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体显示器、驱动设备及其操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52637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在一种等离子体显示器的驱动电路中,第一晶体管的漏极耦接于扫描电极,切换驱动器耦接在第一晶体管的栅极和源极之间。切换驱动器导通第一晶体管,以降低扫描电极的电压,并且对耦接于第一晶体管的源极的电容器进行充电。当跨越该电容器的电压增加预先确定的电压时,第一晶体管截止,并且扫描电极被浮置。重复这一操作,可以逐渐降低扫描电极的电压。当通过降低扫描电极的电压而在等离子体显示器的放电室中产生放电时,浮置的扫描电极的电压增加。当浮置的扫描电极的电压变化增加时,切换驱动器还对电容器进行放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等离子体显示器。更具体地讲,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控制等离子体显示器的设备与方法。
技术介绍
等离子体显示器是一种使用通过放电室中的气体放电所产生的等离子体来显示字符或图像的显示设备。取决于其大小,等离子体显示器的等离子体显示器面板(PDP)包括按矩阵模式排列的数十到数百万个像素。在等离子体显示器中,把帧划分为多个子场,每个子场包括重置周期、寻址周期以及维持周期。重置周期用于初始化放电室的状态,以及便利于对放电室的寻址操作。寻址周期用于在放电室之中选择导通/截止放电室。维持周期用于使导通的放电室继续放电,从而把图像显示在PDP上。在传统的等离子体显示器中,把斜坡波形施加于扫描电极,以在重置周期期间初始化每一放电室的状态。具体地讲,把逐渐上升的上升斜坡波形施加于扫描电极,其后跟随逐渐下降的下降斜坡波形。由于放电室中的壁电荷的控制强依赖于所施加斜坡波形中的斜坡的坡度,所以不能精确控制壁电荷。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等离子体显示器、以及用于控制等离子体显示器的设备与方法,其实质地克服了因现有技术的限制与缺点所导致的一个或多个问题。具体地讲,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有助于精确控制放电室中的壁电荷的等离子体显示器。通过提供如下所述的一种等离子体显示器,可以实现本专利技术的至少一种上述和其它的特性与优点,所述等离子体显示器包括多个第一电极,与等离子体显示器的放电室相关联;多个第二电极,与等离子体显示器的放电室相关联,与第一电极形成容性负载;第一晶体管,具有与第一电极耦接的第一端子;第一电容器,具有与第一晶体管的第二端子耦接的第一端子、以及与用于提供第一电压的第一电源耦接的第二端子;第二晶体管,耦接在第一电容器的第一端子和用于提供第二电压的第二电源之间;以及第一切换驱动器,与第二晶体管的控制端子耦接,并且被适配以在增加了第一电极的电压时增加第二晶体管处的控制端子电压。第一切换驱动器可以包括第一二极管,具有耦接于第一电极的阴极;第一电阻器,并联地耦接于第一二极管;第二电容器,具有耦接于第一二极管的阳极的第一端子、以及耦接于第二晶体管的控制端子的第二端子;以及第二二极管,具有耦接于第二电容器的第二端子的阴极、以及耦接于第二电源的阳极。第二二极管可以为Zener(齐纳)二极管。第一晶体管的控制端子可被适配以驱动维持用于导通第一晶体管的第三电压和维持用于截止第一晶体管的第四电压的信号。等离子体显示器还可以包括放电路径,用于当驱动信号维持第四电压时,释放由第一电容器所积累的至少一部分电荷。放电路径可以包括第二电阻器和串联地耦接于第二电阻器的第三二极管,并且被适配以阻断向第一电容器充电的电流。放电路径还可以包括第二切换驱动器,所述第二切换驱动器被适配以通过输出端子输出驱动信号,并且放电路径可以耦接在第一电容器和第二切换驱动器的输出端子之间。第一电压可以等于第二电压。通过提供如下所述的一种等离子体显示器的驱动设备,可以实现本专利技术的至少一种上述的以及其它的特性与优点,所述等离子体显示器具有多个第一电极,与等离子体显示器的放电室相关联;以及多个第二电极,与等离子体显示器的放电室相关联,并与第一电极形成容性负载。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设备包括第一晶体管,具有耦接于第一电极的第一端子、和被适配以接收具有维持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的控制信号的驱动信号的控制端子,所述第一晶体管被适配以响应于控制信号的第一电压而导通;第一电容器,具有耦接于第一晶体管的第二端子的第一端子、以及耦接于用于提供第三电压的第一电源的第二端子;放电路径,耦接于第一电容器的第一端子,并且被适配以释放由第一电容器所积累的至少一部分电荷;第二晶体管,耦接在第一电容器的第一端子和用于提供第四电压的第二电源之间;以及第二电容器,耦接在第二晶体管的控制端子和第一晶体管的第一端子之间,并且被适配以在截止了第一晶体管的状态下,响应于第一晶体管的第一端子处的电压变化(variance),而改变第二晶体管的控制端子电压。驱动设备还可以包括第一二极管,耦接在第一晶体管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电容器之间;第一电阻器,并联地与第一二极管耦接;以及第二二极管,耦接在第二电容器和第二电源之间。第一二极管的阴极可以耦接于第一晶体管的第一端子,并且第二二极管的阳极可以耦接于第二电源。第二二极管可以为Zener二极管。驱动设备还可以包括切换驱动器,被适配以通过输出端子输出驱动信号;以及放电路径,可以包括耦接在第一电容器的第一端子和切换驱动器的输出端子之间的第三二极管。通过提供如下所述的一种等离子体显示器的驱动方法,可以实现本专利技术的至少一种上述的以及其它的特性与优点,所述等离子体显示器包括多个第一电极,与等离子体显示器的放电室相关联;以及多个第二电极,与等离子体显示器的放电室相关联,并与第一电极形成容性负载。所述方法可以包括下列步骤响应于控制信号的第一电平,而导通具有耦接于第一电极的第一端子的第一晶体管;响应于对第一晶体管的导通,而对容性负载放电,从而可对耦接于第一晶体管的第二端子的电容器进行充电,并且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产生放电;响应于对该电容器的充电,而截止第一晶体管;响应于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放电,而改变第一电极的电压;响应于第一电极处的电压变化,而改变耦接于该电容器的第二晶体管的控制端子处的电压;以及响应于控制信号的第二电平,而对该电容器进行放电。