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干扰轨道传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3152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3 10: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干扰轨道传感器,其包括基座,基座上固定安装有钢架轨道,且基座与钢架轨道之间设置有下抗干扰机构,下抗干扰机构上固定连接有传感外箱,且传感外箱上设置有上抗干扰机构,传感外箱内固定设置有磁钢;下抗干扰机构包括分别开设于基座与钢架轨道中的通孔与凹腔,且通孔与凹腔分别滑动套装有下伸缩杆与限位板,下伸缩杆与限位板上端共同焊接有传感外箱固定相连的承重板。本申请具有利用下抗干扰机构对来自于地面的压力作用进行缓冲消耗,再利用上抗干扰机构对来自于上方位置压力作用进行缓冲消耗,以保证磁钢与感应线圈的稳定性,确保列车车轨在经过钢架轨道时可对磁钢进行精准的感应影响的效果。时可对磁钢进行精准的感应影响的效果。时可对磁钢进行精准的感应影响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抗干扰轨道传感器


[0001]本申请涉及铁路系统安全维护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抗干扰轨道传感器。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铁路运输在交通运输中的比重越来越大,逐渐成为了公共交通运输中的主力部分,为了提升铁路运输线路的运行安全程度,必须要在铁路运输线上配套设置相关的感应触发装置,抗干扰磁性传感器是一种对铁路运行列车进行自动检测的专用设备,铁路部门的各种自动化控制设备和监测仪表都要用它来驱动和触发。由申请号为CN91215537.X提出一种抗干扰轨道传感器,是一个在圆柱形或者U型的磁钢上绕感应线圈而组成的磁性感应装置,其特征是除感应线圈外另增设抗干扰线圈,使在轨道电流形成的干扰电磁场作用下,抗干扰线圈和感应线圈产生的干扰信号大小和相位接近相等。两个线圈按反相连接后,可使干扰信号基本抵消。
[0003]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虽然上述技术在采用抗干扰线圈和感应线圈经精确匹配和反向连接后,达到了使有效的感应信号基本不变、干扰的信号互相抵消的作用,但是铁路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会受到多方的外力作用,导致传感器在受力过程中缺乏足够的稳定性,也就无法保证列车车轨在经过是能够与传感器进行准确接触和感应,极易造成感应错误和遗漏,从而对列车运行产生安全威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外力对铁路上的传感器具有干扰影响的难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抗干扰轨道传感器。
[0005]本申请提供一种抗干扰轨道传感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抗干扰轨道传感器,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固定安装有钢架轨道,且基座与钢架轨道之间设置有下抗干扰机构,所述下抗干扰机构上固定连接有传感外箱,且传感外箱上设置有上抗干扰机构,所述传感外箱内固定设置有磁钢,且磁钢上均匀套设有感应线圈;
[0007]所述下抗干扰机构包括分别开设于基座与钢架轨道中的通孔与凹腔,且通孔与凹腔分别滑动套装有下伸缩杆与限位板,所述下伸缩杆与限位板上端共同焊接有传感外箱固定相连的承重板,所述下伸缩杆上固定套设有一弹簧,且限位板中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钢架轨道中可拆装地安装有与限位槽相适配的限位螺栓;
[0008]所述上抗干扰机构包括滑动套设于传感外箱上端位置的上伸缩杆,且上伸缩杆上分别连接有承压板与牵动轴,所述上伸缩杆上固定套设有二弹簧,且传感外箱中固定安装有活动活动套设牵动轴的水箱。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基座与钢架轨道之间设置下抗干扰机构与上抗干扰机构,通过下抗干扰机构可对来自于地面的作用力进行缓冲消耗,使得由承重板支撑的传感外箱在外力冲击作用下保持平稳;通过上抗干扰机构可对来自于列车车轨的压力作用进行缓冲防护,使得牵动轴可在水箱中进行摇摆,以利用水体的流动性维持传感外箱上端位
置的稳定。
[0010]可选的,所述基座与钢架轨道之间连接有锁紧螺钉,且钢架轨道通过锁紧螺钉可拆装地位于基座上端位置。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钢架轨道可固定安装于基座上,保证钢架轨道上的列车车轨可对传感外箱中的磁钢进行作用。
[0012]可选的,所述通孔开设于基座上端位置,且凹腔开设于钢架轨道下端位置,所述下伸缩杆与限位板均水平对应地垂直设置。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下伸缩杆与限位板可对承重板进行弹性支撑,以保证承重板在基座上的水平稳定性。
[0014]可选的,所述一弹簧位于下伸缩杆上端位置,且限位槽垂直开设于限位板位于凹腔内的下端位置。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一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可使得下伸缩杆上下移动,而在限位螺栓的限位作用下可对承重板进行导向限位,确保承重板在外力作用下支撑传感外箱进行平稳的上下移动。
