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锈钢锅内底抛光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1151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2 23: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不锈钢锅内底抛光机构,与抛光设备搭配使用,包括三相电机、万向节变相传动组件及内抛光轮;所述内抛光轮安装在所述万向节变相传动组件下端,所述万向节变相传动组件上端与所述三相电机的转动轴连接且由该转动轴驱动而带动所述内抛光轮对不锈钢锅内底进行抛光;所述万向节变相传动组件上端与水平面具有倾斜夹角,所述内抛光轮的轴线与水平面具有倾斜夹角。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抛光机构结构紧凑、体积小,可应用于不同规格的锅内抛光;独特的内抛光轮外形与抛光机构的配合,可有效提高抛光覆盖面和使用寿命;模块化结构的组装,可有效保证安装进度,检修拆装后可以快速组装使用。可以快速组装使用。可以快速组装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不锈钢锅内底抛光机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不锈钢锅抛光工序相关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不锈钢锅内底抛光机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不锈钢制品进行抛光时,基本采用自动化设备进行抛光,实现自动化生产线,减少人工操作。参阅图1,为现有设备,其中内底抛光设备,其Z轴电机轴端连接抛光轮,通过电机高速转动利用抛光轮的外圈材料进行对锅内进行抛光,内抛光轮3与电机输出轴91之间需要连接接驳轴92来补偿锅内的深度,电机倾斜安装,使内抛光轮3外圈材料接触到抛光面,对锅内进行一次性抛光,达到镜光效果。由于在抛光一些深度较深的锅时,为达到抛光轮接触到内底面,电机倾斜一定角度,接驳轴92与锅口干涉,影响到内底抛光工作无法使用,内底抛光工作时又与内抛轮的直径有关联,大小都会影响到工作条件,对内抛光轮3的尺寸要求较高,并且时常抛光一小段时间就要停机换抛光轮,效率低,并且轮子不能继续使用,内抛光轮3利用率低,成本高,违背自动化生产目的。当前不锈钢锅12生产线对锅内需镜光的产品只能人工抛光,对人工操作技术要求高,人工成本大,抛光环境产生大量的粉尘污染容易对人体造成伤害,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不锈钢锅内底抛光机构。
[0004]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不锈钢锅内底抛光机构,与抛光设备搭配使用,包括三相电机、万向节变相传动组件及内抛光轮;所述内抛光轮安装在所述万向节变相传动组件下端,所述万向节变相传动组件上端与所述三相电机的转动轴连接且由该转动轴驱动而带动所述内抛光轮对不锈钢锅内底进行抛光;所述万向节变相传动组件上端与水平面具有倾斜夹角,所述内抛光轮的轴线与水平面具有倾斜夹角。
[0005]万向节变相传动组件,其上端具有倾斜夹角,可避免传统接驳轴与锅口干涉,影响打磨范围及打磨质量。内抛光轮的轴线与水平面具有倾斜夹角,可使内抛光轮的打磨面与水平面平齐,通过万向节变相传动组件进行调节高度,让内抛光轮的打磨面时刻紧贴不锈钢锅内底,打磨效果更好。本机构的内抛光轮利用率高,相对智能化,降低了人工干预。
[0006]所述万向节变相传动组件,包括双节伸缩式滚针轴承万向节、万向节安装座、上轴承座和下轴承座;所述万向节安装座包括上连接段、下连接段和安装座主体,所述上连接段与所述下连接段平行设置,所述安装座主体两端与所述上连接段与所述下连接段分别成倾斜夹角连接在一起;所述双节伸缩式滚针轴承万向节包括万向节变向传动输入轴、双节伸缩式万向节、万向节变向传动输出轴;所述上轴承座安装在所述上连接段上,所述下轴承座安装在所述下连接段上;所述万向节变向传动输入轴位于所述上连接段内,其上端穿设在所述上轴承座内并与所述三相电机的转动轴连接;所述双节伸缩式万向节位于所述安装座主体内,其上端铰接在所述万向节变向传动输入轴的下端上并随其转动而旋转;所述万向
节变向传动输出轴位于所述下连接段内,其上端铰接在所述双节伸缩式万向节的下端并随其转动而旋转,所述万向节变向传动输出轴的下端穿设在所述下轴承座内并与所述内抛光轮连接。安装座主体两端与上连接段与下连接段分别成倾斜夹角连接在一起,可为两端分别提供倾斜夹角,上端的倾斜夹角可避开锅口的碰触,下端的倾斜夹可使内抛光轮具有倾斜角,实现打磨面与不锈钢锅内底平齐贴合。上轴承座,可为万向节变向传动输入轴上端穿过,为其提供旋转支撑;下轴承座,可为万向节变向传动输出轴上端穿过,为其提供旋转支撑。
[0007]还包括电机安装座和联轴器,所述电机安装座下端安装在所述上连接段,所述三相电机安装在所述电机安装座上端,所述三相电机的转动轴插入所述电机安装座内并与所述联轴器相接,所述万向节变向传动输入轴上端通过所述联轴器与所述三相电机的转动轴连接。联轴器,可将三相电机的转动力传递给万向节变向传动输入轴。
[0008]所述内抛光轮前部结构为横截面为梯形的结构,所述内抛光轮前部外周为环绕其一周的倾斜面,工作时,所述内抛光轮的倾斜面由所述万向节变相传动组件控制而贴紧不锈钢锅内底并打磨;所述内抛光轮开设有内孔,所述万向节变向传动输出轴的下端套进所述内孔中并用梯牙螺栓与所述内抛光轮锁紧。内抛光轮特定的外形轮廓,使得内抛光轮受力与打磨接触面更大,抛光时对不锈钢锅内底覆盖更全面。梯牙螺母的设置,可以起到夹紧内抛光轮与承受内抛光轮打磨时产生的径向力并防止脱落。
