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林锋专利>正文

一种脊柱微创椎间融合器导向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61444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1: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脊柱微创椎间融合器导向器,包括第一导向件和第二导向件,所述第一导向件和第二导向件对称设置,并形成一导向槽,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为所述导向槽的两侧壁;所述第一导向件、第二导向件的尾部相互铰接设置,所述导向槽的宽度从尾部往头部方向缩小设置,且第一导向件和第二导向件的尾部上具有供其头部相互张开的让位缺口,当融合器通过尾部宽处往头部窄处滑动时,会使第一导向件和第二导向件的头部分离而撑开,以解决现有融合器置入时操作难度高的问题。合器置入时操作难度高的问题。合器置入时操作难度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脊柱微创椎间融合器导向器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脊柱微创椎间融合器导向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身体的病变或是长期在办公室久坐,容易造成脊柱退行性疾病。其中常见的脊柱退行性疾病有椎间盘退行性变、椎管狭窄、脊椎滑脱、压迫脊髓或神经根,这些疾病常需手术治疗,彻底解除压迫,恢复脊椎生理曲度,保障脊柱稳定。
[0003]现有的治疗手段通常采用椎间融合器,椎间融合器针对以上脊柱疾病有较好的疗效。其中脊柱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组织损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目前已经发展相对成熟,但由于现有的镜下融合手术还存有操作复杂且大,部分操作为盲视野操作,容易损伤神经根,导致严重并发症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脊柱微创椎间融合器导向器,以解决现有融合器置入时操作难度高的问题。
[0005]具体方案如下:
[0006]一种脊柱微创椎间融合器导向器,包括第一导向件和第二导向件,所述第一导向件为“L”形的板件,其具有第一底板以及第一侧板,所述第二导向件为“L”形的板件,其具有第二底板以及第二侧板;将第一、第二导向件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定义为头部和尾部;所述第一导向件和第二导向件对称设置,并形成一导向槽,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为所述导向槽的两侧壁;所述第一导向件、第二导向件的尾部相互铰接设置,所述导向槽的宽度从尾部往头部方向缩小设置,且第一导向件和第二导向件的尾部上具有供其头部相互张开的让位缺口,当融合器通过尾部宽处往头部窄处滑动时,会使第一导向件和第二导向件的头部分离而撑开。
[0007]进一步的,所述让位缺口位于第一底板、第二底板的尾部上,所述让位缺口内还设置有一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作用于第一底板、第二底板的尾部,以对第一导向件和第二导向件产生让其头部相闭合的弹力。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底板、第二底板都包括由尾部往头部方向延伸的第一部分和位于头部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的宽度由尾部往头部依序减小,第二部分等宽设置。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在对应第二部分的内壁上分别具有一沿其长度方向开设的凹槽。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的外壁头部上均设置有一阻挡块。
[0011]本技术提供的脊柱微创椎间融合器导向器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提供的脊柱微创椎间融合器导向器通过铰接设置的第一、第二导向件实现宽度从尾部往头部方向缩小设置的导向槽,而当融合器通过尾部宽处往头部窄处滑动时,会使第一导向件、第二导向件的头部分离达到撑开的效果,导向器置入椎间融合器可以避开神
经根及硬膜,安全有效的阻挡住神经根保护神经根,在安全范围内操作,减少操作过程当中忙事业操作造成的神经根损伤,可以减少手术中透视时间,操作更简单更安全,可以为外科医生减少大量的手术时间。
附图说明
[0012]图1示出了脊柱微创椎间融合器导向器头部闭合状态下的示意图。
[0013]图2示出了脊柱微创椎间融合器导向器头部张开状态下的示意图。
[0014]图3示出了脊柱微创椎间融合器导向器背面的示意图。
[0015]图4示出了脊柱微创椎间融合器导向器的侧视图。
[0016]图5示出了现有的植骨工具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技术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技术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技术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0018]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9]如图1

图4所示的,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脊柱微创椎间融合器导向器,包括第一导向件11和第二导向件21。其中,第一导向件11为“L”形的板件,其具有第一底板111以及第一侧板112,第一侧板112位于第一底板111宽度方向的一侧;第二导向件21为“L”形的板件,其具有第二底板211以及第二侧板212,第二侧板212位于第二底板211宽度方向的一侧。为了便于描述,将第一、第二导向件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定义为头部和尾部,图1、图2中的尾部为右端、头部为左端。
[0020]第一导向件11和第二导向件21对称设置,从而形成一导向槽30,且第一导向件11的第一侧板112和第二导向件21的第二侧板212作为该导向槽30的两侧壁。第一导向件11和第二导向件21的尾部相互铰接设置,第一导向件11和第二导向件21相互形成的导向槽30的宽度从尾部往头部方向缩小设置,且第一导向件11和第二导向件21的尾部上具有供其头部相互张开的让位缺口31,以使该导向器形成头部宽度小、尾部宽度大的结构,便于术中的插入,并且在术中保护神经根,而当融合器通过尾部宽处往头部窄处滑动时,会使第一导向件11和第二导向件21的头部分离达到撑开的效果,导向器置入椎间融合器可以避开神经根及硬膜,安全有效的阻挡住神经根保护神经根,在安全范围内操作,减少操作过程当中忙事业操作造成的神经根损伤,可以减少手术中透视时间,操作更简单更安全,可以为外科医生减少大量的手术时间。
[0021]在本实施例中,让位缺口31位于第一底板111、第二底板211相向侧的尾部上,并且让位缺口31内还设置有一弹性件4,该弹性件4的两端分别作用于第一底板111、第二底板211的尾部,以对第一导向件11和第二导向件21产生让其头部相闭合的弹力,从而在融合器通过尾部宽处往头部窄处滑动时提供相当的阻力,以在术中提高融合器滑动中的手感,更便于融合器在术中的置入。
[002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底板111、第二底板211都包括由尾部往头部方向延伸的第一
部分和位于头部的第二部分,其中第一部分的宽度由尾部往头部依序减小,第二部分等宽设置,以便于融合器在该导向器上的滑动。
[0023]优选的,第一侧板112、第二侧板212在对应第二部分的内壁上分别具有一沿其长度方向开设的凹槽32,该凹槽32可以配合如图5所示的植骨工具的内芯使用,实现对该导向器的定位导向的作用,可以安全有效的将人工骨或自体碎骨植入椎间隙内,较以往的植骨安全、方便、有效。
[002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侧板112、第二侧板212外壁的头部上均设置有一阻挡块5,该阻挡块5可以防止导向器在术中植入过深,达到限位的效果。
[0025]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技术,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技术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脊柱微创椎间融合器导向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导向件和第二导向件,所述第一导向件为“L”形的板件,其具有第一底板以及第一侧板,所述第二导向件为“L”形的板件,其具有第二底板以及第二侧板;将第一、第二导向件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定义为头部和尾部;所述第一导向件和第二导向件对称设置,并形成一导向槽,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为所述导向槽的两侧壁;所述第一导向件、第二导向件的尾部相互铰接设置,所述导向槽的宽度从尾部往头部方向缩小设置,且第一导向件和第二导向件的尾部上具有供其头部相互张开的让位缺口,当融合器通过尾部宽处往头部窄处滑动时,会使第一导向件和第二导向件的头部分离而撑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微创椎间融合器导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林锋叶宏陆成武黄建平曾昭坎
申请(专利权)人:王林锋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