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测试食诱剂诱集效果的试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57765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5 11: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测试食诱剂诱集效果的试验装置,涉及昆虫诱捕技术领域,包括:诱捕器、内部盛放有食诱剂且仅供气体流通的食诱剂填充机构,食诱剂填充机构设置在诱捕器的腔体内,食诱剂填充机构上开设有若干个用于向外散发食诱剂气味的第一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第一通孔将食诱剂的气味散发至外界,外界的昆虫受到吸引进而从进虫口处进入到诱捕器内被收集,由于食诱剂填充机构仅供气体流通,昆虫进入到诱捕器的内腔后不能直接取食食诱剂填充机构内部的食诱剂,也就不会被毒死,保证了昆虫以存活的状态的被收集,在一定时间后,对诱集到的昆虫进行雌雄性别鉴定,记录数据,进而可得到食诱剂分别对雌性和雄性昆虫的诱集效果。食诱剂分别对雌性和雄性昆虫的诱集效果。食诱剂分别对雌性和雄性昆虫的诱集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测试食诱剂诱集效果的试验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昆虫诱捕
,特别是涉及一种测试食诱剂诱集效果的试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昆虫分为有害昆虫和无害昆虫,有害昆虫会对人类的日常生活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现有技术中可利用食诱剂实现对有害昆虫的防治,食诱剂是模仿昆虫喜欢吃的食物的味道,将昆虫吸引过来,在昆虫取食了食诱剂后,食诱剂中含有的药物杀死昆虫,从而达到防治昆虫的目的。
[0003]一般在诱捕器内放置食诱剂完成对昆虫的防治,与食诱剂配套使用的诱捕器也有许多种类,例如船形、冰激凌形、双层船型、水盆式、三角形、双层圆盘形、有盖水盆式、有盖漏斗形、WCR形、平板形等,食诱剂配合诱捕器诱捕昆虫的方法在害虫测报和防控工作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0004]可将盛放有食诱剂的诱捕器放置在指定位置,在一定时间后观察内部被诱集昆虫的数量,进而确定食诱剂对昆虫的诱集效果。
[0005]申请号为“201811580317.1”,名称为“一种灯芯式自动定量供应食诱剂诱捕器”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利用食诱剂诱集昆虫的诱捕器,包括桶,桶底部设有开关塞杆,且开关塞杆外部设有通道,桶底部设有连接臂,且连接臂一端设有装液杯,且装液杯底部设有弹簧,弹簧底部设有网状体,且网状体外部设有收集盘,连接臂与装液杯之间设有倒U型绕棉铁丝,且倒U型绕棉铁丝一端设有固定圈,装液杯外部设有圆筒形稳固器,食诱剂从桶内经供应通道进入装液杯,然后药剂经倒U型绕棉铁丝从装液杯内引到杯外,昆虫被诱集来时只能在杯外倒U型绕棉铁丝上取食,取食药剂后被毒死的昆虫掉入下方收集盘中,可通过观察收集盘内的昆虫尸体进而确定食诱剂的诱集效果,但是无论雄性昆虫还是雌性昆虫被吸引来后均会被毒死,毒死后的昆虫会在短时间内干瘪,无法再辨认其性别,也即不能准确得到食诱剂对雌性和雄性昆虫的诱集效果。
[0006]申请号为“201910532660.7”,名称为“一种昆虫诱捕器”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利用食诱剂诱集昆虫的诱捕器,其底部筒体的底部中心位置开设有支撑棍插入孔,在支撑棍插入孔对应位置的底部筒体底板上固定安装有中心定位立柱,在底部筒体的内壁固定安装有支撑环,支撑环上方的中心定位立柱外侧套装有漏孔圆盘,漏孔圆盘上方的中心定位立柱外侧套装有食诱剂承载海绵环块,有害昆虫在受到食诱之后,会通过盖体的底部与底部筒体的顶部之间的缝隙进入到底部筒体内,并落在添加有食诱剂的食诱剂承载海绵环块,利用食诱剂的作用实施杀虫作业,但是被诱集的昆虫取食食诱剂后死亡,在测量食诱剂的诱集效果时,死亡干瘪的昆虫不能再分辨其性别,也即不能测量出食诱剂分别对雌性和雄性昆虫的诱集效果。
[0007]因此人们亟需一种能够测量食诱剂分别对雌性和雄性昆虫的诱集效果的测试食诱剂诱集效果的试验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测试食诱剂诱集效果的试验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能够测量食诱剂分别对雌性和雄性昆虫的诱集效果。
[000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测试食诱剂诱集效果的试验装置,包括诱捕器、内部盛放有食诱剂且仅供气体流通的食诱剂填充机构,所述食诱剂填充机构设置在所述诱捕器的腔体内,所述食诱剂填充机构上开设有若干个用于向外散发所述食诱剂气味的第一通孔。
