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EMC智能测试装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5431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3 11: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EMC智能测试装备,涉及电子设备测试领域,该EMC智能测试装备包括测试控制机构、测试执行机构和抗干扰测试箱;测试控制机构设置于所述抗干扰测试箱的顶端,测试执行机构设置于抗干扰测试箱内部;测试控制机构可控制测试天线执行测试,同时可以控制测试组件和回转组件的运动,从而可以自任意角度和不同距离上对电子设备进行EMC测试,且对测试数据实时处理,需要时可以根据反馈信号自动调整测试组件的运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既可实现对相同型号测试对象的程式化测试,也可以对相同型号的测试对象进行个性化测试,提高了EMC测试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提高了测试数据对电磁辐射和抗干扰性能的反映能力。试数据对电磁辐射和抗干扰性能的反映能力。试数据对电磁辐射和抗干扰性能的反映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EMC智能测试装备


[0001]本技术涉及电子设备测试领域,尤其涉及一种EMC智能测试装备。

技术介绍

[0002]EMC测试又称电磁兼容测试,包括对电子产品抗干扰能力(EMS)和电磁骚扰度(EMI)两个方面的测试,电磁兼容测试反映的是电子产品和周边其他各种电子设备同时运行而不引起降级的能力,是电子产品的重要技术指标。
[0003]EMC测试作为电子设备必须的测试项目,目前市场中多以手持EMC测试仪执行测试,由此容易造成测试过程随机性强、相同产品多次测试的结果之间不具有可比性等问题;此外,部分技术方案过于机械化,不能就被测对象的实际情况进行智能化测试,造成测试效率低、测试数据不完整不全面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技术目的
[0005]针对现有EMC测试技术中测试过程随机性强、过于机械化等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以实现EMC测试程式化、智能化的EMC智能测试装备。
[0006]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EMC智能测试装备,包括测试控制机构、测试执行机构和抗干扰测试箱;所述测试控制机构固定在所述抗干扰测试箱的顶端,测试控制机构与所述测试执行机构电连接;所述测试执行机构包括底座、支柱、测试组件、支撑盘和用于带动测试组件绕支柱独立旋转的回转组件;底座安装于抗干扰测试箱内部底面,支柱安装于底座中心,回转组件安装于支柱的中部,支撑盘固定在支柱的顶端。
[0009]进一步地,所述回转组件包括环状上盖、环状下盖、旋转环、第一伺服电机、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和内齿轮;所述环状上盖套接在所述支柱上,环状上盖外侧边缘底端设置有第一环状滑轨,所述环状下盖套接在支柱上,环状下盖外侧边缘顶端设置有第二环状滑轨,环状上盖在环状下盖的上方,旋转环通过第一环状滑轨和第二环状滑轨固定于环状上盖和环状下盖之间,三者构成环状腔体;所述环状下盖的上侧面固定有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固定连接,第一锥齿轮与所述第二锥齿轮啮合,第二锥齿轮与所述内齿轮啮合,内齿轮的径向外侧与所述旋转轮的径向内侧固定连接,使旋转轮可以与内齿轮一体地转动,旋转环外侧与所述测试组件固定连接,使测试组件可以与旋转环一体地转动。
[0010]由于旋转环与环状上盖和环状下盖的连接均借助环状滑轨实现,因此旋转环可以独立于环状上盖、环状下盖以及支柱进行旋转运动,通过必要的传动装置,旋转环在测试控制机构的控制下转动,而旋转环是与测试组件固定连接的,也就实现了测试组件的转动,进而实现在水平方向上的任意角度执行EMC测试的技术效果。
[0011]进一步地,所述测试组件包括水平支撑杆、水平滑块、第二伺服电机、竖直支撑杆、竖直滑块、第三伺服电机和EMC测试天线;所述水平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旋转环固定连接,水平支撑杆垂直于与旋转环接触点的切面而水平延伸,水平支撑杆上设置有水平滑轨,水平滑块通过水平滑轨与水平支撑杆连接,水平支撑杆内安装有第二伺服电机和第一滚珠丝杠,第一滚珠丝杠包括第一滚珠丝杠螺杆和第一滚珠丝杠螺母,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一滚珠丝杠螺杆固定连接,水平滑块与第一滚珠丝杠螺母固定连接;所述竖直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水平滑块固定连接,竖直支撑杆垂直于水平面向上延伸,竖直支撑杆上设置有竖直滑轨,所述竖直滑块通过竖直滑轨与竖直支撑杆连接,竖直支撑杆内安装有第三伺服电机和第二滚珠丝杠,第二滚珠丝杠包括第二滚珠丝杠螺杆和第二滚珠丝杠螺母,第三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二滚珠丝杠螺杆固定连接,竖直滑块与第二滚珠丝杠螺母固定连接;所述竖直滑块内部设置有EMC测试天线。
[0012]由于水平滑块和竖直滑块分别可以沿着水平支撑杆和竖直支撑杆在对应的滑轨上运动,使得测试的角度和距离更加灵活,可以得到更加充分的测试数据。
[0013]进一步地,所述测试控制机构包括电源开关、人机交互界面、数据传输接口、第一伺服驱动器、第二伺服驱动器、第三伺服驱动器、存储器和数字信号处理器;所述第一伺服驱动器与第一伺服电机电连接,所述第二伺服驱动器与第二伺服电机电连接,所述第三伺服驱动器与第三伺服电机电连接;所述环状上盖的下侧设有角度传感器,所述水平滑轨上设置有第一位移传感器,所述竖直滑轨上设置有第二位移传感器;所述存储器中预先刻录数字信号处理器控制程序;所述人机交互界面、数据传输接口、第一伺服驱动器、第二伺服驱动器、第三伺服驱动器、角度传感器、第一位移传感器、第二位移传感器、存储器和EMC测试天线均与所述数字信号处理器电连接,所述支撑盘上表面刻有网格状坐标。
[0014]测试控制机构能根据角度传感器、位移传感器的反馈信号控制各个伺服驱动器,通过各伺服驱动器准确操纵各处伺服电机的扭矩和转速,从而准确执行存储器中刻录的控制程序,同时,借助支撑盘上表面的网格状坐标,可以较为准确地记录被测试对象的测试位置,方便对同款产品的重复测试。此外,人机交互界面可以允许操作人员修改默认的测试参数,诸如回转组件的初始转动速度、水平滑块在水平滑轨上的初始位置和运动范围等,提高了测试的灵活性。由于数字信号处理器具有较高的数据处理能力,可以根据测试天线反馈的电磁信号测试数据的大小,根据测试程序的设定实时调整测试进程,提高了EMC测试的智能化程度。
[0015]进一步地,所述抗干扰测试箱系立方体结构,抗干扰测试箱包括箱体和箱门,箱门边缘一周设置有密封条,箱体上与箱门接触处也设置有密封条,箱体和箱门内部均安装有用于屏蔽电磁波的金属板,且箱门和箱体内侧一面均布有电磁波吸收涂层。
[0016]由此可以减少外部电磁信号的干扰,使电磁信号的测试数据处理更加可信。
[0017]有益效果
[0018]本技术的EMC智能测试装备使用数字信号处理器控制整个测试过程,可以自动化完成测试,既简化了操作,又提高了测试过程的标准化程度;同时,测试数据实时由数字信号处理器接收处理,使得测试机构可以根据电子产品的电磁兼容情况实时调整测试行为,包括调整测试机构的运动速度、运动轨迹等,大大提高了EMC测试的自动化程度和智能化程度,提高了测试数据对电子产品电磁兼容能力的反映能力。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的测试执行机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的回转组件横向剖视图;
[0022]图4为本技术的回转组件的主视图;
[0023]其中,1

