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及具有该换热器的空调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56089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5 10: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换热器及具有该换热器的空调系统,其中换热器包括至少两根支路换热管以及至少一根干路换热管;两根支路换热管均连通于干路换热管,并能够在换热介质的流动方向上汇流至干路换热管中;干路换热管的管径均大于两根支路换热管的管径。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换热器,通过将两根小管径的换热管汇流至一根大管径的换热管的结构设计,能够在保留小管径换热器目前结构的基础上利用大管径换热管的更大的换热面积,相对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汇聚结构与大管径的换热管设计在结构上相互配合,能够实现小管径换热器的商用大型化设计。能够实现小管径换热器的商用大型化设计。能够实现小管径换热器的商用大型化设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热器及具有该换热器的空调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换热
,具体涉及一种换热器及具有该换热器的空调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换热器是空调设备与空气换热的核心部件,可用作蒸发器和冷凝器,其能够有效控制室内环境的温度,在工程
具有广泛的应用。换热器,尤其是小管径的换热器受限于自身径小导致的单位长度管侧换热面积小、相同流量下流阻大的劣势,并不能完全满足大型商用场合的使用要求。换热器,尤其是小管径换热器的换热性能亟待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换热器及及具有该换热器的空调系统,该换热器具有更高的换热性能,使用该换热器的空调系统能够完全满足大型商用场合的使用要求。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换热器,包括至少两根支路换热管以及至少一根干路换热管;两根所述支路换热管均连通于所述干路换热管,并能够在换热介质的流动方向上汇流至所述干路换热管中;所述干路换热管的管径均大于两根所述支路换热管的管径。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换热器,通过将两根小管径的换热管汇流至一根大管径的换热管的结构设计,能够在保留小管径换热器目前结构的基础上利用大管径换热管的更大的换热面积,相对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同时汇流的结构设计使得大管径换热管内的换热介质流速下降,从而降低换热器的流动阻力,利于平衡和弥补因采用小管径造而成的大流阻劣势。汇聚结构与大管径的换热管设计在结构上相互配合,能够实现小管径换热器的商用大型化设计。
[000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干路换热管的管径是任意一根所述支路换热管管径的1.4倍至2.0倍。
[0007]如此设置,此时干路换热管能够较好的容置自两根支路换热管流入的换热介质,换热介质在干路换热管内的流阻降低,管侧换热面积增大。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支路换热管及所述干路换热管的数量均为多个,且每两个所述支路换热管均能够汇流至对应的所述干路换热管中。
[0008]如此设置,此时的换热器具有多个汇流结构,在换热效率的提升上更为明显。
[000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每两个所述支路换热管与对应连接的所述干路换热管形成一个换热单元,所述换热器中的多个换热单元相间隔设置并呈等间距的分布。
[0010]如此设置,此时的多个换热单元在排布上更为均匀,换热器的换热效率进一步提高。
[001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支路换热管的数量至少为四个;四个所述支路换热管之间两两成对,且同对两个支路换热管之间相互连通;每对所述支路换热管中的一个所述支路换热管连通并能够汇流至所述干路换热管中。
[0012]如此设置,支路换热管以两两配对并汇聚的方式形成一个换热单元,能够使得换热器中得以设计出结构紧凑、数量更多的换热单元,在换热性能上有更佳的表现。
[001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多个所述支路换热管之间呈排设置;及/或,多个所述干路换热管之间呈排设置。
[0014]如此设置,此时的支路换热管与干路换热管在空间排布上较为紧凑,有利于换热器在换热性能上的进一步提升。
[001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两根所述支路换热管的管径相匹配。
[0016]如此设置,支路换热管具有较佳的互换性,支路换热管内部的换热介质在连通至干路换热管时也具有较佳的过渡稳定性。
[001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换热器还包括集流入口管以及集流出口管,两根所述支路换热管均连通于所述集流入口管,所述干路换热管连通于所述集流出口管。
[0018]如此设置,能实现干路换热管以及支路换热管的循环换热过程。
[001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换热器还包括端板,两根所述支路换热管及所述干路换热管均套设并安装于所述端板。
[0020]如此设置,干路换热管以及支路换热管能具有较佳的安装稳定性。
[002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支路换热管上还安装有多个翅片;及/或,所述干路换热管上还安装有多个翅片。
[0022]如此设置,支路换热管与干路换热管的换热效率提高。
[0023]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包括换热器,所述换热器为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换热器。
[0024]应用上述换热器的空调系统能够适用在大型商场等对换热性能要求较高的场所,同时具有较佳的性价比优势。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个实施方式中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6]附图标记说明:
[0027]100、换热器;10、换热管;11、支路换热管;12、干路换热管;20、集流入口管;30、集流出口管;40、端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装设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装设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固定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0030]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31]请参阅图1,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个实施方式中的换热器100的结构示意图。
[003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换热器100用以实现冷热交换,其是空调设备与空气换热的核心部件,可用作蒸发器和冷凝器,能够有效控制室内环境的温度,在工程
具有广泛的应用。
[0033]换热器100包括换热管10、集流入口管20、集流出口管30、端板40以及翅片(图未示)。
[0034]换热管10与端板40均连接于集流入口管20以及集流出口管30,换热管10的一端连通于集流入口管20,另一端分别连通于集流出口管30;每个换热管10上均设置有多个翅片,并且换热管10与集流入口管20以及集流相互贯通的腔体内容置有换热介质。端板40套设并位于集流入口管20与集流出口管30之间。
[0035]换热管10用以与外界空气换热,集流入口管20用以汇集换热管10内的换热介质,集流出口管30用以分流换热管10内的换热介质,端板40用以隔离保护换热管10,翅片用以增大换热管10与外界空气的接触面积,提高换热器100的换热效率。
[0036]换热器100工作时,换热介质自集流入口管20流入换热管10内,再从集流出口管30内流出。换热介质在换热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根支路换热管(11)以及至少一根干路换热管(12);两根所述支路换热管(11)均连通于所述干路换热管(12),并能够在换热介质的流动方向上汇流至所述干路换热管(12)中;所述干路换热管(12)的管径均大于两根所述支路换热管(11)的管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干路换热管(12)的管径是任意一根所述支路换热管(11)管径的1.4倍至2.0倍。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路换热管(11)及所述干路换热管(12)的数量均为多个,且每两个所述支路换热管(11)均能够汇流至对应的所述干路换热管(12)中。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每两个所述支路换热管(11)与对应连接的所述干路换热管(12)形成一个换热单元,所述换热器中的多个换热单元相间隔设置并呈等间距的分布。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路换热管(11)的数量至少为四个;四个所述支路换热管(11)之间两两成对,且同对两个支路换热管(11)之间相互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祎钟建法周晓晓史俊茹
申请(专利权)人:盾安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