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利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55152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3 10:54
一种污水利用装置,包括浓缩池、污水管、清液池和板框压滤机,浓缩池包括池体、过滤装置和分布装置,过滤装置包括折流板、过滤板和溢流板,过滤板位于池体上部;折流板位于池体下部;溢流板设置于池体侧壁上部;分布装置包括电动机和转管,电动机通过支架设置在池体上方;转管竖向设置,转管下端设置分布管;分布管水平设置,分布管上设置有多个开口向下的分布孔;分布管设置有多个,多个分布管以转管为中心均匀设置;污水管与转管连通,清液池和浓缩池连通;板框压滤机和浓缩池连通,用于将泥浆进行压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将污水进行处理和利用,减少污水排放,防止污染环境,减少水资源浪费,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使用方便。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水利用装置


[0001]本技术总体涉及污水处理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污水利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电石法生产乙炔时,是电石通过与水反应生产乙炔,若乙炔生产量较大,则需向乙炔发生器内加入大量的水,不但浪费大量的淡水资源,还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负担,企业的辅助用水系统包括软水生产单元、循环水生产单元等,在辅助用水系统运行时,软水单元的砂过滤器反洗水排水、软水钠离子交换器反洗排水、循环水生产单元的砂过滤器反洗水排水、循环水生产单元水质不达标时的排水及循环水池定期清理池底淤泥时的排水等均会产生大量的污水,污水若排掉会污染环境,若送至污水处理厂处理,需进行前期处理,不但处理方式繁琐且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
[0003]为了解决污水排放污染环境及乙炔生产用水量大,浪费水资源的问题,亟需一种污水利用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污水利用装置,包括浓缩池1、污水管2、清液池3和板框压滤机4,所述浓缩池1包括池体5、过滤装置6和分布装置7,所述池体5为圆筒状,上端开口,池体5外侧设置有溢流槽52,池体5的底板51上设置有排污口53;所述过滤装置6包括折流板62、过滤板61和溢流板63,所述过滤板61为圆盘状,水平设置于池体5内,位于池体5上部,过滤板61与池体5内壁抵接;所述折流板62为圆盘状,水平设置于池体5内,位于池体5下部,折流板62与池体5内壁抵接;所述溢流板63设置于池体5侧壁上端;所述分布装置7包括电动机71和转管72,所述电动机71通过支架73设置在池体5上方;所述转管72竖向设置,上端与电机转轴固定连接,下端穿过过滤板61延伸至折流板62上方,转管72下端设置分布管74;所述分布管74水平设置,一端与转管72连通,另一端沿转管72径向延伸至靠近池体5内壁,所述分布管74上设置有多个开口向下的分布孔741;所述分布管74设置有多个,所述多个分布管74以转管72为中心均匀设置;所述污水管2与转管72连通,用于向浓缩池1提供污水,污水管2上设置有污水阀21;所述清液池3和浓缩池1连通,用于收集洁净水;所述板框压滤机4和浓缩池1连通,用于将泥浆进行压滤,得到滤液和滤饼,板框压滤机4上设置反流管41,所述反流管41连通板框压滤机4和浓缩池1,用于将滤液反流至浓缩池1。
[0005]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还包括排污装置8,所述排污装置8包括连接杆81、转子83和刮泥板82,所述池体5的底板51为倒圆锥形结构,底板51中间设置有倒圆台形排污腔54,所述排污腔54底部设置有排污口53;所述转子83包括位于上方的挡泥部831和位于下方的出泥部832,所述挡泥部831为圆锥形结构,所述出泥部832为倒圆台形结构;所述出泥部832可转动套设在排污腔54内,出泥部832的外侧面与排污腔54的内侧面相贴合,出泥部832外侧面上设置多个上下贯通的螺旋形结构的排污槽833;所述连接杆81竖向设置,上端与转管72下端固定连接,下端与挡泥部831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刮泥板82为长方形板状
结构,一端与转子83固定连接,另一端沿池体5底板51向外延伸至靠近池体5侧壁处。
[0006]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还包括喷淋管75,所述喷淋管75水平设置于转管72上,位于过滤板61上方,与池体5侧壁顶部齐平,一端与转管72连通,另一端沿转管72径向延伸至靠近池体5侧壁,所述喷淋管75下方均匀设置有多个开口向下的喷淋孔;所述喷淋管75上靠近转管72的一端设置喷淋阀751;所述喷淋管75设置有两个,所述两个喷淋管75以转管72为中心对称设置;所述分布孔741和所述喷淋孔上均设置有喷头9。
[0007]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分布管74设置有六个。
[0008]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刮泥板82与池体5底板51的夹角为60
°

