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补胎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7825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5 11: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补胎工具,其具有充气状态和补胎状态,该补胎工具包括壳体、气源发生装置、储存有补胎液的补胎液罐,以及可拆卸地设置在壳体上的导通连接座,导通连接座上分别形成有依次连通的第一导通管路、具有容纳腔的中转固定座和第二导通管路,第一导通管路还与气源发生装置连通,补胎液罐能够可拆卸地设置在中转固定座上;当补胎工具处于充气状态时,补胎液罐与中转固定座相分离;当补胎工具处于补胎状态时,补胎液罐与中转固定座相连接且能够与容纳腔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补胎工具能够兼具结构简单易操作、易组装、使用寿命长等优点。优点。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补胎工具


[0001]本技术属于汽车
,尤其涉及汽车配件,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充气和补胎功能的补胎工具。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也越来越普及,然而当消费者将车行驶在高速路上或是偏远的地区时遇到轮胎破裂便无法继续行驶,也难以及时找到相应的人工修补点,因此轮胎充气修补工具也随之发展起来,目前市面上的补胎工具基本包括充气泵和补胎液两部分,当轮胎或其它充气物品在缺气的情况下,可以单独使用气源发生装置(充气泵)进行充气;当轮胎有破损时,可以使用补胎液进行及时修补,使用补胎液时,在充气泵的协助下将补胎液充进轮胎内部,并完成修补。
[0003]例如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种补胎工具,包括带有内腔的壳体以及补胎液灌,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充气泵以及三通轴阀,所述补胎液灌一端设置有罐口,所述罐口内部设置有密封堵头,所述充气泵与三通轴阀连接,所述壳体上端还设有一基座,所述罐口与基座螺旋连接,所述三通轴阀一端设有旋钮。该专利中,充气和打胶切换通过三通轴阀以及基座配合实现,当需要打胶时通过切换装置实现气压冲开胶罐的密封装置;然而,该专利采用的三通轴阀,使结构以及操作变得复杂,同时三通轴阀在长期使用过程中被多次操作也存在失效的可能,进而失去充气或打胶密封功能;此外,该专利实现充气与打胶密封功能的导通零部件较多,组装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一个或多个不足,提供一种改进的兼具结构简单易操作、易组装、使用寿命长的补胎工具。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补胎工具,其具有充气状态和补胎状态,所述补胎工具包括壳体、气源发生装置、储存有补胎液的补胎液罐,所述补胎工具还包括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导通连接座,所述导通连接座上分别形成有依次连通的第一导通管路、具有容纳腔的中转固定座和第二导通管路,所述第一导通管路还与所述气源发生装置连通,所述补胎液罐能够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中转固定座上;
[0006]当所述补胎工具处于充气状态时,所述补胎液罐与所述中转固定座相分离;当所述补胎工具处于补胎状态时,所述补胎液罐与所述中转固定座相连接且能够与所述容纳腔连通。
[000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优选方面,所述第一导通管路、所述中转固定座和所述第二导通管路一体成型。
[000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优选且具体的方面,所述导通连接座上还形成有气体压力检测部,所述气体压力检测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导通管路上。
[000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优选方面,所述第一导通管路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二导通管
路的中心线相重合。
[001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优选方面,所述中转固定座包括形成有所述容纳腔的基座、一端与所述容纳腔连通且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导通管路连通的第三导通管路,以及一端与所述容纳腔连通且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导通管路连通的第四导通管路,所述容纳腔的内壁上形成有用于与所述补胎液罐可拆卸连接的连接部。
[001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优选且具体的方面,所述第三导通管路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导通管路的中心线相垂直,所述第四导通管路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二导通管路的中心线相垂直。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优选方面,所述第三导通管路位于所述第一导通管路的上方,所述第四导通管路位于所述第二导通管路的上方。
[001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优选方面,所述第三导通管路包括由上而下依次连接连通且一体成型的上导管、下导管,所述上导管伸入所述容纳腔内,所述下导管与所述第一导通管路连通,所述上导管的管径大于所述下导管的管径。
[001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优选方面,所述补胎液罐包括形成有罐口的罐体、位于所述罐口内部的中转塞、用于密封所述罐口的密封罐盖,所述罐口的外周壁形成有与所述中转固定座相配合实现可拆卸连接的配合连接部,所述中转塞包括塞本体以及分别形成在所述塞本体上的流体进入管和流体流出管,所述流体进入管伸入所述罐体内部;
