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载波通信方法及其通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52702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多载波通信方法以及该方法所使用的多载波通信装置,为改善多载波信号纠错率,在不仅在时间轴方向而且也在频率轴方向配置经纠错编码处理后生成的代码块时,根据多载波信号的实际接收状态以代码块为单位对配置进行调整。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的方法包括:编码处理步骤,对多载波信号进行纠错编码处理;发送步骤,将进行过纠错编码处理的所述多载波信号进行发送;接收步骤,接收已发送的所述多载波信号;分析步骤,根据已接收的所述多载波信号进行接收状态分析;以及调整配置步骤,根据所述分析步骤中的分析结果,对经过纠错编码处理后生成的代码块的配置进行调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多载波通信方法及多载波通信装置。
技术介绍
过去,在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码分多址)通信系统中,通过进行二维扩频来提高接收性能的技术,已被记载在例如未经审查的日本专利公报第2000-332724号中。这个未经审查的日本专利公报第2000-332724号所记述的技术,在OFDM/CDMA通信系统中,为了减少扩频码之间正交性的损失而产生的代码间干扰,不仅将扩频码片配置在时间轴方向,而且也配置在频率轴方向。但是,该未经审查的日本专利公报第2000-332724号所记述的技术意图是防止OFDM/CDMA通信系统中扩频码之间的正交性损失的,所以存在不使用扩频码片的CDMA通信方案以外的多载波通信无法利用该技术的问题。而且,由于在未经审查的日本专利公报第2000-332724号中所记述的技术是以每个扩频码片的频率选择性衰减的影响作为问题研究的,所以对于比扩频码片要长得多的码元,即使采取和扩频码片同样的二维配置,是否能同样有效也是有疑问的。此外,多载波通信通常要对多载波信号进行特播(turbo)编码或卷积编码等纠错编码处理,所以二维配置码元的情况下,必须考虑要以经过纠错编码处理后生成的代码块为单位进行配置。因此,二维配置代码块的情况下,不仅需要考虑频率选择性衰减的影响,还需要考虑多路径衰减的影响。可是,一般情况下,turbo码或卷积码等纠错编码的差错率的特点是,经过纠错编码处理后生成的代码块的接收质量(例如,每一比特的似然性)的不稳定性越小,差错率就越低;而其接收质量的不稳定性越大,差错率就越高(参见图1A-图1D)。此外,每一比特的似然性取决于调制后的每个码元的质量即SNR(Signalto Noise Ratio,信噪比)等。例如,对于100比特的数据,进行编码率R=1/2的纠错(FEC)编码后用QPSK码元来发送的情况下,经过FEC编码处理便生成200比特的信号,QPSK码元每一个码元要用2比特发送,所以发送了100个QPSK码元。发送的QPSK码元经过传播路径将被接收器接收,但这时如果每一个QPSK码元都出现SNR变化,则译码后每2比特似然性便有变化。一旦因如上所述的数据的质量的不稳定性引起FEC性能低劣,即使已接收的信号的平均接收质量例如SNR的值相同,在代码块中的每个码元的SNR的偏差大时,也会发生纠错后的信号的差错率特性低劣的问题。像这样由于代码块中的每个码元的SNR的偏差导致的误差率特性低劣,在使用OFDM信号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就成为特别大的问题。这是因为使用OFDM信号的移动通信系统,在时间轴方向由于衰减而遭受所述SNR的变化,并且在频率轴方向也由于多路径引起的频率选择性衰减而遭受所述SNR的变化。这时出现这样的特征接收器的移动速度越快,时间轴方向的变化就越大;另一方面发送器和接收器之间的多路径信号的最大延迟时间越长,频率轴方向的变化就越大。此外,来自其他小区的干扰,也按每个副载波或每个OFDM信号的码元产生很大变化。因此,特别在小区边缘,OFDM信号在1帧上的每一个码元的SNR将会产生很大的偏差,从而导致OFDM信号的接收性能低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为了改善多载波信号的纠错率而提供一种多载波通信方法以及该方法所使用的多载波通信装置,其在将经过纠错编码处理而生成的代码块不仅配置在时间轴方向而且也配置在频率轴方向时,根据多载波信号的实际接收状态,以代码块为单位来调整多载波信号的配置。按照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多载波通信方法包括编码处理步骤,对多载波信号进行纠错编码处理;发送步骤,将进行过纠错编码处理的所述多载波信号进行发送;接收步骤,接收已发送的所述多载波信号;分析步骤,根据已接收的所述多载波信号进行接收状态分析;以及调整配置步骤,根据所述分析步骤中的分析结果,对经过纠错编码处理而生成的代码块的配置进行调整。在所述多载波通信方法中,优选地,在所述分析步骤中,根据已接收的所述多载波信号的多普勒频率及延迟分布对上述接收状态进行分析。在所述多载波通信方法中,优选地,在所述分析步骤中,根据已接收的所述多载波信号的每个码元的信号功率与干扰功率之比,对所述接收状态进行分析。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多载波通信装置包括编码处理单元,对多载波信号进行纠错编码处理;配置调整单元,根据所述多载波信号的接收状态分析结果,对经纠错编码处理后生成的代码块的配置进行调整;以及发送单元,将已经过配置调整的所述多载波信号进行发送。