[0010]优选的,所述食诱剂可为液态食诱剂、固态食诱剂或者胶体食诱剂,当所述食诱剂为液态食诱剂时,设置第一脱脂棉吸取液态食诱剂后放置在食诱剂填充机构内;当所述食诱剂为固态食诱剂时,将其直接放置在所述食诱剂填充机构内;当所述食诱剂为胶体食诱剂时,将其直接涂覆在所述食诱剂填充机构的内壁上。
[0011]优选的,所述食诱剂填充机构包括放置有所述食诱剂的放置单元以及阻挡单元,所述阻挡单元与所述放置单元连接形成所述食诱剂的放置腔,所述阻挡单元上开设有若干个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尺寸小于所需诱捕昆虫的尺寸。
[0012]优选的,所述放置单元为两端开口的塑料管,所述食诱剂放置在所述塑料管的内腔中部,所述阻挡单元为纱布,所述纱布通过橡皮圈扎在所述塑料管两端。
[0013]优选的,所述塑料管的端部开设有若干个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尺寸小于所需诱捕昆虫的尺寸。
[0014]优选的,所述诱捕器内还设有用于供给被诱集昆虫食物的食物供给单元。
[0015]优选的,所述食物供给单元包括盛放器皿以及设置在所述盛放器皿内的第二脱脂棉,所述第二脱脂棉上沾有蜂蜜水。
[0016]优选的,所述盛放器皿放置在所述诱捕器的内底壁上。
[0017]优选的,所述诱捕器包括瓶体以及瓶盖,所述瓶盖与所述瓶体连接,且所述瓶盖上设置有漏斗形的进虫通道,所述进虫通道直径较小的一端位于所述瓶体的内腔中。
[0018]优选的,所述瓶盖上固定设置有防止雨水进入所述瓶体内部的挡雨板。
[0019]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0020]1、本技术中在诱捕器内放置食诱剂填充机构,食诱剂填充机构内部盛放有食诱剂,食诱剂填充机构上开设的第一通孔将食诱剂的气味散发至诱捕器的内腔中,并由诱捕器的进虫口处散发至外界,外界的昆虫受到吸引进而从进虫口处进入到诱捕器内被收集,由于食诱剂填充机构仅供气体流通,昆虫进入到诱捕器的内腔后不能直接取食食诱剂填充机构内部的食诱剂,也就不会被毒死,保证了昆虫以存活的状态的被收集,在一定时间后,对诱集到的昆虫进行雌雄性别鉴定,记录数据,进而可得到食诱剂分别对雌性和雄性昆虫的诱集效果。
[0021]2、本技术中在塑料管的端部开设有若干个第二通孔,第二通孔的开设增加了向外散发食诱剂气味的面积,进而能够更好的将食诱剂的气味散发出去,以提高最终结果的精确度,而且第二通孔的尺寸小于所需诱捕昆虫的尺寸,也保证了昆虫不会通过第二通孔取食食诱剂。
[0022]3、本技术中在诱捕器内还设有用于供给被诱集昆虫食物的食物供给单元,当昆虫被诱集进诱捕器内后,食物供给单元供给昆虫食物,延长昆虫在诱捕器内的存活时间,
避免了昆虫在无食物的环境下饿死的情况出现。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4]图1为本技术测试食诱剂诱集效果的试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技术食诱剂填充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6]其中,1、瓶体;2、瓶盖;3、进虫孔;4、吊环;5、塑料管;6、纱布;7、第一通孔;8、第二通孔;9、橡皮圈;10、食诱剂;11、盛放器皿;12、第二脱脂棉。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测试食诱剂诱集效果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诱捕器、内部盛放有食诱剂且仅供气体流通的食诱剂填充机构,所述食诱剂填充机构设置在所述诱捕器的腔体内,所述食诱剂填充机构上开设有若干个用于向外散发所述食诱剂气味的第一通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食诱剂诱集效果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食诱剂可为液态食诱剂、固态食诱剂或者胶体食诱剂,当所述食诱剂为液态食诱剂时,设置第一脱脂棉吸取液态食诱剂后放置在食诱剂填充机构内;当所述食诱剂为固态食诱剂时,将其直接放置在所述食诱剂填充机构内;当所述食诱剂为胶体食诱剂时,将其直接涂覆在所述食诱剂填充机构的内壁上。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测试食诱剂诱集效果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食诱剂填充机构包括放置有所述食诱剂的放置单元以及阻挡单元,所述阻挡单元与所述放置单元连接形成所述食诱剂的放置腔,所述阻挡单元上开设有若干个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尺寸小于所需诱捕昆虫的尺寸。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测试食诱剂诱集效果的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单元为两端开口的塑料管,所述食诱剂放置在所述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继青程星张涛宋凤景李冰郝俊杰姜瑞德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