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融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2861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3 10: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融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和沿所述主体滑动的支撑件;所述主体上沿所述支撑件滑动方向设置有第一齿件;所述支撑件上设置有防退的第二齿件;所述第二齿件啮合所述第一齿件。解决了现有方案中融合器体积较大,从而在术中需要切割较大的创口,这将不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的问题。不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的问题。不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融合器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融合器。

技术介绍

[0002]椎间盘位于脊柱中的相邻椎体之间,椎间盘能够帮助稳固脊柱并且帮助分配椎体之间的力。椎间盘随着年龄的增长容易发生由创伤、疾病等引起的移位或损坏。椎间融合器针对脊柱疾病有较好的疗效,其操作简单,使用方便,融合率高,无植骨融合的并发症,现已经普遍应用与临床。
[0003]现有方案采用的方式是将一个或者多个椎间融合器填入椎间盘内,有效地撑开并恢复椎间隙高度,使上下椎体融合。为了确保术后两个腰椎节段之间有良好的初始稳定性,往往需要植入体积较大的融合器,在融合器植入过程中,由于融合器体积较大,从而在术中需要切割较大的创口,这将不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变得至关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融合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融合器体积较大,从而在术中需要切割较大的创口,这将不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融合器;
[0007]包括主体和沿所述主体滑动的支撑件;所述主体上沿所述支撑件滑动方向设置有第一齿件;所述支撑件上设置有防退的第二齿件;所述第二齿件啮合所述第一齿件。
[0008]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主体上开设有第一滑动面;所述第一滑动面向融合支撑部延伸;所述第一齿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动面上;所述第二齿件设置在所述支撑件上靠近所述第一滑动面的位置。
[0009]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主体上沿所述支撑件滑动方向开设有滑动槽;所述支撑件上设置有滑动件;所述滑动件沿所述滑动槽内滑动。
[0010]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滑动面开设在所述主体上所述滑动槽两侧;所述第一滑动面沿所述支撑件滑动方向逐渐向上延伸。
[0011]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滑动槽两侧开设有限制槽;所述滑动件两侧设置有限制件;所述限制件嵌入所述限制槽。
[0012]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限制槽沿所述支撑件滑动方向逐渐向上延伸;所述限制件沿所述支撑件滑动方向逐渐向上延伸。
[0013]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限制槽为三角形;所述限制件为三角形。
[0014]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滑动面开设在所述滑动槽内两侧。
[0015]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还包括开口;所述开口开设在所述滑动件上靠近所述滑动槽的一端。
[0016]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还包括齿形;所述齿形开设在所述主体靠近融合支撑部的一面和/或所述支撑件靠近融合支撑部的一面。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如下:(1)融合器放置在融合支撑部位置后,再推动支撑件沿主体滑动,改变融合器的高度,缩小了融合支撑部创口,方便融合器的放入;(2)通过三角形的限制件沿三角形的限制槽内滑动,使得支撑件可以沿主体平稳的滑动;(3)融合支撑部为人体椎间盘位置或人体脊椎位置,融合器放置在融合支撑部位置,融合器撑开后齿形顶住融合支撑部,增加了融合支撑部的接触面积,不会导致融合器的错位和松动;(4)融合器放置在融合支撑部位置后,向右推动支撑件,支撑件沿第一滑动面从左向右逐渐向上滑动,限制件沿滑动槽从左向右逐渐向上滑动,限制件沿限制槽从左向右逐渐向上滑动,支撑件靠近融合支撑部后,停止推动支撑件,第二齿件相互第一齿件啮合,防止支撑件向左滑动,实现支撑件的防退功能,使得融合器牢靠的支撑在融合支撑部的位置;(5)融合器放置在融合支撑部位置后,向上推动支撑件和滑动件,滑动件沿第一滑动面向上滑动,支撑件靠近融合支撑部后,停止推动支撑件,第二齿件相互第一齿件啮合,防止支撑件向下滑动,实现支撑件的防退功能,使得融合器牢靠的支撑在融合支撑部的位置;(6)通过开口,使得滑动件可以向内收缩,方便支撑件的上下移动。
附图说明
[0018]图1示出了本技术第一实施例融合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示出了本技术第一实施例融合器的左视结构图。
[0020]图3示出了本技术第二实施例融合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示出了本技术第二实施例融合器的左视结构图。
[0022]附图中标记:1、主体;11、第一齿件;12、滑动槽;13、第一滑动面;14、限制槽;2、支撑件;21、第二齿件;22、滑动件;23、限制件;24、开口;3、齿形。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提出的装置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要说明的是,附图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请参阅附图。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能涵盖的范围内。
[0024]第一实施例:
[0025]图1示出了本技术第一实施例融合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技术第一实施例融合器的左视结构图。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融合器。图中X的方向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的上端,图中Y的方向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的右端。
[0026]融合器包括主体1和沿主体1滑动的支撑件2。主体1上沿支撑件2滑动方向设置有
第一齿件11。支撑件2上设置有防退的第二齿件21。第二齿件21啮合第一齿件11。
[0027]主体1上开设有第一滑动面13。第一滑动面13向融合支撑部延伸。第一齿件11设置在第一滑动面13上。第二齿件21设置在支撑件2上靠近第一滑动面13的位置。
[0028]主体1上沿支撑件2滑动方向开设有滑动槽12。支撑件2上设置有滑动件22。滑动件22沿滑动槽12内滑动。
[0029]滑动槽12开设在主体1的上表面。滑动件22设置在支撑件2的下表面。滑动件22的上端连接支撑件2。滑动件22的下端嵌入滑动槽12内。
[0030]第一滑动面13开设在主体1上滑动槽12两侧。第一滑动面13沿支撑件2滑动方向逐渐向上延伸。
[0031]第一滑动面13开设在主体1上表面滑动槽12两侧的前后两侧。第一滑动面13从左向右逐渐向上延伸。
[0032]第一齿件11设置在第一滑动面13上。第二齿件21设置在支撑件2下表面滑动件22的前后两侧。
[0033]滑动槽12两侧开设有限制槽14。滑动件22两侧设置有限制件23。限制件23嵌入限制槽14。
[0034]限制槽14沿支撑件2滑动方向逐渐向上延伸。限制件23沿支撑件2滑动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融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和沿所述主体滑动的支撑件;所述主体上沿所述支撑件滑动方向设置有第一齿件;所述支撑件上设置有防退的第二齿件;所述第二齿件啮合所述第一齿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上开设有第一滑动面;所述第一滑动面向融合支撑部延伸;所述第一齿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动面上;所述第二齿件设置在所述支撑件上靠近所述第一滑动面的位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上沿所述支撑件滑动方向开设有滑动槽;所述支撑件上设置有滑动件;所述滑动件沿所述滑动槽内滑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面开设在所述主体上所述滑动槽两侧;所述第一滑动面沿所述支撑件滑动方向逐渐向上延伸。5.如权利要求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束辉王秀丽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倍达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