停影响系数为R
H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段临时停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丽华李娟娟王飞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