[0015]所述补胎液罐还包括第一密封帽和第二密封帽,所述第一密封帽密封在所述流体进入管的位于所述罐体内部一端,所述第二密封帽密封在所述流体流出管的远离所述罐体内部一端。
[001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优选方面,所述第一密封帽与所述流体进入管过盈配合,所述第二密封帽与所述流体流出管过盈配合。
[001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优选且具体的方面,所述导通连接座位于所述壳体内。
[001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优选方面,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相互可拆卸地连接,所述上壳体上依次形成有泄气部、压力表设置部和补胎液罐安装口,所述壳体还包括用于开合所述补胎液罐安装口的密封盖;
[0019]当所述补胎工具处于充气状态时,所述密封盖闭合所述补胎液罐安装口;当所述补胎工具处于补胎状态时,所述密封盖与所述补胎液罐安装口相分离。
[0020]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0021]本技术基于现有补胎工具存在的频繁操作易损坏,导通部件结构松散且组装繁琐等缺陷,创新地提供了一种包含特定导通连接座的补胎工具,其包含的导通连接座不仅能够可拆卸地设置在壳体上,出现问题时可直接更换成品,而且使得整体更容易安装,各部件的连接无需先后顺序,避免新手安装易出错导致的补胎液外泄甚至难以补胎或充气等问题,同时该导通连接座能够兼具连通气源发生装置、补胎液罐和待修补物品的功能,使得充气或补胎时更易操作,避免操作步骤太多致使用户体验不佳、不易使用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
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23]图1为本技术补胎工具的整体示意图(补胎状态);
[0024]图2为本技术补胎工具的俯视示意图(补胎状态);
[0025]图3为本技术补胎工具的剖面示意图(补胎状态);
[0026]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0027]图5为本技术补胎工具的俯视示意图(充气状态,没有补胎液罐);
[0028]图6为本技术补胎工具的导通连接座设置在下壳体上的示意图;
[0029]图7为本技术补胎工具的导通连接座的俯视示意图;
[0030]图8为本技术补胎工具的补胎液罐的整体示意图;
[0031]图9为本技术补胎工具的补胎液罐的爆炸示意图;
[0032]图10为本技术补胎工具的补胎液罐的剖面示意图;
[0033]其中,1、壳体;11、上壳体;111、泄气部;112、压力表设置部;12、下壳体;13、密封盖;2、气源发生装置;3、补胎液罐;31、罐体;3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补胎工具,其具有充气状态和补胎状态,所述补胎工具包括壳体、气源发生装置、储存有补胎液的补胎液罐,其特征在于,所述补胎工具还包括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导通连接座,所述导通连接座上分别形成有依次连通的第一导通管路、具有容纳腔的中转固定座和第二导通管路,所述第一导通管路还与所述气源发生装置连通,所述补胎液罐能够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中转固定座上;当所述补胎工具处于充气状态时,所述补胎液罐与所述中转固定座相分离;当所述补胎工具处于补胎状态时,所述补胎液罐与所述中转固定座相连接且能够与所述容纳腔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胎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通管路、所述中转固定座和所述第二导通管路一体成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胎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通连接座上还形成有气体压力检测部,所述气体压力检测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导通管路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胎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通管路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二导通管路的中心线相重合。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胎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转固定座包括形成有所述容纳腔的基座、一端与所述容纳腔连通且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导通管路连通的第三导通管路,以及一端与所述容纳腔连通且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导通管路连通的第四导通管路,所述容纳腔的内壁上形成有用于与所述补胎液罐可拆卸连接的连接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补胎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导通管路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导通管路的中心线相垂直,所述第四导通管路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二导通管路的中心线相垂直;和/或,所述第三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力为石可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柯钧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