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索尼公司专利>正文

制作荧光屏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57237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制作荧光屏的方法,其中,为了能够通过转印法高产量地制作荧光屏,尤其是实现部分共享在制作仅含一个荧光区的传统荧光屏过程中的步骤。利用两个转印膜(1,2)通过转印法由单独步骤形成第一荧光区(51)和第二荧光区(52)。由此,在相同的条件下可以把用于制作不含图标显示区的常规平板型阴极射线管(CRT)的转印膜用作第一转印膜(1)。而且,在制作荧光屏的步骤中,可以部分共用制作不含图标显示区的传统平板型CRT的生产线。另外,与每次仅用一个转印膜制作荧光屏的情形不同,即使在形成第一荧光区或第二荧光区的任一步骤中出现缺陷,仅需要重复出现缺陷的步骤即可,所以提高了生产量。(*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制作具有多个荧光区的荧光屏的方法,尤其涉及一种用转印法。
技术介绍
传统地,阴极射线管(CRT)被广泛用于电视和各种监视设备中。阴极射线管从设在该管中(阴极射线管内)的电子枪将电子束射到荧光屏上,在管的表面上形成与电子束扫描的相应的扫屏(scanning screen)。阴极射线管从广义上分为两种直线型和平板型。在直线型阴极射线管中,电子枪所处的位置使得其电子束的出口面对荧光屏,以使射出的电子束几乎垂直于该荧光屏的中心。另一方面,在平板型阴极射线管中,电子枪和荧光屏几乎位于同一平面内,使得电子枪对角地将电子束射向荧光屏。与直线型阴极射线管相比,平板型阴极射线管的厚度还可进一步减小,从而平板型阴极射线管常用于正门对讲机基座中的监视器件、便携式TV(电视)监视器等。有一种在整个屏幕上显示彩色图象的阴极射线管,但是,由于仅显示单色图象(一种颜色)的阴极射线管也很受欢迎,所以已经开始对其进行开发。特别地,单色显示的平板型CRT常用于正门对讲机。在单色显示的CRT中,整个荧光屏由例如白荧光粉制成,且由一电子束扫描该荧光屏,从而显示单色图象。在某些情形中,甚至在使用单色显示的CRT的装置中,需要部分显示彩色图象。例如,正门图象装置可与多种传感装置例如火警传感器和气体传感器一起使用,而整体作为一个安全系统。在这种系统中,为给使用者以警示,报警显示最好用与本底色彩不同的颜色(例如红色)来指示异常情况的发生。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申请人已经在申请号为No.2000-045114、申请号为No.2002-117594等中提出一种能够在单色CRT中部分显示彩色图象的技术。结合图1A和1B,以下将简述本专利技术的申请人所提供的相关技术。图1A和1B示意性示出了一种平板型CRT的图象显示部分。如图1A所示,在传统的平板型单色显示CRT 110中,整个图象显示区111由一个单色荧光层(例如白荧光层)112制成。另一方面,如图1B所示,根据本申请人的这个专利技术的平板型CRT 120由包括单色荧光层122的用于单色显示的第一荧光区121和用于彩色显示的第二荧光区123组成。第二荧光区123包括另一荧光层124,它所发出的光的颜色不同于位于第一荧光区121上的荧光层1 22所发出光的颜色。预先将荧光层124构图成与被显示图象相似的形状。第二荧光区123的荧光层124形成与被显示图象相应的单色(例如红色)或多色。从而,当电子束扫描第二荧光区123时,荧光图象区将发射光,以显示出图标形的彩色图象。此时,在第二荧光区123中,形成多个荧光图象(图标图形)124A、124B和124C,使得多个图标图形能够被同时或单独显示。因此,根据本申请人的这个专利技术的CRT通常显示一单色图象,也可显示图标形的彩色图象。此后,将具有图标显示功能的CRT简称为“图标CRT”。如图1A所示的传统平板型CRT110中,作为一种,转印法是已知的,例如在日本申请No.Hei 11-247353等中已经公开。在采用这种转印法的制作方法中,利用转印膜将荧光层等转印到将被转印的CRT表面上,其中荧光屏的构件(例如荧光层和导电膜)在转印膜处层压。根据这种方法,利用一个转印膜将荧光屏的所有构件同时进行转印。但是,当通过利用转印膜的这种传统的转印方法制作如图1B所示的图标CRT120的荧光屏时,会出现下面的问题。首先,为了仅用一个转印膜而制作图标CRT120的荧光屏,必须采用具有常规图象显示区(第一荧光区121)的荧光屏以及其中层压的图标显示区(第二荧光区123)的荧光屏的所有组成构件的薄膜。换句话说,用于图标CRT的转印膜所具有的结构与传统平板型CRT110中所用的转印膜不同。所以,这就出现一个问题,即不含图标区的传统平板型CRT110和图标CRT在制作各自的荧光屏的步骤中不能共用生产线。而且,还有一个问题是传统上使用过的转印膜将被废弃。其次,由于荧光屏一次成型,如果仅在一部分(例如,仅在图标显示的荧光区123中)出现缺陷,则这种缺陷被认为是整个荧光屏的缺陷,从而使得生产量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前面的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通过转印法高产量地制作荧光屏的荧光屏制作法,尤其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部分共用制作仅含一种荧光粉的传统荧光屏的步骤的荧光屏制作法。