所述方法还包括响应于第二晶体管的控制端子处的电压变化而对电容器进行放电的步骤、和施加具有交替的第一和第二电平的控制信号的步骤中的至少一个。附图说明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及其它特性以及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明显,其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等离子体显示器的示意图;图2说明了图1的等离子体显示器中所使用的驱动波形的时序;图3说明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由图2的驱动波形所生成的Y电极处的电压、以及放电电流的时序; 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驱动电路的电路图;图5说明了使用图4的驱动电路所生成的驱动波形的时序;图6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驱动电路的电路图;图7说明了使用图6的驱动电路所生成的驱动波形的时序;图8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驱动电路的电路图;以及图9说明了使用图8的驱动电路所生成的驱动波形的时序。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将参照附图,更全面地描述本专利技术,其中,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然而,本专利技术可以体现为不同的形式,不应该把本专利技术视为仅局限于此处所给出的这些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旨在使这一公开充分与完整,并且能够把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全面地传达给本
中的技术人员。在这些图中,为了清楚地加以说明,层与区域的维度加以放大。还应该认识到,当把某层称为在另一层或衬底“之上”时,其可以直接在另一层或衬底上,也可能存在某些中间层。另外,还应认识到,当把某层称为在另一层“之下”时,其可以直接在另一层之下,也可以存在一或多个中间层。而且,还应认识到,当把某层称为在两个层“之间”时,其可以是在这两个层之间唯一的层,也可以存在一或多个中间层。在所有图中,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相同的元件。本专利技术中所描述的壁电荷指的是在靠近相应的电极所设置的放电室的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等离子体显示器,包括:多个第一电极,与等离子体显示器的放电室相关联;多个第二电极,与等离子体显示器的放电室相关联,并与第一电极形成容性负载;第一晶体管,具有耦接于第一电极的第一端子;第一电容器,具有耦接于 第一晶体管的第二端子的第一端子、以及耦接于提供第一电压的第一电源的第二端子;第二晶体管,耦接在第一电容器的第一端子和提供第二电压的第二电源之间;以及第一切换驱动器,耦接于第二晶体管的控制端子,并且被适配以在增加第一电极处的电 压时增加第二晶体管的控制端子电压。

【技术特征摘要】
KR 2005-1-25 6605/051.一种等离子体显示器,包括多个第一电极,与等离子体显示器的放电室相关联;多个第二电极,与等离子体显示器的放电室相关联,并与第一电极形成容性负载;第一晶体管,具有耦接于第一电极的第一端子;第一电容器,具有耦接于第一晶体管的第二端子的第一端子、以及耦接于提供第一电压的第一电源的第二端子;第二晶体管,耦接在第一电容器的第一端子和提供第二电压的第二电源之间;以及第一切换驱动器,耦接于第二晶体管的控制端子,并且被适配以在增加第一电极处的电压时增加第二晶体管的控制端子电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器,其中,所述第一切换驱动器包括第一二极管,具有耦接于第一电极的阴极;第一电阻器,并联地与第一二极管耦接;第二电容器,具有耦接于第一二极管的阳极的第一端子、以及耦接于第二晶体管的控制端子的第二端子;以及第二二极管,具有耦接于第二电容器的第二端子的阴极、以及耦接于第二电源的阳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器,其中,所述第二二极管为齐纳二极管。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器,其中,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控制端子适配于维持用于导通第一晶体管的第三电压、和维持用于截止第一晶体管的第四电压的驱动信号。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器,还包括放电路径,用于在驱动信号维持第四电压的周期期间,释放由第一电容器所积累的至少部分电荷。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器,其中,所述放电路径包括第二电阻器;以及第三二极管,串联地耦接于第二电阻器,并且被适配以阻断向第一电容器充电的电流。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器,还包括第二切换驱动器,被适配以通过输出端子输出驱动信号,其中,所述放电路径耦接在第一电容器和第二切换驱动器的输出端子之间。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器,其中,所述第一电压等于第二电压。9.一种等离子体显示器的驱动设备,所述等离子体显示器包括与等离子体显示器的放电室相关联的多个第一电极、以及与等离子体显示器的放电室相关联的多个第二电极,所述多个第二电极与第一电极形成容性负载,所述驱动设备包括第一晶体管,具有耦接于第一电极的第一端子、和被适配以接收驱动信号的控制端子,所述驱动信号具有维持第一电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振豪金镇成郑成俊
申请(专利权)人:三星SDI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