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转式自充电手电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8621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5 11: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旋转式自充电手电筒,包括固定中筒以及设置在固定中筒一端的后筒,所述固定中筒与后筒通过连接件连接,二者可相对转动,在后筒和固定中筒的内部空间内设有蓄电器以及为蓄电器充电的电机,在后筒内并排设置有第一单向轴承和第二单向轴承,所述第一单向轴承和第二单向轴承均与电机的主轴传动连接,且第一单向轴承和第二单向轴承的旋转方向相反,所述发电机为蓄电器充电;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安装在后筒内的两个单向轴承同时与电机的主轴传动连接,无论通过正方向旋转后筒,还是反方向旋转筒身或者正反两方向循环旋转后筒,都可以带动发电机的主轴向同一个方向转动,给蓄电器充电。电。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旋转式自充电手电筒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应急式环保型照明灯具类,具体涉及一种旋转式自充电手电筒。

技术介绍

[0002]现在国内市场上手电筒种类繁多,大部分手电筒都采用电池式供电,而采用电池供电的缺点是一旦电池损坏或者没电了,在无法更换电池或者无法充电的情况下,手电筒无法照明就成了摆设。而国内市场上的还有一小部分的手摇式手电筒,手摇式手电筒体积都比较大,额外有一个独立的摇动手柄,且只能一个方向旋转供电。
[0003]采用电池照明手电筒的缺点:需要经常更换电池或者给电池充电,一旦电池损坏或者没有充电的情况下,手电筒就失去了照明的作用。而旋转式自充电手电筒结构新颖、不含电池,正反旋转筒身就可以蓄电器自动充电,完美解决了经常给电池充电或者更换电池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是提供一种不用电池供电、也不用外接电源充电的旋转式自充电手电筒。
[0005]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旋转式自充电手电筒,其包括固定中筒以及设置在固定中筒一端的后筒,所述固定中筒与后筒通过连接件连接,二者可相对转动。
[0006]在后筒和固定中筒的内部空间内设有蓄电器以及为蓄电器充电的电机,在后筒内并排设置有第一单向轴承和第二单向轴承,所述第一单向轴承和第二单向轴承均与电机的主轴传动连接,且第一单向轴承和第二单向轴承的旋转方向相反,所述发电机为蓄电器充电。
[0007]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一单向轴承和第二单向轴承之间设有隔环。
[0008]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一单向轴承内侧设有第一内齿圈,在第二单向轴承内侧设有第二内齿圈,第一内齿圈、第二内齿圈均与电机的主轴传动连接。
[0009]进一步的,在后筒内设有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在第一传动轴上设有第一传动齿轮,在第二传动轴上设有第二传动齿轮,在电机的主轴上设有柱形齿轮,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分别与第一单向轴承和柱形齿轮啮合,第二传动齿轮分别与第二单向轴承和柱形齿轮啮合。
[0010]进一步的,在后筒内还设有介轮轴,在介轮轴上设有介轮,第二传动齿轮与柱形齿轮通过介轮啮合。
[0011]进一步的,所述蓄电器为V型法拉电容。
[0012]进一步的,在固定中筒的前端还设有莲花筒头,固定中筒上设有开关。
[0013]本专利技术的积极效果为:本专利技术利用安装在后筒内的两个单向轴承同时与电机的主轴传动连接,无论通过
正方向旋转后筒,还是反方向旋转筒身或者正反两方向循环旋转后筒,都可以带动发电机的主轴向同一个方向转动,给蓄电器充电。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一、第二单向轴承安装位置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一、第二传动轴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如附图1