[0009]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折流板62包括固定杆621和沉泥板622,所述沉泥板622为双V形结构,所述沉泥板622设置有多个,所述多个沉泥板622并排排列,沉泥板622之间的间距为5cm;所述固定杆621用于固定沉泥板622。
[0010]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还包括喷头9,所述喷头9包括连接部91和喷水部92,所述连接部91为喇叭状,包括缩口端911和扩口端912;所述喷水部92为半球形壳体,喷水部92与连接部91的扩口端912连接,喷水部92上均匀设置有多个喷水孔93。
[0011]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还包括冲洗泵和冲洗管76,所述冲洗泵设置于清液池3内,用于提供冲洗水;所述冲洗管76连通冲洗泵和转管72,冲洗管76上设置冲洗阀761。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浓缩池1设置有两个,所述两个浓缩池1并列设置。
[0013]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还包括PLC控制系统。
[0014]本技术在池体内设置分布管,可以使污水均匀的分散出水,提高杂质的沉淀速度;将分布管设置于池体下部,使污水直接进入池体下部,不但利于污泥沉淀,而且可以设置过滤板对污水进行过滤;在池体下端设置折流板,可以提高污水杂质的下沉效率;在池体上端设置过滤板可以对污水进行过滤,减少浓缩池上方污水内的杂质,加速污水内杂质的下沉速度;在池体侧壁上部设置溢流板,可以对溢流出的污水进行二次过滤,进一步除去污水中的杂质;在池体上方设置电动机,通过电动机带动分布管旋转,可以对池体下端的污水进行搅拌,加速污水与折流板的碰撞,提高污泥等杂质的沉淀速度;在池体底部设置排污腔,在排污腔内设置转子,将转子设置包括挡泥部和出泥部,设置挡泥部可以防止污泥在底板上淤积,在排污部外侧面上设置排污槽,通过转子的转动可以将污泥从底板上输送至排污口处,防止污泥在底板上淤积而堵塞排污口;设置喷淋管,可以对过滤板进行冲洗,防止杂质堵塞过滤板上的通孔;将喷淋管设置与池体侧壁顶部齐平,可以对池体上部的水进行搅动,对溢流板进行冲刷,防止溢流板堵塞,加速洁净水溢流;喷淋管以转管为中心对称设置有两个,能够将过滤板冲洗洗干净,可以使转管受力平衡,防止设备损坏;设置沉泥板为双V形结构,并设置沉泥板之间的间距为5cm,不但沉泥效果好,而且结构简单;设置连接部为圆台状,可以使水在连接部内均匀的扩散,使喷水部喷出的水的压力相同;将喷头的喷水部设置为半球形,可以使喷头喷水更均匀,范围更广,增加喷淋面积;设置两个浓缩池,将两个浓缩池并列设置,可以根据污水量旋转开启一个或者两个,防止污水量大,导致水质不合格;两个浓缩池可以互为备用,本技术可以将污水进行处理和利用,减少污水排放,防止污染环境,减少水资源浪费,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一种污水利用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浓缩池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带有排污装置的浓缩池1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喷头整体结构示意图。...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浓缩池(1)、污水管(2)、清液池(3)和板框压滤机(4),所述浓缩池(1)包括池体(5)、过滤装置(6)和分布装置(7),所述池体(5)为圆筒状,上端开口,池体(5)外侧设置有溢流槽(52),池体(5)的底板(51)上设置有排污口(53);所述过滤装置(6)包括折流板(62)、过滤板(61)和溢流板(63),所述过滤板(61)为圆盘状,水平设置于池体(5)内,位于池体(5)上部,过滤板(61)与池体(5)内壁抵接;所述折流板(62)为圆盘状,水平设置于池体(5)内,位于池体(5)下部,折流板(62)与池体(5)内壁抵接;所述溢流板(63)设置于池体(5)侧壁上端;所述分布装置(7)包括电动机(71)和转管(72),所述电动机(71)通过支架(73)设置在池体(5)上方;所述转管(72)竖向设置,上端与电机转轴固定连接,下端穿过过滤板(61)延伸至折流板(62)上方,转管(72)下端设置分布管(74);所述分布管(74)水平设置,一端与转管(72)连通,另一端沿转管(72)径向延伸至靠近池体(5)内壁,所述分布管(74)上设置有多个开口向下的分布孔(741);所述分布管(74)设置有多个,所述多个分布管(74)以转管(72)为中心均匀设置;所述污水管(2)与转管(72)连通,用于向浓缩池(1)提供污水,污水管(2)上设置有污水阀(21);所述清液池(3)和浓缩池(1)连通,用于收集洁净水;所述板框压滤机(4)和浓缩池(1)连通,用于将泥浆进行压滤,得到滤液和滤饼,板框压滤机(4)上设置反流管(41),所述反流管(41)连通板框压滤机(4)和浓缩池(1),用于将滤液反流至浓缩池(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污装置(8),所述排污装置(8)包括连接杆(81)、转子(83)和刮泥板(82),所述池体(5)的底板(51)为倒圆锥形结构,底板(51)中间设置有倒圆台形排污腔(54),所述排污腔(54)底部设置有排污口(53);所述转子(83)包括位于上方的挡泥部(831)和位于下方的出泥部(832),所述挡泥部(831)为圆锥形结构,所述出泥部(832)为倒圆台形结构;所述出泥部(832)可转动套设在排污腔(54)内,出泥部(832)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胥珠兰孙太平杨保锋马海悦李雪青李成红蒋延清马鹏飞郭全文
申请(专利权)人: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