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电灯的支撑结构和照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52347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在用脆性材料构成的反射镜基体来支撑放电灯的支撑结构中,在将放电灯相对于反射镜基体固定时能够防止投射光束的聚光位置的偏移的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支撑结构具备:反射镜基体(1)、电连接到第一电极(4A)的第一供电部件(2A)和电连接到第二电极(4B)的第二供电部件(2B)。在反射镜基体(1)上设有第一通孔(1a)和第二通孔(1b)。第一供电部件(2A)插入并固定于第一通孔(1a)中,第二供电部件(2B)插入并固定于第二通孔(1b)中。放电灯(3)在从反射镜基体(1)上浮起的状态下通过第一供电部件(2A)及第二供电部件(2B)而被支撑在反射镜基体(1)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放电灯的支撑结构和照明装置
技术介绍
作为汽车用前灯,使用了石英制放电管的高压放电灯由于其亮度和发光效率高所以被广泛使用。使用了此类石英管的放电灯,由于放电管是透明的因而可将放电管内的发光气体所形成的发光部作为放电灯的点光源使用。专利文献1(特开平5-8684号公报)中公开了在记载的放电前灯中共同使用金属卤化物灯和高压钠灯来作为前灯用的光源。此外,本申请人在专利文献2(特开2001-76677号公报)中公开了可作为汽车用前灯的类似点光源使用的高压放电灯。根据该公报记载,在使用石英制发光管的情况下,如果在发光管内部容纳发光体并使之发光,则由于可从透明的石英发光管的外部看到内部发光体,所以发光体起到点光源的作用。但是,用于使用透光性多晶氧化铝制成的发光管的高压放电灯是半透明的,所以如果从外部观察,则可看到发光管的整体呈一体的发光体。因此,通过将发光管自身充分小型化而成为可作为类似点光源使用的状态。例如,在汽车用前灯中,在预定位置设置发光管,并用反射器将来自发光管的光反射以向前方投射。这时,为在投射后的聚光位置处不产生偏移,紧密确定点光源和反射器的三维位置关系和反射器的表面性状。这样,在汽车用前灯中,需要紧密确定放电灯中的点光源(或类似点光源)和反射器(反射镜)之间的三维位置关系。因此,放电灯对反射镜基体的固定方法成为问题。作为该固定方法,有例如图1所示的方法(专利文献3实开平6-64201号公报)。即,例如在陶瓷制成的反射镜基体11上设置固定电极用的通孔7和固定放电灯用的设置孔11a。在将发光管5相对于反射镜基体11在预定位置固定时,将发光管5的一端5a插入设置孔11a内。端部5a和供电部件2A在该状态下通过设置孔11a,并突出到反射镜基体11的凸面侧。在端部5a的末端设有电力供给用的金属件22,且金属件22突出到反射镜基体11的外侧。此外,供电部件20相对于与其相交的供电部件6而机械地固定,并电连接。于是,将供电部件6的前端插过反射镜基体11的通孔7。在该状态下进行发光管5的定位。但是,此类支撑结构存在以下问题。即,将发光管5的一端5a插入到反射镜基体11的设置孔11a内,确定发光管5内的电弧A(点光源)的位置以相对于反射镜基体11的内面在三维空间内固定于紧密的位置上。而且,在该状态下将接合材料14填充到设置孔11a内,并使接合材料14硬化。常用的接合材料为例如耐热接合剂(商品名スミセラス)。接合材料14露出到反射镜基体11外侧,发光管的固定工具21插入到接合材料14内并固定。但是,在三维空间内紧密地把持发光管5内的点光源A的位置的同时,设置孔11a内填充接合材料14的工序难以实施。再有,即使假设在填充接合材料14的阶段相对于反射镜基体11内面在三维空间内紧密地固定放电弧A的位置,在接合材料14在设置孔11a内硬化时,接合材料14存在收缩或因密度分布而产生变形的倾向。于是,随着接合材料14的收缩和变形,发光管5的一端5a的位置在三维空间内移动,放电弧A的位置相对于反射镜基体内面产生位置偏移,从而使投射光束的聚光位置的聚光密度下降。于是,由于该制品成为不合格品,所以制造成品率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在用脆性材料构成的反射镜基体来支撑放电灯的支撑结构中在将放电灯相对于反射镜基体固定时易于防止投射光束的聚光位置的偏移的结构。本专利技术是一种支撑结构,其用于由脆性材料构成的反射镜基体来支撑具备放电用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放电灯,其特征在于具备反射镜基体、电连接到第一电极的第一供电部件和电连接到第二电极的第二供电部件,在反射镜基体上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供电部件插入并固定于第一通孔中,第二供电部件插入并固定于第二通孔中,放电灯在从反射镜基体浮起的状态下通过第一供电部件及第二供电部件被支撑在反射镜基体上。此外,本专利技术是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上述支撑结构以及由该支撑结构所支撑的放电灯。虽然本专利技术的照明装置包括在反射镜基体上形成反射膜之前的半成品,但也包括在反射镜基体上形成反射膜而成为投射照明装置后的照明装置。根据本专利技术,将与放电灯的电极连接的第一供电部件和第二供电部件分别插入反射镜基体的通孔,在该状态下将第一供电部件和第二供电部件相对于反射镜基体固定。通过固定第一供电部件和第二供电部件的位置,可将放电灯有效对准于预定位置上。这时,与由接合材料14将放电灯固定于反射镜基体的设置孔11内的情况不同,由于插入第一供电部件的通孔1a的孔径小,接合材料也少,所以可无视在接合材料硬化时的第一供电部件的位置偏移。