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压力性损伤减压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2668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3 09: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压力性损伤减压床,减压床上设有贯穿床板的贯穿口,贯穿口内设有减压结构,减压结构包括支撑架、若干减压柱。支撑架包括两个U形架,两个U形架分别设于床板底部两侧,床板底部设有若干竖直杆,竖直杆均匀分布于U形架内,将U形架分隔成多个门洞,门洞两侧壁对称位置从上到下依次设有若干支撑板,门洞内两侧支撑板之间设有预设间隔;减压柱顶部高于床板,减压柱两端设有水平杆,水平杆设于门洞内,水平杆另一端设有旋钮,水平杆两侧对称位置设有凸耳,凸耳设于相应的支撑板上,水平杆的直径不大于预设间隔。缓解小腿单独受压时的压力,同时避免这些受力部位长期受压,防止出现压力性损伤。防止出现压力性损伤。防止出现压力性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压力性损伤减压床


[0001]本技术涉及医院病床
,尤其涉及一种防压力性损伤减压床。

技术介绍

[0002]在临床上,压力性损伤是位于骨隆突处、医疗或其它器械下的皮肤或软组织的局部损伤,可表现为完整皮肤或开放性溃疡,可能会伴疼痛感,损伤是由于强烈或长期存在的压力或压力联合剪切力导致的。翻身是预防压力性损伤最简单、有效的方法,除了翻身操作外,也可以使用气垫床、功能性敷料(如硅胶泡沫敷料,水胶体敷料等)、软枕等进行局部减压。为了防止足底部位的压伤,一些患者需要将双下肢抬高,那么小腿部位就成为承重部位,很容易发生压力性损伤,针对这种情况,需要设计一款实用的减压床。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现有技术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防压力性损伤减压床,为患者的下肢提供更多的受力部位,缓解小腿单独受压时的压力,同时避免这些受力部位长期受压,防止出现压力性损伤。
[0004]为了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拟采用以下方案:
[0005]一种防压力性损伤减压床,减压床上设有贯穿床板的贯穿口,贯穿口内设有减压结构,减压结构包括支撑架、若干减压柱。
[0006]支撑架包括两个U形架,两个U形架分别设于床板底部两侧,床板底部设有若干竖直杆,竖直杆均匀分布于U形架内,将U形架分隔成多个门洞,门洞两侧壁对称位置从上到下依次设有若干支撑板,门洞内两侧支撑板之间设有预设间隔;
[0007]减压柱顶部高于床板,减压柱两端设有水平杆,水平杆设于门洞内,水平杆另一端设有旋钮,水平杆两侧对称位置设有凸耳,凸耳设于相应的支撑板上,水平杆的直径不大于预设间隔。
[0008]进一步的,门洞两侧壁对称位置设有两个支撑板,上下两个支撑板的垂直距离大于凸耳的高度。
[0009]进一步的,减压柱设置为三个。
[0010]进一步的,减压柱设置为四棱台,减压柱的上底面与水平杆的垂直距离大于床板,减压柱的下底面与水平杆的垂直距离等于床板与水平杆的垂直距离。
[0011]进一步的,三个减压柱的下底面之和等于贯穿口的面积。
[0012]进一步的,支撑板顶部设有卡槽,凸耳与卡槽相匹配。
[0013]进一步的,U形架底部与竖直杆底部的垂直距离大于减压柱的高度。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5]1、在床板上设置减压柱,将减压柱支撑在小腿周围,从而缓解小腿单独受压时的压力;再通过调节减压柱的高度和位置,避免同一个部位长期受压,防止出现压力性损伤;该减压柱设置为四棱台,且上底和下底距离水平杆的高度不同,当患者需要减压时,减压柱
的上层可用于减压;当不需要减压时或者病床闲置时,减压柱下层可用于填充贯穿口。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实施例的减压结构结构图;
[0017]图2为实施例的支撑架结构图;
[0018]图3为图2中A的局部放大图;
[0019]图4为实施例的减压柱结构图;
[0020]图5为实施例的减压柱使用时的结构图;
[0021]图6为图5的正视图;
[0022]图7为图5的侧视图;
[0023]图8为实施例的减压柱未使用时的结构图;
[0024]图9为图8的正视图;
[0025]图10为图8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压力性损伤减压床,减压床上设有贯穿床板1的贯穿口11,贯穿口11的位置大概在床尾的小腿处,贯穿口11内设有减压结构2,减压结构2包括支撑架3、三个减压柱4。
