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磨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51044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2 23: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磨削方法,步骤一:所述控制单元驱动所述夹持组件夹持棒料,并带动棒料其中一棱边朝所述第一磨头的磨削面旋转;步骤二:所述控制单元驱动所述第一支架带动所述第一磨头移动,使所述第一磨削区域置于棒料棱边一侧;步骤三:所述控制单元驱动所述第一磨头的磨削面旋转;步骤四:所述控制单元驱动所述第一支架带动所述第一磨头朝靠近棒料的方向移动,直至所述第一磨头的磨削面与棒料棱边接触;步骤五:所述控制单元驱动所述夹持组件带动棒料往复旋转。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所述第一支架的设置,使所述第一磨头磨削面上的第一磨削区域移动至棒料棱边一侧,所述第一磨削区域磨削棒料棱边,以此提高所述磨削设备倒R角效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磨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磨削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磨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请参阅图1至图2,对棒料棱边磨削R角时,一般棒料的对角线与磨头主轴中心线重合,磨头做回转运动,夹持机构带动棒料沿轴线做周向往复运动,从而磨削出R角。由于磨轮的磨削部为一环状结构,磨削区域集中在中心轴线上下以及磨削部内外环之间的一定区域(图2中阴影部分),这个磨削面的大小将决定一次磨削量的大小,此磨轮由于需要磨削平面,磨削面不能设置的过大,因为过大的磨削面将会导致磨削不平整以及带来过大的负载,所以此种方法在磨削量较小的棱边R角时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此,需要提供一种磨削方法,提高倒R角效率。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磨削方法,所述一种磨削方法应用于磨削设备,所述磨削设备包括:第一磨头、夹持组件、控制单元和第一支架;
[0005]所述夹持组件用于夹持以及旋转棒料,所述第一磨头置于所述第一支架上,且所述第一磨头置于所述夹持组件所夹持棒料一侧;所述第一磨头的磨削面为环形磨削面;其中,所述第一磨头的磨削面内环上两条相对设置的虚拟切线,将所述第一磨头的磨削面分为第二磨削区域和两个第一磨削区域,第一磨削区域置于第二磨削区域两侧;
[0006]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一磨头、夹持组件和第一支架电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用于驱动所述第一磨头、夹持组件和第一支架电连接执行如下步骤:
[0007]步骤一:所述控制单元驱动所述夹持组件夹持棒料,并带动棒料其中一棱边朝所述第一磨头的磨削面旋转;
[0008]步骤二:所述控制单元驱动所述第一支架带动所述第一磨头移动,使所述第一磨削区域置于棒料棱边一侧;
[0009]步骤三:所述控制单元驱动所述第一磨头的磨削面旋转;
[0010]步骤四:所述控制单元驱动所述第一支架带动所述第一磨头朝靠近棒料的方向移动,直至所述第一磨头的磨削面与棒料棱边接触;
[0011]步骤五:所述控制单元驱动所述夹持组件带动棒料往复旋转。
[0012]进一步地,还包括步骤六:所述控制单元驱动所述第一支架带动所述第一磨头沿棒料方向移动。
[0013]进一步地,所述磨削设备还包括:第二磨头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二磨头置于所述第二支架上,且所述第二磨头置于所述夹持组件所夹持棒料的另一侧;所述第二磨头的磨削面为环形磨削面,其中,所述第二磨头的磨削面内环上两条相对设置的虚拟切线,将所述第二磨头的磨削面分为第四磨削区域和两个第三磨削区域,第三磨削区域置于第四磨削区域两侧;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二磨头、夹持组件和第二支架电连接;
[0014]在步骤二中还包括步骤:所述控制单元驱动所述第二支架带动所述第二磨头移动,使所述第三磨削区域置于棒料棱边一侧;
[0015]在步骤三中还包括步骤:所述控制单元驱动所述第二磨头的磨削面旋转;
[0016]在步骤四中还包括步骤:所述控制单元驱动所述第二支架带动所述第二磨头朝靠近棒料的方向移动,直至所述第二磨头的磨削面与棒料棱边接触。
