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小组织用的包埋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3035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3 10: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微小组织用的包埋盒,包括盒体和盒盖,所述盒体与所述盒盖上均分别开设有若干通孔,所述盒盖与所述盒体转动连接以盖合或打开所述所述盒体,所述盒体的内侧设置有单侧开口的笼体,所述笼体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脱水孔;所述笼体的内侧表面以及所述盒盖对应盖合所述笼体开口的表面,均分别覆盖有丝网,所述丝网的网眼面积小于所述脱水孔的面积;所述笼体的内侧上端固设有尖钩,所述尖钩的尖端朝向所述笼体的内侧,且倾斜向下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解决了微小组织通过通孔遗失的问题,能够简单快速地将微小组织从取样针上剥离,并使微小组织位于笼体内,大大方便了微小组织转放的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小组织用的包埋盒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微小组织用的包埋盒。

技术介绍

[0002]组织包埋盒是一种医用耗材,包括盒体和盒盖,在病理科用于病检组织取材后进行脱水、浸蜡和包埋。现有的包埋盒通常是匹配数毫米直径大小的组织使用的,但是医学上常会遇到一些小于1毫米的微小组织,特别是一些内镜活检钳取下的组织,小于0.5毫米的也很常见,对于这些微小组织,现有的包埋盒使用起来主要存在两点问题:一、取样针从送检瓶内挑出微小组织后,由于微小组织的粘附作用,很难从取样针上转移到包埋盒内,目前常用擦镜纸把取样针上的微小组织粘附后再连同擦镜纸一起放入包埋盒内,这样操作比较麻烦,由于擦镜纸有一定的弹性,粘附微小组织时稍不小心还容易把微小组织弹飞导致遗失;二、包埋盒的通孔比较大,脱水过程中,微小组织很容易从通孔逃逸丢失,目前需先用纱布或滤纸将组织包起来,再放入包埋盒后扣上盖子进行脱水处理,完成后再将小包打开进行包埋,这样不仅费时费力,还会影响脱水效果,甚至容易使组织与棉絮纠缠在一起,后期难以分离,影响结果判断。目前已有一些针对微小组织设计的包埋盒,如申请号为CN202020497822.6的中国技术,一种活检小组织包埋盒,但是此类包埋盒也只是针对微小组织容易遗失而进行设计的,对将微小组织从取样针上转放到包埋盒内并没有实际性帮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小组织用的包埋盒,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4]一种微小组织用的包埋盒,包括盒体和盒盖,所述盒体与所述盒盖上均分别开设有若干通孔,所述盒盖与所述盒体转动连接以盖合或打开所述所述盒体,所述盒体的内侧设置有单侧开口的笼体,所述笼体的开口朝向与所述盒体的开口朝向一致,所述笼体的开口与所述盒体的开口平齐,所述笼体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脱水孔,所述脱水孔穿设所述笼体的内外两侧;所述笼体的内侧表面以及所述盒盖对应盖合所述笼体开口的表面,均分别覆盖有丝网,所述丝网的网眼面积小于所述脱水孔的面积;所述笼体的内侧上端固设有尖钩,所述尖钩的尖端朝向所述笼体的内侧,且倾斜向下设置。
[0005]优选地,所述尖钩至少设置两个,若干所述尖钩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
[0006]优选地,所述笼体的内侧上端还固设有刮板,所述刮板的长度方向水平设置,所述刮板的宽度方向朝向所述笼体的内侧,且倾斜向下设置。
[0007]优选地,所述笼体的内侧底面覆盖固设有擦镜纸。
[0008]优选地,所述笼体的上端端部边缘覆盖有软胶垫。
[0009]优选地,所述笼体为长方体结构。
[0010]优选地,所述笼体位于所述盒体内侧的中部。
[0011]综上,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本技术通过笼体及笼体上的丝网的设置,有效解决了微小组织通过通孔遗失的问题,免去了用纱布包裹微小组织的麻烦;通过尖钩、刮板、擦镜纸的设置,能够简单快速地将微小组织从取样针上剥离,并使微小组织位于笼体内,大大方便了微小组织转放的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进一步减少组织遗失的可能。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0014]图2是图1中笼体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0015]其中:1

