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助老起居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5084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3 10:52
一种新型助老起居椅包括底架,底架中部安装有电机二,电机二与转轴一连接,转轴一与主动锥齿轮一固定,从动锥齿轮一与转轴二中部固定,转轴二两端分别与主动锥齿轮二固定,从动锥齿轮二与滚珠丝杆一固定,螺母一与升降柱固定;底架的底后部一侧固定有电机三,电机三与带传动机构连接,其中的从动带轮与扶手柱固定,扶手柱穿入右端扶手并与其转动连接;升降柱与右端扶手固定,升降柱与左端扶手可调节固定,扶手另一端与铰链铰接,铰链与靠背铰接,左端扶手一端上设置有卡扣,卡扣上固定钢丝绳索,钢丝绳索穿过铰链且环绕扶手、靠背外侧,钢丝绳索另一端与扶手柱上端缠绕固定;两升降柱上部之间可转动固定有抬腿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老人上床省力。人上床省力。人上床省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助老起居椅


[0001]本技术涉及起居椅
,特别涉及一种新型助老起居椅。

技术介绍

[0002]老年人年纪大了行走不便,手与腿脚无力,行走不方便,起居椅可以作为老年人的代步工具,而现有的起居椅,在上床时起居椅的高度固定,靠背、一端扶手仍然与另一端扶手保持原来的状态,使得坐板的后部、一侧部仍然有阻碍,不利于老人轻松、舒适、省力上床;而腿脚部在上床时仍然需要老人自己向上抬起并放到床上,老人的腿脚往往使不上什么劲,就导致需要一个护理人员扶着起居椅,另一个护理人员帮忙扶着腿脚部把腿脚部向上抬起,甚至需要多人把老人整个身体直接从起居椅抬到床上。如果老人的体重较重,抬起老人的身体就需要多人共同才可抬起。由此导致老人上床不舒适、麻烦、费时费力,需要较多的护理人员费力抬起才可上床。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现有研究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助老起居椅,结构简单,设计巧妙,高度调节灵活方便,靠背、左端扶手自动向右打开与右端扶手成一条直线,使坐板的后部、一侧部留出空间有利于老人轻松、舒适上床,抬腿板自动抬起并旋转有助于腿脚送上床,老人上床轻松、舒适、省力、简单、方便,只需较少护理人员轻松协助就可轻松上床。为实现上述功能,本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000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助老起居椅,包括底架,底架底部四角位置分别安装有轮架,轮架安装有滚轮,前部的两个滚轮与电机一连接;
[0005]底架的中部安装有电机二,电机二与转轴一连接,转轴一与锥齿轮组一中的主动锥齿轮一固定连接,锥齿轮组一中的从动锥齿轮一与转轴二中部固定连接,转轴二两端分别与锥齿轮组二中的主动锥齿轮二固定连接,锥齿轮组二中的从动锥齿轮二与滚珠丝杆副一中的滚珠丝杆一固定连接,滚珠丝杆副一中的螺母一与升降柱固定连接;
[0006]底架的底后部一侧固定有电机三,电机三与带传动机构连接,带传动机构中的从动带轮与扶手柱固定连接,扶手柱穿入右端扶手与右端扶手转动连接;
[0007]升降柱上设置有红外感应器;
[0008]升降柱与右端扶手固定连接,升降柱与左端扶手可调节固定连接,扶手另一端与铰链铰接,铰链另一端与靠背铰接,左端扶手上的一端设置有卡扣,卡扣上固定连接有钢丝绳索,钢丝绳索穿过铰链且环绕扶手、靠背外侧,钢丝绳索另一端与扶手柱上端缠绕固定连接,扶手底部固定有坐板;
[0009]两升降柱上部之间可转动固定连接有抬腿机构,抬腿机构包括通过转动轴可转动固定在两升降柱之间的滑轨,一侧转动轴与电机四连接,滑轨上滑动连接有滑块,滑块上固定有电机五,电机五与齿轮传动机构连接,齿轮传动机构中主动齿轮与转动板固定连接,齿轮传动机构中从动齿轮的从动轴与转动板固定连接,从动轴的另一端与抬腿板固定连接;
[0010]电机一、电机二、电机三、电机四、电机五、红外感应器分别与控制器连接。
[0011]这种新型助老起居椅,在需要上床时,首先通过升降柱内的锥齿轮传动机构一、锥齿轮传动机构二、滚珠丝杆副一实现升降柱的升降使得坐板高于床;其次升降柱上的红外感应器红外线测距定位,控制器控制起居椅后退自动靠近床,使坐板位于床的正上方;再次调节左端扶手与升降柱使得左端扶手与升降柱处于可分离状态,最后电机三带动带传动机构运转,带传动机构中从动带轮带动扶手柱旋转,扶手柱旋转从而使缠绕的钢丝绳索逐渐松开,从而使得靠背、左端扶手可以通过铰链逐渐向右打开与右端扶手成一条直线,使得坐板的后部、一侧部无阻碍,从而便于老人更加轻松、舒适上床。
[0012]同时抬腿机构的设置,在老人上床时,腿脚放在抬腿板上,通过转动轴带动抬腿板由竖直转动为与坐板平齐的水平状态,有助于抬腿脚,同时由电机五带动齿轮传动机构中的主动齿轮旋转带动转动板转动,从动齿轮带动抬腿板旋转有助于送腿脚上床。