4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从前至后依次设置的莲花筒头3、固定中筒2以及后筒1,在固定中筒2上设有开关。在莲花筒头3内设有聚光照明系统。
[0016]固定中筒2与后筒1通过连接件连接,使二者可以实现相对转动,在在后筒1和固定中筒2形成的内部空间内设有蓄电器11以及为蓄电器充电的发电机4,发电机4通过固定板固定安装在固定中筒2内。在本实施例中,蓄电器11采用V型法拉电容。在后筒1内设有用于驱动发电机4的输出轴转动的驱动装置。
[0017]具体来说,该驱动装置包括并排设置在后筒1内部的第一单向轴承8和第二单向轴承9,两个单向轴承的外圈均与后筒1的内侧壁紧密接触,内圈均通过传动结构与发电机4的主轴传动连接。并且,两个单向轴承的旋转方向相反,发电机4相对于固定中筒2固定设置,当后筒1旋转时,可以带动第一单向轴承8或第二单向轴承9旋转,从而带动主轴进行旋转,实现发电机4发电。
[0018]传动结构包括套置在第一单向轴承8内圈的第一内齿圈12以及套置在第二单向轴承9内圈的第二内齿圈13,第一、第二内齿圈与发电机4的主轴传动连接。
[0019]优选的,在第一单向轴承8和第二单向轴承9之间设有一隔环10,防止第一内齿圈12上移和第二内齿圈13下移,在第一内齿圈12的底部装有一托环,防止第一内齿圈12向下移位。
[0020]在后筒1内转动设置有第一传动轴6、第二传动轴7以及介轮轴14,在第一传动轴6上设有第一传动齿轮15,在第二传动轴7上设有第二传动齿轮16,在介轮轴14上设有介轮,在发电机4的主轴上设有柱形齿轮17,所述第一传动齿轮15分别与第一单向轴承8和柱形齿轮17啮合,第二传动齿轮16分别与第二单向轴承9和介轮啮合,介轮与柱形齿轮17啮合。
[0021]优选的,在电机的主轴上设有输入传动轴5,柱形齿轮17安装在输入传动轴5上。
[0022]发电机4的阶台处布有两个出线孔,发电机线缆从孔中引出后与整流板相连,整流板输出端连接到蓄电器,蓄电器输出端连接到灯珠板上,灯珠板安装在锁母的圆形凹陷内,锁母外部通过螺纹固定在固定中筒2内。
[0023]筒头内置有镜片和聚光杯,通过压环固定在莲花筒头的内侧,而莲花筒头3与固定中筒2通过螺纹连接后,灯珠板中间的灯珠正好置于聚光杯最底端的中心孔处,从而形成聚光效果。
[0024]当逆时针方向旋转后筒1时,后筒1则带动两个单向轴承同时逆时针旋转,因为单向轴承的特性形成第一单向轴承8带动第一内齿圈12也呈逆时针旋转,第一内齿圈12的逆
时针旋转通过第一传动齿轮15带动柱形齿轮17成顺时针方向旋转,而柱形齿轮17固定在发电机4主轴上,这时发电机主轴顺时针旋转即可发电。而上层的第二内齿圈13则与上层的第二单向轴承9分离,不做功。顺时针方向旋转后筒1,后筒1则带动上层的第二单向轴承9顺时针旋转,而下层的第一单向轴承8则与下层的第一内齿圈12分离,不做功。第二内齿圈13带动第二传动齿轮16和介轮与柱形齿轮同时旋转,此时柱形齿轮同样呈顺时针旋转,发电机主轴也顺时针旋转即可发电。因此,无论朝哪个方向旋转筒身,发电机主轴始终会顺时针方向旋转发电。
[0025]优选的,本专利技术的筒身采用航空铝材阳极氧化设计,表面滚花防滑,柱形筒身符合人体手拿习惯,便携轻巧,坚固防滑。
[0026]本专利技术独特的结构设计完全解决了不能更换电池和外接电源才能充电的难题,本身不含电池,通过正反旋转筒身就可完成充电,随用随冲,方便快捷,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可广泛应用于抗灾救援和应急抢险的任务中。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转式自充电手电筒,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固定中筒(2)以及设置在固定中筒(2)一端的后筒(1),所述固定中筒(2)与后筒(1)通过连接件连接,二者可相对转动;在后筒(1)和固定中筒(2)的内部空间内设有蓄电器(11)以及为蓄电器充电的发电机(4),在后筒(1)内并排设置有第一单向轴承(8)和第二单向轴承(9),所述第一单向轴承(8)和第二单向轴承(9)均与发电机(4)的主轴传动连接,且第一单向轴承(8)和第二单向轴承(9)的旋转方向相反,所述发电机(4)为蓄电器(11)充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转式自充电手电筒,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单向轴承(8)和第二单向轴承(9)之间设有隔环(1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转式自充电手电筒,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单向轴承(8)内侧设有第一内齿圈(12),在第二单向轴承(9)内侧设有第二内齿圈(13),第一内齿圈(12)、第二内齿圈(13)均与发电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清柱袁张燊亢东梅宋宁崔尧尧郭潇月杨秉男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德润天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