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交错预混旋流陶瓷燃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3672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3 10: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高效交错预混旋流陶瓷燃烧器,包括预混室,所述预混室的内侧内沿设置有环形混合喷口,所述预混室的内侧外沿设置有环形助燃风喷口,混合喷口为上旋切喷口,上旋切喷口内交错通有助燃风和煤气,使混合更加充分,助燃风喷口为直喷喷口,充当二次助燃风作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改变了原有的燃烧器喷嘴形式,使燃烧器空煤气混合更充分,燃烧更完全,实现了低碳、环保的目的。环保的目的。环保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效交错预混旋流陶瓷燃烧器


[0001]本技术涉及陶瓷燃烧器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高效交错预混旋流陶瓷燃烧器。

技术介绍

[0002]通常在公知为热风炉的邻近蓄热式加热器中进行对鼓风炉的空气预热,这些热风炉主要包括燃烧室和贮热炉身。陶瓷燃烧器设置在燃烧室的底部区域中, 助燃空气和可燃性燃料(一般为可燃气体) 被供应到陶瓷燃烧器,并且助燃空气和燃料的混合物在燃烧室中燃烧。而现有的燃烧器喷嘴形式通常为直喷型,无法使可燃性燃料达到充分燃烧,造成污染浪费。
[0003]所以本技术提供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此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技术之目的在于提供高效交错预混旋流陶瓷燃烧器。
[0005]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高效交错预混旋流陶瓷燃烧器,包括预混室,所述预混室的内侧内沿设置有环形混合喷口,所述预混室的内侧外沿设置有环形助燃风喷口。
[0006]优选的,所述混合喷口为上旋切喷口。
[0007]优选的,所述上旋切喷口内交错通有助燃风和煤气。
[0008]优选的,所述助燃风喷口为直喷喷口。
[0009]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在预混室内设置混合喷口和助燃风喷口,混合喷口为上旋切喷口,上旋切喷口内交错通有助燃风和煤气,使混合更加充分,助燃风喷口为直喷喷口,充当二次助燃风作用。本技术改变了原有的燃烧器喷嘴形式,使燃烧器空煤气混合更充分,燃烧更完全,实现了低碳、环保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技术的剖视图。
[0011]图2为图1的A

A视图。
[0012]图3为图1的B

B视图。
[0013]图中:1

预混室,2

混合喷口,3

助燃风喷口,4

上旋切喷口,5

直喷喷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4]有关本技术的前述及其他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1至附图3对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结构内容,均是以说明书附图为参考。
[0015]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各示例性的实施例。
[0016]如图1所示,高效交错预混旋流陶瓷燃烧器,包括预混室1,所述预混室1的内侧内沿设置有环形混合喷口2,所述预混室1的内侧外沿设置有环形助燃风喷口3。
[0017]如图2所示,混合喷口2为上旋切喷口4,上旋切喷口4内交错通有助燃风和煤气。在混合过程中,向上走的助燃风喷口径向在出口处与煤气喷口碰撞混合,并同旋切煤气绕预混室形成向下运运的管状旋流,从而使混合更加充分。
[0018]如图3所示,助燃风喷口3为直喷喷口5,充当二次助燃风作用。二次助燃风流量在设计时为总助燃风流量的10%

30%,因此称为弱旋流,在煤气和助燃风一次混合后没有混合充分的情况下进行二次混合。
[0019]综上所述,本技术改变了原有的燃烧器喷嘴形式,使燃烧器空煤气混合更充分,燃烧更完全,实现了低碳、环保的目的。
[0020]以上所述是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技术具体实施仅局限于此;对于本技术所属及相关
的技术人员来说,在基于本技术技术方案思路前提下,所作的拓展以及操作方法、数据的替换,都应当落在本技术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高效交错预混旋流陶瓷燃烧器,包括预混室,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混室的内侧内沿设置有环形混合喷口,所述预混室的内侧外沿设置有环形助燃风喷口;所述混合喷口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晓东樊效乐李建涛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东豫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