本专利技术的荧光屏制作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利用至少具有其内层压的第一荧光层的第一转印膜通过转印法制作第一荧光区;第二步,利用至少具有其内层压的第二荧光层的第二转印膜通过转印法制作第二荧光区,第二荧光区处于不同于第一荧光层所处的区域的区域中。另外,本专利技术中,第一荧光层由例如发射白光的白荧光粉制成。白荧光粉包括一种自身发射白光的荧光粉和一种例如兰荧光粉和黄荧光粉以适当的混合比相混以发射有效的白光的混合荧光粉。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中,第一荧光区是利用至少含有其内层压的第一荧光层的第一转印膜通过转印法而制成。而且,第二荧光区利用至少含有其内层压的第二荧光层的第二转印膜通过转印法制成。因此,由于利用不同的转印膜在单独的步骤中制作各个荧光区,所以,例如,在相同(asis)条件下,传统用过的转印膜可被再次用作第一转印膜。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在以下的描述中越来越明晰。附图说明图1A和1B是用于说明CRT的显示系统的示意图,其中图1A表示仅能单色显示的传统平板型CRT,图1B是能部分显示图标彩色图象的平板型CRT,即使该CRT是一个单色显示系统;图2是通过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荧光屏制作方法所制得的平板型CRT的主要构件的构成的横截面图; 图3是从前侧(从前面板侧)看到的图2所示的平板型CRT的前视图;图4A和4B是用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荧光屏制作方法中的第一转印膜和第二转印膜的构造的前视图;图5A和5B分别是图4A和4B所示的第一转印膜和第二转印膜的横截面图;图6A、6B、6C和6D是用于说明采用图4A和5A所示的第一转印膜的转印步骤的横截面图;图7A、7B、7C和7D是用于说明采用图4B和5B所示的第二转印膜的转印步骤的横截面图;图8是通过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所制得的平板型CRT中的荧光屏的构造的前视图;图9是用于说明制作平板型CRT的过程流程图,该方法中包括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荧光屏制作方法;图10A和10B是用于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荧光屏制作方法中的第一转印膜和第二转印膜的构造的前视图;图11A和11B分别是图10A和10B所示的第一转印膜和第二转印膜的横截面图;图12A、12B、12C和12D用于说明利用图10B和11B所示的第二转印膜进行转印过程的横截面图;图13A和13B是用于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荧光屏制作方法中的第一转印膜和第二转印膜的构造的前视图;图14是用于说明制作平板型CRT步骤的过程流程图,该步骤包括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荧光屏制作方法;图15是用作本专利技术的荧光屏制作方法的参考的电沉积装置的构造的示意图;图16是一种荧光屏的结构前视图,该荧光屏是通过在将荧光粉电沉积之前参考本专利技术的荧光屏制作方法的而制得的;图17是由本专利技术的荧光屏制作方法所制得的平板型CRT的荧光屏的构造的前视图;图18是用于说明平板型CRT的制作步骤的流程图,该方法中包括制作本专利技术的荧光屏的方法的参考。具体实施例方式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通过转印法利用转印膜制作荧光屏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骤,通过转印法用至少具有其内层压的第一荧光层(13)的第一转印膜(1、1A)形成第一荧光区(51);以及第二步骤,通过转印法用至少具有其内层压的第二荧光层(23)的 第二转印膜(2、2A)在除所述第一荧光层(13)所处区域之外的区域形成第二荧光区(52)。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1-4-10 111292/01;JP 2001-4-10 111293/011.一种通过转印法利用转印膜制作荧光屏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骤,通过转印法用至少具有其内层压的第一荧光层(13)的第一转印膜(1、1A)形成第一荧光区(51);以及第二步骤,通过转印法用至少具有其内层压的第二荧光层(23)的第二转印膜(2、2A)在除所述第一荧光层(13)所处区域之外的区域形成第二荧光区(5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作荧光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导电层(15)进一步层压在第一转印膜(1)上;在第一步骤中,导电层(15)转印到第一荧光区(51)和第二荧光区(52)的形成区,而第一荧光层(13)转印到第一荧光区(51)的形成区上;及在第二步骤中,第二荧光层(23)转印到第二荧光区(52)的形成区上,使其完全覆盖在第一步骤中所转印的导电层(15)上。3.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佐佐木健古井浩一
申请(专利权)人:索尼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