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用转运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6989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5 11: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加工转运领域,公开了一种轴用转运框,包括两个大小相同的长方形侧框,两个侧框的四个端点处分别固定有固定杆,两个侧框的固定杆两两相对,两个相对的固定杆之间滑动连接有套筒,框体内部设置有安装板,安装板包括转动板一和转动板二,转动板一和转动板二一侧边的两端分别水平转动连接在相对侧框的侧杆的相同高度上,转动板一和转动板二另一侧边转动连接,转动板一和转动板二向上的一侧面上设置有安装槽;安装板设置有n层,n为≥2的自然数,n层安装板之间设置有一定间距,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两种状态,两种状态下,可转运长度不同的轴,一框两用,方便实用。方便实用。方便实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轴用转运框


[0001]本技术涉及加工转运
,特别涉及一种轴用转运框。

技术介绍

[0002]生产轴的过程中,当轴被加工成型之前,一般要经过多个加工工序,以便轴能达到相应的形状及光滑度,因此需要将轴转运至多个加工工序处对轴进行加工,当加工的轴尺寸较小且数量较多时,通常采用的方式是在一个加工工序对一定数量的轴进行加工后,将这批轴统一转运至下一工序,因此使用转运框将轴一起转运可以节约时间,提升效率,然而现有技术中转运框一般结构固定,只能运输长度相对单一的轴,对于尺寸不同的轴,则需要不同的转运框进行转运,使用中不方便,因此设计一种可调节的转运框适应不同尺寸的轴是非常有必要且实用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轴用转运框,有两种状态可调节,能够适应不同长度尺寸的轴的运输,方便实用,提升效率。
[0004]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轴用转运框,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大小相同的长方形侧框,两个所述侧框的四个端点处分别固定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垂直于所述侧框平面且位于侧框的同一侧,两个所述侧框的固定杆两两相对,两个相对的固定杆之间滑动连接有套筒,所述侧框、固定杆和套筒构成长方体框体,所述套筒横向对称位置开设有螺栓孔一,每根所述固定杆上设置有相匹配的两个螺栓孔二,所述螺栓孔一和每根所述固定杆上其中一个螺栓孔二中嵌设有螺栓;两个所述侧框之间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包括转动板一和转动板二,所述转动板一和转动板二的一端分别水平转动连接在相对侧框的相同高度上,所述转动板一另一端与转动板二另一端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板一和转动板二向上的一侧面上对称设置有若干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与所述侧框和转动板一的转动轴心垂直;所述安装板设置有n层,n为≥2的自然数,所述n层安装板之间设置有一定间距。
[000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拉伸侧框,可调节设置在两侧框之间安装板的形状,通过螺栓可固定框体,当安装板呈V型时,转动板一和转动板二上的安装槽均可运输较长度尺寸较短的轴,通过拉动侧框,使转动板一和转动板二水平时,则可运输长度尺寸较大的轴,设置多层,可提升运输效率。
[000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位于框体两侧边的两套筒之间竖直固定有固定板,两个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两两相对的竖直行程槽,所述行程槽的数量为n个且位置和安装板的位置相对应;所述转动板一远离侧框一端平行设置有插板,所述插板两侧边开设有滑槽一,所述滑槽一沿转动板一侧边长度方向设置,所述转动板二远离侧框一端两侧边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沿长度方向设置有滑槽二,所述转动板二远离侧框一端面开设有与插板相匹配的插槽;所述行程槽中嵌设有滑杆,所述滑杆的一端穿过滑槽二嵌设于滑槽
一中。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槽一、滑槽二和行程槽通过滑杆铰接在一起,当拉动侧框时,转动板一和转动板二通过滑杆沿着形成槽转动的同时上升,当转动板一和转动板二水平时,正好到达行程槽顶端,此时推动侧框,将插板插入插槽中,此时转动板一和转动板二无法转动,结构更加稳固,运输轴时不易变形。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固定板一侧边设置有限位栓,所述限位栓位于行程槽的顶部,所述固定板横向开设有与限位栓相匹配的栓孔,所述栓孔贯穿行程槽一侧,穿过行程槽延伸至另一侧。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拉动侧框使转动板一和转动板二水平后,再推动侧框将插板插入插槽中时,需要限制滑杆向下移动,通过设置限位栓,当滑杆上升时,限位栓退出行程槽外,直到转动板一和转动板二水平,此时滑杆位于行程槽的顶端,此时推动限位栓穿过行程槽,限制滑杆运动,此时再推动侧框,使插板插入插槽中。