[0027]具体的,如图2所示,支撑架3包括两个U形架31,两个U形架31分别设于床板1底部两侧,床板1底部设有两个竖直杆12,竖直杆12均匀分布于U形架31内,将U形架31分隔成三个门洞5,门洞5两侧壁对称位置从上到下依次设有两个支撑板51,门洞5内两侧支撑板51之间设有预设间隔。
[0028]具体的,如图4所示,减压柱4两端设有水平杆41,水平杆41设于门洞5内,水平杆41可以在支撑板51之间的间隔内上下移动,水平杆41另一端设有旋钮42,水平杆41两侧对称位置设有凸耳43,凸耳43设于相应的支撑板51上。
[0029]优选的,如图3所示,为了加强本实施例的稳定性,支撑板51顶部设有卡槽511,凸耳43与卡槽511相匹配。
[0030]更具体的,如图5、图6、图7所示,减压柱4设置为四棱台,减压柱4的上底面与水平杆41的垂直距离大于床板1,减压柱4的下底面与水平杆41的垂直距离等于床板1与水平杆41的垂直距离,也就是说,如图7所示,当患者需要减压时,减压柱4的上层可用于减压;如图8、图9、图10所示,当不需要减压时或者病床闲置时,减压柱4下层可用于填充贯穿口11。
[0031]为了防止减压柱4下层与贯穿口11之间出现间隙,三个减压柱4的下底面之和等于贯穿口11的面积,从外观上,本实施例的减压床和普通的病床一样。
[0032]使用时,根据实际需求,可以将水平杆41放置于下层或者上层的支撑板51,无论放置在哪一层,减压柱4顶部都会高出床板1一些高度,支撑在小腿上部或者下部的位置 ,从而缓解小腿单独受压时的压力,而且可以只设置一个减压柱4,间隔一段时间,将该减压柱4从一个门洞5移至另一个门洞5,避免一个部位长期受压。
[0033]具体的,减压柱4的水平面积小于贯穿口11的面积,且减压柱4两端距离贯穿口11有间隙,上下两个支撑板51的垂直距离大于凸耳43的高度,将水平杆41从下层往上层的支
撑板51移动时,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两个人配合分别拿着一个旋钮42,同时往上移动一点距离,将凸耳43从卡槽511移出;然后其中一人将减压柱4往外拉,当该侧的凸耳43被完全抽出来时,两人再同时往上移至上层支撑板51处;然后将减压柱4推进去,卡到U形架31内即可。
[0034]为了方便减压柱4上下移动或者翻转,U形架31底部与竖直杆12底部的垂直距离大于减压柱4的高度,如图6所示,平时多余的减压柱4也可以放在U形架31的底板上,或者可以将多余的减压柱4从U形架31中取出来。
[0035]本实施例使用时,根据患者的情况和需求,选择合适数量的减压柱4,确定减压柱4将要放置在哪一个门洞5、哪一层的支撑板51;然后将倒立的减压柱4移至到U形架31底部,将减压柱4翻转180
°
变成正立的;再通过推拉和上移旋钮42,将减压柱4移动至支撑板51;将凸耳43卡在卡槽511;间隔一段时间,调整减压柱4的门洞5的位置,比如,减压柱4可以在以下组合间来回切换:左中、左右、中右、左、中、右等,不断的更换受压部位,减少压力性损伤。
[0036]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思想及特点,并不表示是唯一的或是限制本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范围情况下,对本技术进行的各种改变或同等替换,均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压力性损伤减压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压床上设有贯穿床板(1)的贯穿口(11),所述贯穿口(11)内设有减压结构(2),所述减压结构(2)包括支撑架(3)、若干减压柱(4);所述支撑架(3)包括两个U形架(31),两个所述U形架(31)分别设于所述床板(1)底部两侧,所述床板(1)底部设有若干竖直杆(12),所述竖直杆(12)均匀分布于所述U形架(31)内,将所述U形架(31)分隔成多个门洞(5),所述门洞(5)两侧壁对称位置从上到下依次设有若干支撑板(51),所述门洞(5)内两侧所述支撑板(51)之间设有预设间隔;所述减压柱(4)顶部高于所述床板(1),所述减压柱(4)两端设有水平杆(41),所述水平杆(41)设于所述门洞(5)内,所述水平杆(41)另一端设有旋钮(42),所述水平杆(41)两侧对称位置设有凸耳(43),所述凸耳(43)设于相应的所述支撑板(51)上,所述水平杆(41)的直径不大于所述预设间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压力性损伤减压床,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珊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