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转线圈及装有该偏转线圈的彩色阴极射线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7691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在水平偏转线圈的缠绕时不对屏幕侧凸缘的线圈的绕线材料造成损伤、能减少屏面上下端的高次光栅失真的偏转线圈,包括卷绕成鞍型的水平偏转线圈1,线圈1外侧的鞍型垂直偏转线圈2和线圈2外侧的铁氧体磁芯3。对线圈1的屏幕侧的锥体部分1a在以水平轴为基准的1°至80°的绕线角范围内卷绕,特别是做成把着重点放在18°至30°的绕线角范围内的绕组分布。把线圈1的锥体部分1a沿管轴方向的最大伸出点4的位置定在距铁氧体磁芯3屏幕侧的前端部分3a的30mm处。(*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偏转线圈及装有该偏转线圈的彩色阴极射线管。在近些年的显示监视器中所使用的彩色阴极射线管中,以Windows(窗口)为代表,把信息在屏面的周边部分表示出来的频度是非常高的。因此,就要求在该部分内能表示出精细的图象。光栅失真是决定屏面周边部分图象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屏面光栅失真(它的好坏由偏转线圈本身的磁场分布来控制)的要求内容是非常严格的。一般来说,为了从设计上用水平磁场分布本身除去屏面上下端的光栅失真,在作为水平偏转线圈使用的鞍型线圈的屏幕侧锥体部分中的磁场分布具有较强的枕形失真。但是在上述部分中较多地包含4次枕形失真时,会产生被称为“鸥翅”的高次上下光栅失真。这种以“鸥翅”为代表的高次光栅失真使视觉方面的图象质量极度变坏,故有必要回避这种高次光栅失真。此外,一般地说,从自身会聚的观点来考虑,安装在用于显示监视器的彩色阴极射线管上的偏转线圈的垂直磁场分布从电子枪一侧到屏幕一侧整体地具有桶形失真。而且,在具有这种桶形失真时,由于屏面左右的光栅失真呈现枕形,故从显示监视器的电路侧向水平偏转线圈提供校正电流以除去这种枕形失真。但通常这种校正电流是校正2次枕形失真的波形,故在屏面左右的光栅失真中仍包含作为高次失真的“鸥翅”,这样通过该校正电流不能完全除去上述失真。另一方面,如以上所述,这种“鸥翅”使视觉方面的图象质量极度变坏,故有必要回避这种高次的失真。为了响应这种要求,在美国专利第4,233,582号中提出了通过只使水平偏转线圈屏幕侧的凸缘的中央部分朝阴极射线管的中心轴塌陷来减少屏面上下端的“鸥翅”等的高次光栅失真的方法。此外,在美国专利第4,229,720号中提出了通过把水平偏转线圈在屏幕侧的凸缘部分的形状做成多角形来减少屏面上下端的“鸥翅”的方法。再者,如这些方法适用于垂直偏转线圈,则能够很容易地类推,这些方法也可减少屏面左右的“鸥翅”,此外,在特开平2-216738号公报中提出了通过在鞍型线圈屏幕侧的凸缘部分的左右端部处形成向电子枪侧突出的凸状形状来减少高次光栅失真的方法。然而,在美国专利第4,233,582号中公开的方法中,在只使水平偏转线圈或垂直偏转线圈在屏幕侧的凸缘的中央部分朝阴极射线管的中心轴塌陷的压制工序中,存在线圈的绕线材料要异常地伸展而受到损伤的可能性较高这样一种制造方面的问题。此外,如形成过于深的凹状形状,则会存在以下的制造方面和设计方面的问题在把偏转线圈装到阴极射线管上时由于要使该凹状形状与阴极射线管的漏斗部分适当接合,故难以形成为除去“鸥翅”等的高次光栅失真的足够的凹状形状。此外,如形成过于深的凹状形状的话,则会存在以下的制造方面和设计方面的问题在安装偏转线圈时由于要使该凹形形状与水平偏转线圈的锥形部分适当接合,故难以形成为除去“鸥翅”的足够的凹状形状。此外,在美国专利第4,229,720号中公开的方法存在以下的制造方面的问题在水平偏转线圈或垂直偏转线圈的屏幕侧凸缘的多角形形状的顶角部分处,线圈的绕线材料异常地变形,受到损伤的可能性较大。一般来说,在偏转线圈中装有用于增强偏转磁场强度的铁氧体磁芯,但该铁氧体磁芯同时还具有平缓偏转线圈本身形成的磁场失真的作用(以下称为“有芯磁场效应”)。因此,即使为了使偏转象差达到最小而通过偏转线圈的绕组分布来控制水平磁场的失真,但由于因铁芯体磁芯的“有芯磁场效应”使磁场失真变得平缓,故在此状态下存在偏转象差的校正灵敏度降低的问题。此外,特开平2-216738号公报中公开的方法中存在以下的制造方面问题在鞍型线圈屏幕侧凸缘部分的左右端部提供凸状形状的压制工序中,线圈的绕组材料发生异常的伸展,故受到损伤的可能性较大。