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转动板一和转动板二包括支撑板和放置板,所述放置板固定在支撑板上端面,所述放置板为木头材质,所述放置板上端面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沿放置板长度方向线性设置。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放置板采用木头材质,可避免在运输过程中对轴身造成损坏,保护轴身。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框体底部设置有若干万向轮,所述万向轮的数量至少为4个,4个所述万向轮分别设置于框体底部端点处。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运框移动时更加方便快速,提升工作效率。
[001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框体顶部设置有若干环形把手,所述环形把手的数量为4个,4个所述环形把手分别设置于框体顶部端点处。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运使只需拉动环形把手即可,转运更加舒适快速。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1、通过安装板上设置安装槽,将轴放置在安装槽中,即可实现对轴的转运,当轴的长度尺寸较短时,控制安装板呈V型状态,此时转动板一和转动板二上均可放置轴,提升轴的转运数量,当轴的长度尺寸较长时,先取下套筒上的螺栓,推动限位杆离开行程槽,然后拉动侧框,此时转动板一和转动板二开始转动同时端部沿着行程槽逐步上升,当转动板一和转动板二处于水平状态时,推动限位杆穿过行程槽,再推动侧框,将插板插入插槽中,然后将螺栓插入套筒的限位孔和固定杆的定位孔中,此时框体固定,可用于转运尺寸较长的轴,一框两用,能够根据不同长度的轴进行调节运输,方便实用。
[0018]2、转动板一和转动板二的上层为木头材质,可降低运输过程中对轴身的损坏,起到保护轴的作用。
[0019]3、设置万向轮和环形把手,在运输中更加方便快速,提升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
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是本实施例状态一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状态一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3是图2中A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4]图4是本实施例转动板一结构示意图;
[0025]图5是本实施例转动板二结构示意图;
[0026]图6是本实施例状态一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7]图7是本实施例状态二结构示意图;
[0028]图8是本实施例状态二剖视结构图;
[0029]图中,1、框体,11、侧框,12、固定杆,13、套筒,2、安装板,21、转动板一,211、插板,212、滑槽一,22、转动板二,221、限位板,222、滑槽二,223、插槽,23、安装槽, 24、支撑板,25、放置板,3、固定板,31、行程槽,4、滑杆,5、限位栓,6、栓孔,71、螺栓,72、螺栓孔二,8、万向轮,9、环形把手,10、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用转运框,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大小相同的长方形侧框(11),两个所述侧框(11)的四个端点处分别固定有固定杆(12),所述固定杆(12)垂直于所述侧框(11)平面且位于侧框(11)的同一侧,两个所述侧框(11)的固定杆(12)两两相对,两个相对的固定杆(12)之间滑动连接有套筒(13),所述侧框(11)、固定杆(12)和套筒(13)构成长方体框体(1),所述套筒(13)横向对称位置开设有螺栓孔一,每根所述固定杆(12)上设置有相匹配的两个螺栓孔二(72),所述螺栓孔一和每根所述固定杆(12)上其中一个螺栓孔二(72)中嵌设有螺栓(71);两个所述侧框(11)之间设置有安装板(2),所述安装板(2)包括转动板一(21)和转动板二(22),所述转动板一(21)和转动板二(22)的一端分别水平转动连接在相对侧框(11)的相同高度上,所述转动板一(21)另一端与转动板二(22)另一端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板一(21)和转动板二(22)向上的一侧面上对称设置有若干安装槽(23),所述安装槽与所述侧框和转动板一的转动轴心垂直;所述安装板(2)设置有n层,n为≥2的自然数,所述n层安装板(2)之间设置有一定间距。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用转运框,其特征在于:位于框体(1)两侧边的两套筒(13)之间竖直固定有固定板(3),两个所述固定板(3)上开设有两两相对的竖直行程槽(31),所述行程槽(31)的数量为n个且位置和安装板的位置相对应;所述转动板一(21)远离侧框(11)一端平行固定有插板(211),所述插板(2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胜全袁尚明郑军
申请(专利权)人:襄阳福瑞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