上述多载波通信装置,优选地,包括有多个所述配置调整单元,并包括调度器,用于对已经过配置调整后的多个所述多载波信号进行调度。附图说明图1A为代码块中每个码元的接收质量的偏差及其差错率特性之间的关系的示意图;图1B为代码块中每一比特的接收质量变动大时的接收质量的一种模式的示意图;图1C为代码块中每一比特的接收质量变动小时的接收质量的一种模式的示意图;图1D为加性高斯白噪声(AWGNAdditive White Gaussian Noise)的接收质量的一种模式的示意图;图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使用的OFDM信号的1帧的模式的示意图;图3A为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中,当频率轴方向上的接收质量的变动小时,把OFDM信号在1帧中的数据配置在频率轴方向上的模式的示意图;图3B为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中,当时间轴方向上的接收质量的变动小时,把OFDM信号的1帧中的数据配置在时间轴方向上的模式的示意图;图3C为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中,根据频率轴方向及时间轴方向上的接收质量的变动,将OFDM信号的1帧中的数据按环境需要进行配置的模式的示意图;图4A为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中,在1帧的特定副载波上不配置代码块的实例的示意图;图4B为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中,在1帧中改变由10个码元组成的代码块的模式的配置实例的示意图;图4C为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中,根据纠错码的特性适当更改代码块的大小(码元数)的配置实例的示意图;图4D为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中,在将1个代码块彼此分割开配置的位置上,即将由5个码元组成的2个代码块每个都彼此分开配置的位置上的配置实例的示意图;图4E为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中,向多个接收器发送同一OFDM信号时,根据其每一台接收器的接收状态配置代码块的实例的示意图;图4F为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中,对2台接收器发送同一OFDM信号时,在1帧上将50个码元分散并分配给各个接收器的配置实例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中使用的接收器存在多个时,OFDM信号在1帧上的代码块的配置实例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中使用的发送器及接收器的结构的方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中决定代码块的配置时所参照的格式表格的实例的示意图;图8为显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2中所使用的接收器的结构的方框图;图9为显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3中所使用的发送器及接收器的结构的方框图;以及图10为显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4中所使用的发送器及接收器的结构的方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的实质在于将多载波信号的接收状态的分析结果反馈给发送器,将多载波信号经过纠错编码处理后生成的代码块,在多载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载波通信方法,包括:    编码处理步骤,对多载波信号进行纠错编码处理;    发送步骤,将进行过纠错编码处理的所述多载波信号进行发送;    接收步骤,接收被发送的所述多载波信号;    分析步骤,根据被接收的所述多载波信号进行接收状态分析;以及    调整配置步骤,根据所述分析步骤中的分析结果,对经过纠错编码处理后生成的代码块的配置进行调整。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JP 2003-6-12 168287/20031.一种多载波通信方法,包括编码处理步骤,对多载波信号进行纠错编码处理;发送步骤,将进行过纠错编码处理的所述多载波信号进行发送;接收步骤,接收被发送的所述多载波信号;分析步骤,根据被接收的所述多载波信号进行接收状态分析;以及调整配置步骤,根据所述分析步骤中的分析结果,对经过纠错编码处理后生成的代码块的配置进行调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载波通信方法,其中在所述分析步骤中,根据已接收的所述多载波信号的多普勒频率及延迟分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三好宪一程俊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