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毒蛾诱捕监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57766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5 11: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舞毒蛾诱捕监测装置,属于外来有害生物疫情监测领域。该舞毒蛾诱捕监测装置包括上筒体和下筒体,上筒体安装在下筒体上,上筒体的中部直径大于两端直径,上筒体内设置有用于放置引诱剂的存放槽Ⅰ和放置灭虫剂的存放槽Ⅱ;下筒体内设置有用于放置干燥剂的存放槽Ⅲ,下筒体的底部安装有挡板,挡板上开设由若干个漏孔,下筒体的上部设有漏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设计合理,结构巧妙,罐体下半球底部有漏孔,则不会积水,同时干燥剂也会起到使标本脱水干燥的作用;解决了现有技术舞毒蛾在罐体内挣扎扑腾使翅膀鳞片、触角等掉落损坏,容易被浸泡,虫体严重损坏等问题,提高了标本的完整性和有效性。本的完整性和有效性。本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舞毒蛾诱捕监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外来有害生物疫情监测领域,具体是一种舞毒蛾诱捕器监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舞毒蛾能危害取食500余种植物,是北美等国重点关注的有害生物。我国为应对北美地区特别检疫措施和履行国际义务,海关总署制定了一系列监测指南,要求各口岸在港口及其周边5公里范围内的码头、林区及集装箱场站开展舞毒蛾监测调查工作。
[0003]目前,各口岸海关主要使用三角型粘胶板诱捕器、奶盒型诱捕器和圆筒型诱捕器这三种诱捕器。以上诱捕器轻便,易于安装,效果较好。但是在现场工作中,我们也经常发现诱捕器雨天易积水,舞毒蛾标本容易被浸泡,虫体严重损坏。另外,诱集到活体的舞毒蛾,由于在诱捕器内不断挣扎扑腾,导致舞毒蛾翅膀鳞片、触角等掉落损坏,也破坏了标本的完整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保护标本完整性、防止标本被浸泡受损的舞毒蛾诱捕监测装置。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技术是一种舞毒蛾诱捕监测装置,其特点是,包括上筒体和下筒体,上筒体安装在下筒体上,上筒体的中部直径大于两端直径,上筒体内设置有用于放置引诱剂的存放槽Ⅰ和放置灭虫剂的存放槽Ⅱ;
[0006]下筒体内设置有用于放置干燥剂的存放槽Ⅲ,下筒体的底部安装有挡板,挡板上开设由若干个漏孔,下筒体的上部设有漏网。
[0007]本技术所述的舞毒蛾诱捕监测装置,其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漏孔共有20~30个,每个漏孔的直径为0.8cm~1.2cm。
[0008]本技术所述的舞毒蛾诱捕装置,其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漏孔的直径为1cm。
[0009]本技术所述的舞毒蛾诱捕监测装置,其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是:上筒体的两端直径为4cm~6cm,中部直径为9cm~11cm。
[0010]本技术所述的舞毒蛾诱捕监测装置,其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是:上筒体的两端直径为5cm,中部直径为10cm。
[0011]本技术所述的舞毒蛾诱捕监测装置,其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是:上筒体的高度为18cm~22cm,下筒体的高度为28cm~32cm。
[0012]本技术所述的舞毒蛾诱捕监测装置,其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是:上筒体的高度为20cm,下筒体的高度为30cm。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本技术的设计合理,结构巧
妙,诱集到的舞毒蛾首先会掉入漏网中,不易挣扎扑腾,同时罐体中的樟脑丸会逐步将其熏死。而罐体下半球底部有漏孔,则不会积水,同时干燥剂也会起到使标本脱水干燥的作用;解决了现有技术舞毒蛾在罐体内挣扎扑腾使翅膀鳞片、触角等掉落损坏,容易被浸泡,虫体严重损坏等问题,提高了标本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舞毒蛾诱捕监测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技术舞毒蛾诱捕监测装置的一种剖视图;
[0016]图3是本技术中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以下进一步描述本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以便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的理解本技术,而不构成对其权利的限制。
[0018]实施例1,参照图1,一种舞毒蛾诱捕监测装置,包括上筒体1和下筒体2,上筒体1安装在下筒体2上,上筒体1的中部直径大于两端直径,上筒体1内设置有用于放置引诱剂的存放槽Ⅰ3和放置灭虫剂的存放槽Ⅱ4;
[0019]下筒体2内设置有用于放置干燥剂的存放槽Ⅲ5,下筒体2的底部安装有挡板6,挡板6上开设由若干个漏孔7,下筒体2的上部设有漏网8;
[0020]所述的漏孔共有八个,每个漏孔的直径为1cm,上筒体1的两端直径为5cm,中部直径为10cm,上筒体1的高度为20cm,下筒体2的高度为30cm。
[0021]在使用时,先将引诱剂和樟脑丸分别放入存放槽Ⅰ3和存放槽Ⅱ4中,将干燥机放入存放槽Ⅲ5中,当舞毒蛾被引诱剂吸引时,则会飞入上筒体上筒体1中,由于上筒体1为两端小,中间大的结构,舞毒蛾难以轻易飞出,此外由于上筒体1中放置有樟脑丸,舞毒蛾很快即会死亡;死亡的舞毒蛾通过漏网8掉入下筒体2中,由于下筒体2中放有干燥剂,挡板6上设置有漏孔7,所以即使有雨水落入该装置中也可以通过漏孔排出,这使得标本避免了遭受浸泡,有利于保证舞毒蛾标本的完整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舞毒蛾诱捕监测装置,包括上筒体和下筒体,其特征在于:上筒体安装在下筒体上,上筒体的中部直径大于两端直径,上筒体内设置有用于放置引诱剂的存放槽Ⅰ和放置灭虫剂的存放槽Ⅱ;下筒体内设置有用于放置干燥剂的存放槽Ⅲ,下筒体的底部安装有挡板,挡板上开设由若干个漏孔,下筒体的上部设有漏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舞毒蛾诱捕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漏孔共有20~30个,每个漏孔的直径为0.8cm~1.2c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舞毒蛾诱捕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漏孔的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杰杨小凤邵沛泽谌运清林江
申请(专利权)人:中华人民共和国连云港海关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