此外,如过高地形成凸状形状,则存在以下的制造方面和设计方面的问题在安装偏转线圈时由于要使水平偏转线圈、垂直偏转线圈以及铁氧体磁芯相互间进行适当的接合,故难以形成为除去高次光栅失真的足够的凸状形状。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为了解决以往技术中的上述课题而提供一种在水平偏转线圈或垂直偏转线圈的缠绕时对屏幕侧凸缘部分的线圈的绕线材料不产生损伤并可充分地减少“鸥翅”的偏转线圈。此外,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在鞍型线圈的缠绕时对屏幕侧凸缘部分线圈的绕线材料不产生损伤且在安装偏转线圈时水平偏转线圈、垂直偏转线圈以及铁氧体磁芯相互间不用进行适当的接合的、可充分地减少高次光栅失真的偏转线圈。此外,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在鞍型线圈或水平偏转线圈的缠绕时对屏幕侧凸缘部分线圈的绕线材料不产生损伤且在安装偏转线圈时鞍型线圈或水平偏转线圈不用与玻璃漏斗部分进行适当接合的、可充分地减少高次光栅失真的偏转线圈。此外,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充分地减少“鸥翅”等高次光栅失真而提高图象质量的彩色阴极射线管。为了达到上述目的,与本专利技术有关的偏转线圈的第1种构成的特征是,该偏转线圈至少具备鞍型水平偏转线圈,在上述鞍型水平偏转线圈的外侧设置的鞍型垂直偏转线圈和在上述鞍型垂直偏转线圈的外侧设置的磁芯,并且从由上述鞍型水平偏转线圈和上述鞍型垂直偏转线圈构成的线圈组中至少选出一个屏幕侧锥体部分突出到上述磁芯的“有芯磁场效应”达不到的位置。此外,与本专利技术有关的彩色阴极射线管的第1种构成的特征是该彩色阴极射线管具备含有玻璃面板和连接到上述玻璃面板后部的玻璃漏斗部分的彩色阴极射线管本体,在上述彩色阴极射线管本体后部设置的电子枪以及至少包括在上述彩色阴极射线管本体后部外周配置的鞍型水平偏转线圈,在上述鞍型水平偏转线圈外侧设置的鞍型垂直偏转线圈和在上述鞍型垂直偏转线圈外侧设置的磁芯的偏转线圈,并且从由上述鞍型水平偏转线圈和上述鞍型垂直偏转线圈组成的线圈组中至少选出一个屏幕侧锥体部分突出到上述磁芯的“有芯磁场效应”达不到的位置。此外,在上述本专利技术的第1种构成中,水平偏转线圈屏幕侧的锥体部分沿管轴方向的最大突出点最好位于距磁芯的屏幕侧前端部分20mm以上至60mm以下的范围内。此外,在上述本专利技术的偏转线圈的第1种构成中,水平偏转线圈屏幕侧的锥体部分最好在以水平轴为基准的1°至80°的绕线角范围内进行卷绕,而且具有把着重点放在18°至30°的绕线角范围内的绕组分布。此外,与本专利技术有关的彩色阴极射线管的第1种构成中,上述水平偏转线圈的屏幕侧的锥体部分沿管轴方向的最大突出点最好位于距磁芯的屏幕侧前端部20mm以上至60mm以下的范围内。此外,在上述本专利技术的彩色阴极射线管的第1种构成中,水平偏转线圈的屏幕侧锥体部分最好在以水平轴为基准的1°至80°的绕线角范围内进行卷绕,而且,具有把着重点放在18°至30°的绕线角范围内的绕组分布。此外,与本专利技术有关的偏转线圈的第1种构成中,垂直偏转线圈的屏幕侧锥体部分沿管轴方向的最大突出点最好位于距磁芯的屏幕侧前端部分10mm以上至60mm以下的范围内。此外,在上述本专利技术的偏转线圈的第1种构成中,垂直偏转线圈屏幕侧的锥体部分最好在以垂直轴为基准的1°至80°的绕线角范围内进行卷绕,而且,具有把着重点放在18°至30°的绕线角范围内的绕组分布。此外,与本专利技术有关的彩色阴极射线管的第1种构成中,垂直偏转线圈屏幕侧的锥体部分沿管轴方向的最大突出点最好位于距磁芯的屏幕侧前端部分10mm以上至60mm以下的范围内。此外,在上述本专利技术的彩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偏转线圈,其特征是至少具备鞍型水平偏转线圈、在上述鞍型水平偏转线圈的外侧设置的鞍型垂直偏转线圈和在上述鞍型垂直偏转线圈的外侧设置的磁芯,并且在上述水平偏转线圈的屏幕侧凸缘内设置一个空间部分使一个空隙贯穿其上下方向。

【技术特征摘要】
JP 1994-8-31 206530/94;JP 1994-8-29 203902/94;JP 11.一种偏转线圈,其特征是至少具备鞍型水平偏转线圈、在上述鞍型水平偏转线圈的外侧设置的鞍型垂直偏转线圈和在上述鞍型垂直偏转线圈的外侧设置的磁芯,并且在上述水平偏转线圈的屏幕侧凸缘内设置一个空间部分使一个空隙贯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本多正信岛田耕治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