因此,由于可防止投射光束的聚光位置偏移并提高制造成品率,所以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在工业上有很大利用性。附图说明图1是示意将发光管端部5a插入反射镜基体11并接合的结构的剖视图。图2是示意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放电灯3的支撑结构的剖视图。图3是示意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放电灯3的支撑结构的剖视图。图4是放大来表示安装到第一供电部件2A的反射镜基体1的安装部分的剖视图。图5是表示图4中安装部的制造前的组装体的剖视图。图中1-反射镜基体 1a-第一供电部件用通孔1b-第二供电部件用通孔2A-第一供电部件2B-第二供电部件 3-放电灯4A-第一放电用电极4B-第二放电用电极5-发光管 8-内侧支撑体9-固定部件(固定法兰) 10-板状金属片10a-把持部 10b-未把持部10c-板状金属片的第一表面 10d-板状金属片的第二表面11-间隙 15、16、21-接合材料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来更详细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图2是示意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支撑结构的剖视图。脆性材料构成的反射镜基体1上在预定位置设有供电部件用的通孔1a、1b。供电部件2A及2B从放电灯3的发光管5向发光管5的轴向突出。在将发光管5相对于反射镜基体11固定于预定位置时,将第一供电部件2A插入通孔1a并固定。此外,将供电部件20相对于将其机械地及电连接的第二供电部件2B进行安装。如果移动第二供电部件2B,则发光管5同时在同一方向上移动同一距离。可将供电部件2B插入通孔1b并由接合材料21固定。这样,在发光管5从反射镜基体1内壁面浮起的状态下,通过将第一供电部件2A及第二供电部件2B在预定值定位,可将放电灯3的放电弧A在预定位置上定位。这时,如果是图1所示的结构,则由于需要将放电灯的发光管5的端部5a设置于反射镜基体的设置孔内并用接合材料固定,所以其位置易于从预定位置偏移,且在接合材料的硬化过程中易于产生大的偏移。但是,如果是例如图2所示的本专利技术结构,则通过将第一供电部件2A及第二供电部件2B插入到各通孔1a、1b中并通过移动各供电部件2A、2B,可有效对准发光管5,从而可增大由反射镜向预定位置的聚光密度。而且,与将发光管5插入设置孔的情况不同,由于仅将各供电部件插入各通孔,所以可减小通孔的孔径,并减少接合材料的量。因此,几乎不会产生接合材料硬化时的收缩和变形所引起的位置偏移。在图2中,主要表示了所谓的石英发光管型高压放电灯。一方面,图3所示的支撑结构与图2的支撑结构相同,所以相同部分标以相同标记并省略说明。但是,在图3的实例中,所使用的放电灯13是称为所谓蓝宝石发光管型的放电灯。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放电灯的类型,对各种类型的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放电灯的支撑结构,其用于由脆性材料构成的反射镜基体来支撑具备放电用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放电灯,其特征在于:具备反射镜基体、电连接到所述第一电极的第一供电部件和电连接到所述第二电极的第二供电部件;在所述反射镜基体上设有第 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供电部件插入并固定于所述第一通孔中,所述第二供电部件插入并固定于所述第二通孔中,所述放电灯在从所述反射镜基体浮起的状态下通过所述第一供电部件及所述第二供电部件而由被支撑在所述反射镜基体上。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5-3-31 2005-1036101.一种放电灯的支撑结构,其用于由脆性材料构成的反射镜基体来支撑具备放电用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放电灯,其特征在于具备反射镜基体、电连接到所述第一电极的第一供电部件和电连接到所述第二电极的第二供电部件;在所述反射镜基体上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供电部件插入并固定于所述第一通孔中,所述第二供电部件插入并固定于所述第二通孔中,所述放电灯在从所述反射镜基体浮起的状态下通过所述第一供电部件及所述第二供电部件而由被支撑在所述反射镜基体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电灯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具备用于保持所述第一供电部件的保持部件,该保持部件具备由所述反射镜基体把持的把持部和支撑所述第一供电部件的非把持部。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放电灯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部件由板状金属片构成,所述把持部和所述脆性材料之间的接触界面上产生的应力通过所述金属片的变形而得到缓和。4.根据权利要求2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渡边敬一郎太田隆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