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堵塞的气胸引流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3105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3 10: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防堵塞的气胸引流管,包括引流管本体,所述引流管本体的一端圆周外壁开设有侧孔,所述引流管本体的圆周外壁固定连接有气囊本体,所述引流管本体的顶部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一侧插接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一端插接有密封塞,所述连接管远离所述进气管的一端与所述气囊本体相接通,所述引流管本体的圆周外壁设置有卡扣组件,所述引流管本体的内部设置有用于防止其堵塞的搅拌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皮肤外侧设置的卡扣组件进行固定,避免对患者进行缝针操作;通过设置在引流管本体内部的搅拌组件和侧孔,能够有效避免引流管本体发生堵塞。能够有效避免引流管本体发生堵塞。能够有效避免引流管本体发生堵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堵塞的气胸引流管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为一种防堵塞的气胸引流管。

技术介绍

[0002]气胸是指气体进入胸膜腔,造成积气状态,称为气胸。多因肺部疾病或外力影响使肺组织和脏层胸膜破裂,或靠近肺表面的细微气肿泡破裂,肺和支气管内空气逸入胸膜腔。对于气胸或液胸患者,采用胸腔穿刺,抽气、抽液是传统的治疗方法。
[0003]目前,临床上传统的气胸或液气胸引流管置入需切开较大创口,组织分离范围较大,容易形成皮下气肿,同时现有的气胸引流管容易脱落需要缝针固定,增加了患者的手术难度,且现有的气胸引流管在进行引流时容易发生堵塞,从而导致对患者的引流工作无法顺利进行,不能满足医护人员的手术需求。因此,亟需一种防堵塞的气胸引流管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上述
技术介绍
中所提到的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为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堵塞的气胸引流管。
[0005]本技术通过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克服以上技术问题,具体为:
[0006]一种防堵塞的气胸引流管,包括引流管本体,所述引流管本体的一端圆周外壁开设有侧孔,所述引流管本体的圆周外壁固定连接有气囊本体,所述引流管本体的顶部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一侧插接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一端插接有密封塞,所述连接管远离所述进气管的一端与所述气囊本体相接通,所述引流管本体的圆周外壁设置有卡扣组件,所述引流管本体的内部设置有用于防止其堵塞的搅拌组件。
[0007]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卡扣组件包括套接在所述引流管本体圆周外壁的套环,所述套环由弹性材料制成,所述套环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一侧插接有套筒,所述套筒的两端均插接有抽拉杆,所述抽拉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夹持板,所述抽拉杆的圆周外壁套接有弹簧。
[0008]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抽拉杆的圆周外壁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数目为两组,两组所述限位板的直线距离大于所述套筒的内径。
[0009]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搅拌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引流管本体圆周内壁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远离所述引流管本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圆周内壁固定连接有转动柱,所述转动柱的圆周外壁固定连接有搅拌叶,所述搅拌叶在所述转动柱的圆周外壁成等距离分布。
[0010]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搅拌叶的一侧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在所述搅拌叶的一侧外壁呈等距离分布。
[0011]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侧孔的横截面为等腰梯形。