[0016]可选的,所述上伸缩杆垂直设置,且二弹簧位于上伸缩杆上端位置。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二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可使得上伸缩杆在传感外箱上端位置中上下伸缩移动,以对来自于列车车轨的压力进行缓冲防护。
[0018]可选的,所述承压板与上伸缩杆延伸出传感外箱外的上端水平连接,且牵动轴上伸缩杆位于传感外箱内的下端销轴连接,所述磁钢与感应线圈位于水箱下方位置。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传感外箱对来自于上下两个方向的外力具有缓冲防护,以保证磁钢与感应线圈的稳定性,而列车车轨在经过钢架轨道时可对磁钢进行精准的感应作用。
[0020]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1]在基座上设置用以支撑的列车车轨的钢架轨道,并在基座与钢架轨道之间设置下抗干扰机构与上抗干扰机构,利用下抗干扰机构对来自于地面的压力作用进行缓冲消耗,再利用上抗干扰机构对来自于上方位置压力作用进行缓冲消耗,以保证磁钢与感应线圈的稳定性,确保列车车轨在经过钢架轨道时可对磁钢进行精准的感应影响。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抗干扰轨道传感器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抗干扰轨道传感器的下伸缩杆、限位板与承重板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4]图3是抗干扰轨道传感器的A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5]图4是抗干扰轨道传感器的B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6]附图标记说明:1、基座;2、钢架轨道;3、锁紧螺钉;4、下抗干扰机构;41、通孔;42、凹腔;43、下伸缩杆;44、限位板;45、承重板;46、一弹簧;47、限位槽;48、限位螺栓;5、传感外箱;6、上抗干扰机构;61、上伸缩杆;62、承压板;63、牵动轴;64、二弹簧;65、水箱;7、磁钢;8、感应线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结合附图1

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8]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抗干扰轨道传感器,包括基座1,基座1固定安装于地面上,基座1上固定安装有钢架轨道2,钢架轨道2用以支撑列车车轨进行移动,且基座1与钢架轨道2之间设置有下抗干扰机构4,下抗干扰机构4上固定连接有传感外箱5,且传感外箱5上设置有上抗干扰机构6,传感外箱5内固定设置有磁钢7,且磁钢7上均匀套设有感应线圈8,感应线圈8采用螺旋式结构,此为该技术所属领域的成熟技术手段,故不赘述;
[0029]下抗干扰机构4包括分别开设于基座1与钢架轨道2中的通孔41与凹腔42,且通孔41与凹腔42分别滑动套装有下伸缩杆43与限位板44,下伸缩杆43与限位板44上端共同焊接有传感外箱5固定相连的承重板45,下伸缩杆43上固定套设有一弹簧46,且限位板44中开设有限位槽47,钢架轨道2中可拆装地安装有与限位槽47相适配的限位螺栓48,利用限位螺栓48可对上下移动的限位板44进行导向限位,确保限位板44进行直线式的上下移动,同时对承重板45与传感外箱5进行限位,在一弹簧46的弹力作用下可使得传感外箱5上下移动,从而为传感装置提供缓冲消耗;
[0030]上抗干扰机构6包括滑动套设于传感外箱5上端位置的上伸缩杆61,且上伸缩杆61上分别连接有承压板62与牵动轴6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干扰轨道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所述基座(1)上固定安装有钢架轨道(2),且基座(1)与钢架轨道(2)之间设置有下抗干扰机构(4),所述下抗干扰机构(4)上固定连接有传感外箱(5),且传感外箱(5)上设置有上抗干扰机构(6),所述传感外箱(5)内固定设置有磁钢(7),且磁钢(7)上均匀套设有感应线圈(8);所述下抗干扰机构(4)包括分别开设于基座(1)与钢架轨道(2)中的通孔(41)与凹腔(42),且通孔(41)与凹腔(42)分别滑动套装有下伸缩杆(43)与限位板(44),所述下伸缩杆(43)与限位板(44)上端共同焊接有传感外箱(5)固定相连的承重板(45),所述下伸缩杆(43)上固定套设有一弹簧(46),且限位板(44)中开设有限位槽(47),所述钢架轨道(2)中可拆装地安装有与限位槽(47)相适配的限位螺栓(48);所述上抗干扰机构(6)包括滑动套设于传感外箱(5)上端位置的上伸缩杆(61),且上伸缩杆(61)上分别连接有承压板(62)与牵动轴(63),所述上伸缩杆(61)上固定套设有二弹簧(64),且传感外箱(5)中固定安装有活动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亚晨蔡丹妮
申请(专利权)人:海宁德科隆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