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气鼓组固定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8662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5 11: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动能管线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移动气鼓组固定工装,包括工装架,所述工装架上设置有多组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用于将气鼓固定在所述工装架上,且每组所述固定组件各固定一个气鼓,所述工装架的顶部设置有出线孔,每个所述气鼓的管线均自所述出线孔引出。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一次性固定多个气鼓,移动气鼓组引入到船上时,无需对气鼓分别进行吊装,减少了吊装次数。并且,将多个气鼓进行集中放置,在工装架的顶部设置有出线孔,对各个气鼓的管线进行集中出线,使得多个气鼓的管线具有统一的走线路径,从而避免了气鼓拉设引出的管线繁多杂乱。乱。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动气鼓组固定工装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动能管线
,特别是涉及一种移动气鼓组固定工装。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一些大型在建产品船,特别是船台搭载阶段和水下码头阶段,船上作业区域与地面的距离较远,为了方便船上作业人员动能使用,一般由地面动能定置区引入一组移动气鼓组到船上定置。由于船上作业环境复杂,现有将移动气鼓组引入到船上的方式,通常是将多个单类别移动气鼓单独吊装上船,需吊装多次,然后再将各移动气鼓分别拉设到船上的定置区,各移动气鼓独自分开放置,导致舷侧定置区的移动气鼓经常性摆放不规范,由各类移动气鼓拉设引出的各类乙炔、压缩空气等管线繁多杂乱,经常绞缠在一起,并散落在甲板面或者周围的走线架上,没有统一的走线路径,既影响船舶的整体6S现场管理,又可能阻塞安全通道,造成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移动气鼓组固定工装,以解决现有的气鼓需分多次吊装上船,且各气鼓独自分开放置,导致气鼓拉设引出的管线繁多杂乱的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本专利技术所述移动气鼓组固定工装,包括工装架,所述工装架上设置有多组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用于将气鼓固定在所述工装架上,且每组所述固定组件各固定一个气鼓,所述工装架的顶部设置有出线孔,每个所述气鼓的管线均自所述出线孔引出。
[0006]优选地,所述工装架为框架结构,所述框架结构的顶部设置有多个支撑管,多个所述支撑管的其中一端均固定在所述出线孔的外壁,且多个所述支撑管沿所述出线孔的圆周方向布置。
[0007]优选地,所述框架结构为方形框架。
[0008]优选地,所述框架结构包括顶面框架、底面框架和多根竖管,所述顶面框架设置在所述底面框架的上方,所述竖管的一端与所述顶面框架固定,所述竖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底面框架固定,所述顶面框架和所述底面框架均包括间隔设置的两根横管和间隔设置的两根纵管,每个所述横管的两端各连接一根所述纵管。
[0009]优选地,所述底面框架的上方相对间隔设置有两个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各连接一根所述竖管,两个所述支撑杆上设置有一组所述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将所述气鼓的一端固定在其中一个所述支撑杆上,将所述气鼓的另一端固定在另一个所述支撑杆上。
[0010]优选地,所述支撑管远离所述出线孔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横管与所述纵管的连接处。
[0011]优选地,所述支撑管位于所述横管与所述纵管的夹角的角平分线处。
[0012]优选地,所述固定组件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U形固定码,每个所述U形固定码的两
端均固定在所述工装架上。
[0013]优选地,所述气鼓包括压缩空气鼓、氧气鼓和乙炔气鼓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4]优选地,各个所述气鼓上的阀门接头均朝向所述工装架的内侧或所述工装架的顶部放置。
[001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移动气鼓组固定工装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001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移动气鼓组固定工装,在工装架上设置多个固定组件,可以一次性固定多个气鼓,在船上需要使用动能时,只需要将移动气鼓组放置工装架从地面一次性吊上船,定置在甲板舷侧,无需对气鼓分别进行吊装,减少了吊装次数,且无需对每个气鼓进行二次定置固定。并且,将多个气鼓进行集中放置,在工装架的顶部设置有出线孔,对各个气鼓的管线进行集中出线,使得多个气鼓的管线具有统一的走线路径,从而避免了气鼓拉设引出的管线繁多杂乱,绞缠在一起,或者,散落在甲板面或周围的走线架上,既方便船舶的整体6S现场管理,又避免管线阻塞安全通道,降低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移动气鼓组固定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压缩空气鼓;11、压缩空气鼓阀门接头;12、压缩空气管;13、压缩空气主管道;2、氧气鼓;21、氧气鼓阀门接头;22、氧气管;23、氧气主管道;3、乙炔气鼓;31、乙炔气鼓阀门接头;32、乙炔气管;33、乙炔气主管道;41、横管;42、纵管;43、支撑杆;44、竖管;45、支撑管;46、出线孔;47、U形固定码。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20]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1]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2]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移动气鼓组固定工装,用于对上船的移动气鼓进行固定,工装包括工装架,所述工装架上设置有多组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用于将气鼓固定在所述工装架上,且每组所述固定组件各固定一个气鼓,所述工装架的顶部设置有出线孔46,每个所述气鼓的管线均自所述出线孔46引出。
[0023]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工装架上设置多个固定组件,可以一次性固定多个气鼓,移动气鼓组引入到船上时,无需对气鼓分别进行吊装,减少了吊装次数。并且,将多个气鼓进行集中
放置,在工装架的顶部设置有出线孔46,对各个气鼓的管线进行集中出线,使得多个气鼓的管线具有统一的走线路径,从而避免了气鼓拉设引出的管线繁多杂乱,绞缠在一起,或者,散落在甲板面或周围的走线架上,既方便船舶的整体6S现场管理,又避免管线阻塞安全通道,降低安全隐患。
[0024]所述工装架为框架结构,结构简单,且方便对工装架进行吊装,无需设置单独的吊装件。所述框架结构的顶部设置有多个支撑管45,多个所述支撑管45的其中一端均固定在所述出线孔46的外壁,且多个所述支撑管45沿所述出线孔46的圆周方向布置,利用多个支撑管45支撑出线孔46。优选地,出线孔46位于框架结构的顶面中部位置。多个支撑管45沿出线孔46的圆周方向均匀布置。出线孔46呈圆形、方形或椭圆形等形状。
[0025]优选地,所述框架结构为方形框架。进一步地,所述框架结构包括顶面框架、底面框架和多根竖管44,所述顶面框架设置在所述底面框架的上方,所述竖管44的一端与所述顶面框架固定,所述竖管44的另一端与所述底面框架固定,所述顶面框架和所述底面框架均包括间隔设置的两根横管41和间隔设置的两根纵管42,每个所述横管41的两端各连接一根所述纵管42。优选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气鼓组固定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工装架,所述工装架上设置有多组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用于将气鼓固定在所述工装架上,且每组所述固定组件各固定一个气鼓,所述工装架的顶部设置有出线孔,每个所述气鼓的管线均自所述出线孔引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气鼓组固定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装架为框架结构,所述框架结构的顶部设置有多个支撑管,多个所述支撑管的其中一端均固定在所述出线孔的外壁,且多个所述支撑管沿所述出线孔的圆周方向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气鼓组固定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结构为方形框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气鼓组固定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结构包括顶面框架、底面框架和多根竖管,所述顶面框架设置在所述底面框架的上方,所述竖管的一端与所述顶面框架固定,所述竖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底面框架固定,所述顶面框架和所述底面框架均包括间隔设置的两根横管和间隔设置的两根纵管,每个所述横管的两端各连接一根所述纵管。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气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华郑金明张冯牛旭张文忠魏春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