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放电灯用发光管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57663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目的在于不需采用密封透明釉的精确控制或增加毛细管的壁厚的方法就可防止裂纹的产生。解决方法为对于具有发光空间的管部2,添加约20倍的氧化镁来形成毛细管3,在1200℃下煅烧。并且与单独形成的管部2连接后,再次在1200℃下煅烧,通过在氢气气氛中在1850℃下烧制3个小时,对于管部2的氧化铝平均粒径32μm,毛细管3的平均粒径变为19μm,增加了强度。(*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高压放电灯用的发光管,具体而言,涉及设置毛细管而在其内部形成电极的发光管及其制造方法。另外,任何发光管都由同时烧制管部和毛细管部来在相同温度下进行烧制。因为这种毛细管类型的发光管为了管部具有良好的透光性而在高温下进行烧制,所以强度较低,在将电极插入毛细管部中后进行密封时,在毛细管部中容易产生裂纹。因此,为了避免产生裂纹,需精确地控制密封透明釉的流入量,或相应地增加毛细管的壁厚,从而增加机械强度。但是,控制密封透明釉的流入量的方法在技术上要求高,增加毛细管的壁厚的方法不利于放电灯的小型化。因此,鉴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需采用密封透明釉的精确控制或增加毛细管的壁厚的方法就可防止裂纹的产生。权利要求2根据权利要求1,其特征在于毛细管部含有管部的1.5倍以上的氧化镁、氧化钇、氧化锆、氧化钪、氧化镧之一或其混合物。权利要求3根据权利要求1,其特征在于管部和毛细管部共同由以氧化铝为主要成分的相同组成形成。根据权利要求4的高压放电灯用发光管的制造方法,高压放电灯用发光管由形成放电空间的管部和封闭其两端开口的同时插入电极的毛细管部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部和毛细管部共同由氧化铝或以氧化铝为主要成分的陶瓷形成,管部和毛细管部的至少一部分在不同的温度下烧制。专利技术的最佳实施例下面根据附图来详细说明具体化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高压放电灯用发光管的电极部的剖面说明图,发光管在左右两端具有开口部2a,由形成放电空间2b的管部2和插入开口部2a中的、插入密封电极部件(未图示)的圆筒形状的毛细管3形成。但是,毛细管3添加约为管部2的20倍的氧化镁,相对于管部2的氧化铝平均粒径为32μm,毛细管3的平均粒径变小为19μm,提高了毛细管3的强度。由此,通过添加氧化镁,可减小平均粒径,因此,由于增加了强度,能够很大程度上防止电极插入时产生裂纹。由此,当密封时,没必要要求透明釉的流入量的精度,从而可能比以前在离管部更近的部位浸透透明釉。另外,没必要增大毛细管的壁厚,从而可容易小型化放电灯。但是,氧化镁添加量也可以不是管部的20倍,如图2的氧化镁添加量与平均粒径·强度的关系所示,如果氧化镁添加量比管部多,则能够在平均粒径比管部2小的同时增加强度。但是,因为在1.5倍以下时,强度增大不很明显,在25倍以上时,强度不再与添加量比例地增加,所以添加量最好是从1.5到25倍。另外,图2还表示横轴为对管部的氧化镁的添加量的比、弯曲强度对管部的比。下面,根据表示图3的制造顺序的流程图来说明上述发光管的制造方法。管部2和毛细管3由氧化铝或以氧化铝为主要成分的陶瓷形成,首先,在步骤1(S1)形成毛细管3。在该形成时,添加规定量、例如管部的20倍的氧化镁。并且,在S2中以1200℃下在大气气氛中煅烧3个小时。煅烧后,在S3中插入单独形成的管部2的开口部2a中后组装。之后,在S4中再次在1200℃下在大气气氛中煅烧3个小时。在S5中在1850℃下在氢气气氛中煅烧3个小时后完成。另外,添加的氧化物也可以不是氧化镁,即使添加氧化钇、氧化锆、氧化钪、或氧化镧等,或添加其混合物,也能减小粒径,与氧化镁的情况一样,也能提高强度。另外,管部2和毛细管3也可不是相同组成,具体而言,毛细管3为了接近于使用在电极部件接合部上的金属材料的热膨胀特性,也可是混合其金属成分的组成。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电极部的剖面说明图,在具有放电空间9b的管部9的左右两端上具有圆筒状开口部9a,通过插入密封电极部件(未图示)的毛细管部10覆盖其开口部9a来形成管部9。毛细管部10具有覆盖管部9的开口部9a的盖体10a,从盖体10a的中央突出形成毛细管10b,从盖体10a垂直伸出。在说明制造方法时,由氧化铝或以氧化铝为主要成分的陶瓷来形成管部9和毛细管部10,管部9首先在形成·煅烧后,在1850℃下烧制。另外,毛细管10形成后,在1200℃-1400℃下进行煅烧。之后连接双方,在1700℃下烧制,盖体10a热压配合压接后连接在开口部9a上。由此,通过将双方的烧制温度变为管部的烧制温度为1850℃、毛细和部10的烧制温度为1700℃,因为在高温下烧制管部9,所以能够将氧化铝的平均粒径提高到35μm,能够得到透光率大的良好特性,因为在低温下烧制毛细管部10,所以能够将氧化铝的平均粒径减小到25μm,在烧制温度为1850℃时,29kg/cm2的强度可增大至例如38-45kg/cm2,可防止由透明釉进行电极密封时产生的裂纹。另外,毛细管部的平均粒径为25μm以上时强度不足,因为在10μm以下耐蚀性等其它特性变差,所以最好为10μm-25μm。图5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3,由环状封闭体6封闭形成为圆筒形状的管部5的两端开口部,在该中央开口部中插通毛细管7,另外,在该毛细管7上外插筒体8来形成两层的毛细管。管部5、封闭体6、毛细管7的组通过已有的烧制方法、即利用收缩率差在例如1850℃下同时烧制来热压配合一体化。并且,筒体8通过烧制后外插之后再烧制,与毛细管7紧密接触。例如,筒体8在1200℃下煅烧后,外插于毛细管7上,通过在1700℃下进行烧制,热压配合后,筒体8紧密接触于毛细管7上。由此,可增加毛细管的强度,即使是由已有形成方法形成的放电管,也可提高强度,防裂纹的产生。产业上的可利用性如上所述,根据权利要求1至3,因为增大了毛细管部的强度,所以可减少发光管密封时产生的裂纹,并得到小型化的发光管。根据权利要求4,通过变化管部和毛细管部的烧制温度,因为毛细管部的平均粒径与管部的平均粒径相比小,所以增加了毛细管部的强度,防止电极部密封时产生裂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压放电灯用发光管,由形成放电空间的管部和封闭其两端开口的同时插入电极的毛细管部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部和毛细管部共同由氧化铝或以氧化铝为主要成分的陶瓷形成,毛细管部的氧化铝的平均粒径为10μm-25μm。

【技术特征摘要】
JP 1999-10-15 294180/99;JP 2000-10-5 306641/001.一种高压放电灯用发光管,由形成放电空间的管部和封闭其两端开口的同时插入电极的毛细管部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部和毛细管部共同由氧化铝或以氧化铝为主要成分的陶瓷形成,毛细管部的氧化铝的平均粒径为10μm-25μm。2.根据权利要求1的高压放电灯用发光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宫泽杉夫浅井道生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