测试控制机构、2

抗干扰测试箱、3

测试执行机构、4

人机交互界面、5

数据传输接口、6

电源开关、7

箱体、8

箱门、9

底座、10

支柱、11

回转组件、111

第一锥齿轮、112

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EMC智能测试装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测试控制机构(1)、测试执行机构(3)和抗干扰测试箱(2);所述测试控制机构(1)固定在所述抗干扰测试箱(2)的顶端,测试控制机构(1)与所述测试执行机构(3)电连接;所述测试执行机构(3)包括底座(9)、支柱(10)、测试组件(12)、支撑盘(13)和用于带动测试组件(12)绕支柱(10)独立旋转的回转组件(11);底座(9)安装于抗干扰测试箱(2)内部底面,支柱(10)安装于底座(9)中心,回转组件(11)安装于支柱(10)的中部,支撑盘(13)固定在支柱(10)的顶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EMC智能测试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组件(11)包括环状上盖(114)、环状下盖(115)、旋转环(116)、第一伺服电机、第一锥齿轮(111)、第二锥齿轮(112)和内齿轮(113);所述环状上盖(114)套接在所述支柱(10)上,环状上盖(114)外侧边缘底端设置有第一环状滑轨,所述环状下盖(115)套接在支柱(10)上,环状下盖(115)外侧边缘顶端设置有第二环状滑轨,环状上盖(114)在环状下盖(115)的上方,旋转环(116)通过第一环状滑轨和第二环状滑轨固定于环状上盖(114)和环状下盖(115)之间,三者构成环状腔体;所述环状下盖(115)的上侧面固定有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锥齿轮(111)固定连接,第一锥齿轮(111)与所述第二锥齿轮(112)啮合,第二锥齿轮(112)与所述内齿轮(113)啮合,内齿轮(113)的径向外侧与所述旋转轮的径向内侧固定连接,使旋转轮可以与内齿轮(113)一体地转动,旋转环(116)外侧与所述测试组件(12)固定连接,使测试组件(12)可以与旋转环(116)一体地转动。3.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EMC智能测试装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组件(12)包括水平支撑杆(121)、水平滑块(122)、第二伺服电机、竖直支撑杆(123)、竖直滑块(124)、第三伺服电机和EMC测试天线;所述水平支撑杆(121)的一端与所述旋转环(116)固定连接,水平支撑杆(121)垂直于与旋转环(116)接触点的切面而水平延伸,水平支撑杆(121)上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鲁超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易信同控制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