[0013]在老人需要上床时,靠背、左端扶手向右转动与右端扶手平齐,便于老人后部、一侧部无阻碍上床,抬腿机构的设置便于人下半身腿脚的自动抬起和送腿脚上床,从而使老人整个身体更加方便上床。
[0014]控制器控制电机一、电机二、电机三、电机四、电机五有序运行。
[0015]进一步地,底架的底部安装有电机六,电机六通过联轴器一与滚珠丝杆副一连接,滚珠丝杆副二中螺母二与连接座连接,连接座与脚踏板固定连接。
[0016]进一步地,连接座为Y型座,Y型座的两端分别与脚踏板固定连接,Y型座的一端与螺母二固定连接。
[0017]进一步地,脚踏板包括固定板和滑板,滑板与固定板可滑动连接,固定板固定在底架底部。
[0018]进一步地,电机六与控制器连接。
[0019]电机六通过滚珠丝杆二转动,滚珠丝杆二转动带动螺母二前后移动,实现脚踏板的前后移动,脚踏板的有助于老人脚安放,给予老人脚一个支撑力,而不需要使用时又可收缩进去。
[0020]进一步地,抬腿板上部设置有两个顺滑的凹弧槽。顺滑的凹弧槽的设置,便于老人两腿的安放更加舒适,同时增加老人腿与抬腿板之间的摩擦力,减少老人腿放在抬腿板上不小心而滑落下来。
[0021]进一步地,滑轨为无底边的倒直角梯形框,无底边的倒直角梯形框的斜边框上设置有滑槽,滑块与滑槽配合滑动连接。
[0022]进一步地,铰链包括铰链轴、连接器一、连接器二,铰链轴上转动连接有连接器一和连接器二,连接器一另一端与靠背固定连接,连接器二另一端与扶手固定连接。
[0023]这种新型助老起居椅,正常行走时,通过电机一前部滚轮滚动,前部滚轮带动后部滚轮滚动,从而实现起居椅的前后左右更加省力的行走。
[0024]这种新型助老起居椅,在需要上床时,首先调节起居椅的高度。电机二带动转轴一转动,转轴一转动带动锥齿轮一传动机构运转,锥齿轮转动机构中的从动锥齿轮一转动,从动锥齿轮一转动带动转轴二转动,转轴二转动带动锥齿轮二传动机构运转,锥齿轮传动机构二中的从动锥齿轮二转动,从动锥齿轮二转动带动滚珠丝杆一转动,滚珠丝杆一转动带动螺母一上下移动,螺母一二上下移动带动升降柱上下升降,升降柱的升降以实现调节起
居椅的高度高于床。
[0025]其次升降柱上的红外感应器红外线测距定位,通过控制器自动后退靠近床,与床相配合,使得坐板位于床的正上方。
[0026]再次调节左端扶手与升降柱使得左端扶手与升降柱由固定连接调节为处于可分离状态,最后通过电机三带动同步带传动机构运转,同步带传动机构中从动带轮转动带动右端扶手柱转动,右端扶手柱旋转从而使缠绕其上的钢丝绳索逐渐松开,从而使得左端扶手、靠背可以通过铰链逐渐向右打开与右端扶手成度即一条直线,使得坐板后部、一侧部无阻碍,从而留出坐板后部和一侧部空间便于老人更加轻松、舒适的上床。
[0027]同时电机四带动转动轴逐渐旋转度,从而使滑轨向上旋转度与坐板水平,同时电机五带动齿轮传动机构运转,齿轮传动机构中主动齿轮带动转动板转动,而从动齿轮带动抬腿板转动,方便老人在上床时,腿脚无需怎么用力,腿脚直接可以平放在抬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助老起居椅,包括底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1)底部四角位置分别安装有轮架(2),所述轮架(2)安装有滚轮(3),前部的两个所述滚轮(3)与电机一(4)连接;所述底架(1)的中部安装有电机二(5),所述电机二(5)与转轴一(6)连接,所述转轴一(6)与锥齿轮组一中的主动锥齿轮一(7)固定连接,所述锥齿轮组一中的从动锥齿轮一(8)与转轴二(9)中部固定连接,所述转轴二(9)两端分别与锥齿轮组二中的主动锥齿轮二(10)固定连接,所述锥齿轮组二中的从动锥齿轮二(11)与滚珠丝杆副一中的滚珠丝杆一(12)固定连接,所述滚珠丝杆副一中的螺母一与升降柱(14)固定连接;所述底架(1)的底后部一侧固定有电机三(15),所述电机三(15)与带传动机构连接,所述带传动机构中的从动带轮(16)与扶手柱(17)固定连接,所述扶手柱(17)穿入右端扶手(18)与右端扶手(18)转动连接;所述升降柱(14)上设置有红外感应器(26);所述升降柱(14)与右端扶手(18)固定连接,升降柱(14)与左端扶手(18)可调节固定连接,所述扶手(18)另一端与铰链铰接,所述铰链另一端与靠背(20)铰接,所述左端扶手(18)上的一端设置有卡扣(21),所述卡扣(21)上固定连接有钢丝绳索(22),所述钢丝绳索(22)穿过铰链且环绕扶手(18)、靠背(20)外侧,钢丝绳索(22)另一端与扶手柱(17)上端缠绕固定连接,所述扶手(18)底部固定有坐板(23);两所述升降柱(14)上部之间可转动固定连接有抬腿机构,所述抬腿机构包括通过转动轴(24)可转动固定在两所述升降柱(14)之间的滑轨(25),一侧所述转动轴(24)与电机四连接,所述滑轨(25)上滑动连接有滑块(27),所述滑块(27)上固定有电机五(28),所述电机五(28)与齿轮传动机构连接,所述齿轮传动机构中主动齿轮(29)与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冬冬江一行苏子超翁景涛董天浩李国邦刘进京陈诚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