[0009]所述万向节变向传动输出轴的下端设有一圈环形凸起,所述环形凸起与所述内抛光轮之间夹持有缓冲垫片。
[0010]所述安装座主体开设有观察窗,观察窗周边的所述安装座主体上可拆卸安装有用于封合观察窗的封合挡板,所述封合挡板与所述安装座主体外周结构相匹配。观察窗及封合挡板的设置,可用于观察及检查万向节安装座内部情况。
[0011]所述万向节安装座的连接端口处分别设有密封结构。密封结构的设置,可有效防尘,防止抛光粉尘进入内部损坏轴承等零件。
[0012]所述电机安装座的连接端口处分别设有密封结构。密封结构的设置,可有效防尘,防止抛光粉尘进入内部损坏轴承等零件。
[0013]与现有技术对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抛光机构结构紧凑、体积小,可应用于不同规格的锅内抛光;独特的内抛光轮外形与抛光机构的配合,可有效提高抛光覆盖面和使用寿命;模块化结构的组装,可有效保证安装进度,检修拆装后可以快速组装使用。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现有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安装使用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侧视图;
[0017]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侧视剖视图;
[0018]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位于不锈钢锅处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去掉封合挡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7为图6装上封合挡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沿纵向剖开的剖面图;
[0022]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沿纵向剖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沿纵向剖开后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附图标记含义:1、三相电机;2、万向节变相传动组件;21、万向节变向传动输入轴;22、双节伸缩式万向节;23、万向节变向传动输出轴;24、上连接段;25、下连接段;26、安装座主体;27、上轴承座;28、下轴承座;3、内抛光轮;4、电机安装座;5、联轴器;6、梯牙螺栓;7、缓冲垫片;81、观察窗;82、封合挡板;91、电机输出轴;92、接驳轴;10、Z轴抛光机构;11、锅装夹模具;12、不锈钢锅。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6]实施例
[0027]参阅图2至图10,为一种不锈钢锅内底抛光机构,与抛光设备搭配使用,包括三相电机1、万向节变相传动组件2及内抛光轮3;内抛光轮3安装在万向节变相传动组件2下端,万向节变相传动组件2上端与三相电机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不锈钢锅内底抛光机构,与抛光设备搭配使用,其特征在于:包括三相电机、万向节变相传动组件及内抛光轮;所述内抛光轮安装在所述万向节变相传动组件下端,所述万向节变相传动组件上端与所述三相电机的转动轴连接且由该转动轴驱动而带动所述内抛光轮对不锈钢锅内底进行抛光;所述万向节变相传动组件上端与水平面具有倾斜夹角,所述内抛光轮的轴线与水平面具有倾斜夹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锈钢锅内底抛光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万向节变相传动组件,包括双节伸缩式滚针轴承万向节、万向节安装座、上轴承座和下轴承座;所述万向节安装座包括上连接段、下连接段和安装座主体,所述上连接段与所述下连接段平行设置,所述安装座主体两端与所述上连接段与所述下连接段分别成倾斜夹角连接在一起;所述双节伸缩式滚针轴承万向节包括万向节变向传动输入轴、双节伸缩式万向节、万向节变向传动输出轴;所述上轴承座安装在所述上连接段上,所述下轴承座安装在所述下连接段上;所述万向节变向传动输入轴位于所述上连接段内,其上端穿设在所述上轴承座内并与所述三相电机的转动轴连接;所述双节伸缩式万向节位于所述安装座主体内,其上端铰接在所述万向节变向传动输入轴的下端上并随其转动而旋转;所述万向节变向传动输出轴位于所述下连接段内,其上端铰接在所述双节伸缩式万向节的下端并随其转动而旋转,所述万向节变向传动输出轴的下端穿设在所述下轴承座内并与所述内抛光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丕立刘裕鹏梁为栋梁绍明欧达华王勇杰曾国梁冯剑宇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凌丰五金装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