[0012]采用以上结构后,本技术相较于现有技术,具备以下优点:在进行引流操作时所需创口较小,从而使得皮下组织分离范围小;引流管外壁设置有气囊本体,从而使得引流管本体在进行引流操作时不易脱出,且拉紧后不易形成皮下气肿,当医护人员放空气囊本体后取出方便;通过皮肤外侧设置的卡扣组件进行固定,避免对患者进行缝针操作;通过设置在引流管本体内部的搅拌组件和侧孔,能够有效避免引流管本体发生堵塞。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的引流管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引流管本体;2、侧孔;3、气囊本体;4、套环;5、连接管;6、固定槽;7、进气管;8、密封塞;9、抽拉杆;10、限位板;11、套筒;12、夹持板;13、弹簧;14、连接板;15、转动柱;16、搅拌叶;17、通孔;18、轴承;19、固定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请参阅图1~4,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防堵塞的气胸引流管,包括引流管本体1,引流管本体1的一端圆周外壁开设有侧孔2,引流管本体1的圆周外壁固定连接有气囊本体3,引流管本体1的顶部开设有固定槽6,固定槽6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管5,连接管5的一侧插接有进气管7,进气管7的一端插接有密封塞8,连接管5远离进气管7的一端与气囊本体3相接通,引流管本体1的圆周外壁设置有卡扣组件,引流管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用于防止其堵塞的搅拌组件;
[0020]通过本装置可以在进行引流操作时所需创口较小,从而使得皮下组织分离范围小;通过引流管本体1外壁设置的气囊本体3,可以使引流管本体在1进行引流操作时不易脱出,且拉紧后不易形成皮下气肿,当医护人员放空气囊本体3后取出方便;通过皮肤外侧设置的卡扣组件进行固定,避免对患者进行缝针操作;通过设置在引流管本体1内部的搅拌组件和侧孔2,能够有效避免引流管本体1发生堵塞,引流管本体1靠近侧孔2的内端为圆钝结构。
[0021]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卡扣组件包括套接在引流管本体1圆周外壁的套环4,套环4由弹性材料制成,套环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4,连接板14的一侧插接有套筒11,套筒11的两端均插接有抽拉杆9,抽拉杆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夹持板12,抽拉杆9的圆周外壁套接有弹簧13;
[0022]在医护人员需要对引流管本体1进行固定时,可以首先通过进气管7向气囊本体3注入液体或气体形成胸前内侧固定,通过移动套环4来将卡扣组件整体移动至合适位置,同时由于套环4由弹性材料制成,因此在调节之后可以紧紧贴附在引流管本体1的圆周外壁
上,形成胸壁外侧固定,随后医护人员可以抽动抽拉杆9并靠近患者的皮肤外侧,最后医护人员松开抽拉杆9,此时套接在抽拉杆9圆周外壁的弹簧13迅速恢复形变,从而能够使两组夹持板12紧紧的将患者的皮肤夹住,从而方便了医护人员对引流管本体1的固定,避免了传统的缝针操作。
[0023]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抽拉杆9的圆周外壁固定连接有限位板10,限位板10的数目为两组,两组限位板10的直线距离大于套筒11的内径;
[0024]通过设置在抽拉杆9圆周外壁的限位板10,同时两组限位板10的直线距离大于套筒11的内径,可以有效的避免抽拉杆9由于弹簧13的弹力从套筒11一端滑出的情况发生。
[0025]在本技术的又一个实施例中,搅拌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引流管本体1圆周内壁的固定杆19,固定杆19远离引流管本体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轴承18,轴承18的圆周内壁固定连接有转动柱15,转动柱15的圆周外壁固定连接有搅拌叶16,搅拌叶16在转动柱15的圆周外壁成等距离分布;
[0026]在引流管本体1进行引流工作时,进入引流管本体1内部的液体会冲击搅拌叶16使其转动,在搅拌叶16转动的过程中可以有效的避免引流管本体1一端出现堵塞的情况发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堵塞的气胸引流管,包括引流管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本体(1)的一端圆周外壁开设有侧孔(2),所述引流管本体(1)的圆周外壁固定连接有气囊本体(3),所述引流管本体(1)的顶部开设有固定槽(6),所述固定槽(6)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管(5),所述连接管(5)的一侧插接有进气管(7),所述进气管(7)的一端插接有密封塞(8),所述连接管(5)远离所述进气管(7)的一端与所述气囊本体(3)相接通,所述引流管本体(1)的圆周外壁设置有卡扣组件,所述引流管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用于防止其堵塞的搅拌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堵塞的气胸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组件包括套接在所述引流管本体(1)圆周外壁的套环(4),所述套环(4)由弹性材料制成,所述套环(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4),所述连接板(14)的一侧插接有套筒(11),所述套筒(11)的两端均插接有抽拉杆(9),所述抽拉杆(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夹持板(12),所述抽拉杆(9)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都刚
申请(专利权)人:简阳市中医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