盒体、2

盒盖、3

通孔、4

笼体、41

脱水孔、42

尖钩、43

刮板、44

擦镜纸、45

软胶垫、5

丝网。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部件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7]请参阅图1

图2,在本技术的一种较佳实施方式中,一种微小组织用的包埋盒,包括盒体1和盒盖2,盒体1与盒盖2上均分别开设有若干通孔3,盒盖2与盒体1转动连接以盖合或打开盒体1,盒体1的内侧设置有单侧开口的笼体4,笼体4的开口朝向与盒体1的开口朝向一致,笼体4的开口与盒体1的开口平齐,笼体4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脱水孔41,脱水孔41穿设笼体4的内外两侧,脱水孔41的作用与通孔3的作用相同;笼体4的内侧表面以及盒盖2对应盖合笼体4开口的表面,均分别覆盖有丝网5,丝网5的网眼面积小于脱水孔41的面积,丝网5的网眼在0.05mm至0.08mm之间为宜,网眼太大,可能会使微小组织遗失,网眼太小,对脱水溶液和腊液的进出速度会有一定影响;笼体4的内侧上端固设有尖钩42,尖钩42的尖端朝向笼体4的内侧,且倾斜向下设置。
[0018]使用时,将取样针上的微小组织放到尖钩42的尖端,使取样针往与尖钩42尖端朝向相反的方向运动,即可轻松地将微小组织从取样针上剥离,由于尖钩42的尖端是朝向笼体4内侧的,通过尖钩42剥离下来的微小组织即直接位于笼体4内侧,由于在后期还需要将该组织从笼体4内取出以制作蜡块,因此,该组织落入笼体4底部或挂在尖钩42上都是可以的,此时盖上盒盖2,即可进行脱水等操作,丝网5将微小组织阻挡在笼体4内,有效解决脱水过程中微小组织通过通孔3遗失的问题。
[0019]本实施例的笼体4设计为长方体结构,其整体形状与盒体1的内部形状相近,符合检测员的使用习惯,笼体4位于盒体1内侧的中部,远离手部与盒体1的接触位置,减少手部对组织转放的阻挡,方便将组织转移到笼体4内。笼体4以及尖钩42的材料与盒体1相同,方便生产时一体成型。由于盒体1通常为塑料材质制作,质地较软,且尖钩42的体积很小,生产
或使用过程中,尖钩42容易变形,为减少尖钩42变形影响使用的概率,优选地,尖钩42至少设置两个,若干尖钩42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当其中一个尖钩42意外变形,另外的尖钩42仍然可以使用。
[0020]临床上会存在部分比较坚硬的组织,比如骨质组织,此类组织可以用钢制的取样针挑取,但塑料制作的尖钩42质地较软,会存在无法将组织从取样针上勾下的情况,针对此类组织,优选地,笼体4的内侧上端还固设有刮板43,刮板43的长度方向水平设置,刮板43的宽度方向朝向笼体4的内侧,且倾斜向下设置,相同材料下,刮板43的结实度远优于尖钩42尖端,当微小组织的质地较硬,不适于用尖钩42取下时,可以将微小组织置于刮板43的下方,取样针接触刮板43,向上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小组织用的包埋盒,包括盒体和盒盖,所述盒体与所述盒盖上均分别开设有若干通孔,所述盒盖与所述盒体转动连接以盖合或打开所述盒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的内侧设置有单侧开口的笼体,所述笼体的开口朝向与所述盒体的开口朝向一致,所述笼体的开口与所述盒体的开口平齐,所述笼体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脱水孔,所述脱水孔穿设所述笼体的内外两侧;所述笼体的内侧表面以及所述盒盖对应盖合所述笼体开口的表面,均分别覆盖有丝网,所述丝网的网眼面积小于所述脱水孔的面积;所述笼体的内侧上端固设有尖钩,所述尖钩的尖端朝向所述笼体的内侧,且倾斜向下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小组织用的包埋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尖钩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涛宋丽春刘丽丽韦永利刘洁
申请(专利权)人:融安县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