[0017]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磨头与所述第一磨头相对设置,且在步骤二中所述第二支架带动所述第二磨头移动方向与所述第一支架带动所述第一磨头移动方向相反。
[0018]进一步地,所述磨削设备还包括:立柱和第一磨头驱动组件;
[0019]所述夹持组件滑动设置于所述立柱一侧,且所述夹持组件沿竖直方向运动,所述夹持组件用于夹持棒料并驱动棒料转动;所述第一支架一侧与所述立柱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架另一侧与所述第一磨头驱动组件滑动连接,所述第一磨头驱动组件远离所述第一支架的一侧与所述第一磨头连接,所述第一磨头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磨头靠近或者远离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一磨头的磨削面置于所述夹持组件运动轨迹一侧;
[0020]其中,所述第一支架在所述立柱上的滑动轨迹与所述夹持组件在所述立柱上的滑动轨迹平行,所述第一磨头驱动组件在所述支架上的滑动轨迹与所述第一支架在所述立柱上的滑动轨迹垂直。
[002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磨头还包括第一动力源,所述第一动力源用于驱动所述第一磨头的磨削面转动。
[0022]进一步地,所述磨削设备还包括:第二磨头、第二支架和第二磨头驱动组件;
[0023]所述第二支架一侧与所述立柱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架另一侧与第二磨头驱动组件滑动连接,所述第二磨头驱动组件远离所述第二支架的一侧与所述第二磨头连接,所述第二磨头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磨头靠近或者远离所述第二支架,所述第二磨头的磨削面置于所述夹持组件运动轨迹一侧。
[0024]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所述第一支架的设置,使所述第一磨头磨削面上的第一磨削区域移动至棒料棱边一侧,所述第一磨削区域磨削棒料棱边,以此提高所述磨削设备倒R角效率。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
技术介绍
第一磨头和第二磨头磨削时状态图;
[0026]图2为
技术介绍
中的磨削区域;
[0027]图3为所述第一磨头和第二磨头磨削时状态图;
[0028]图4为所述第一磨削区域和第二磨削区域结构图;
[0029]图5为所述磨削设备结构图;
[0030]图6为所述立柱结构图;
[0031]图7为所述第一磨头和第一支架结构图。
[0032]附图标记说明:
[0033]1、第一磨头;2、第一支架;3、第二磨头;4、第二支架;5、夹持组件;6、立柱;7、棒料;
[0034]11、第一磨削区域;12、第二磨削区域;13、第一动力源;
[0035]31、第二动力源。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为详细说明技术方案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0037]请参阅图1至图7,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磨削方法,所述一种磨削方法应用于磨削设备,所述磨削设备包括:第一磨头1、夹持组件5、控制单元和第一支架2;所述夹持组件5用于夹持以及旋转棒料7,所述第一磨头1置于所述第一支架上,且所述第一磨头1置于所述夹持组件5所夹持棒料7一侧;所述第一磨头1的磨削面为环形磨削面;其中,所述第一磨头1的磨削面内环上两条相对设置的虚拟切线,将所述第一磨头1的磨削面分为第二磨削区域12和两个第一磨削区域11,第一磨削区域11置于第二磨削区域12两侧;
[0038]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一磨头1、夹持组件5和第一支架2电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用于驱动所述第一磨头1、夹持组件5和第一支架2电连接执行如下步骤:步骤一:所述控制单元驱动所述夹持组件5夹持棒料7,并带动棒料7其中一棱边朝所述第一磨头1的磨削面旋转;步骤二:所述控制单元驱动所述第一支架2带动所述第一磨头1移动,使所述第一磨削区域11置于棒料7棱边一侧;步骤三:所述控制单元驱动所述第一磨头1的磨削面旋转;步骤四:所述控制单元驱动所述第一支架2带动所述第一磨头1朝靠近棒料7的方向移动,直至所述第一磨头1的磨削面与棒料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磨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磨削方法应用于磨削设备,所述磨削设备包括:第一磨头、夹持组件、控制单元和第一支架;所述夹持组件用于夹持以及旋转棒料,所述第一磨头置于所述第一支架上,且所述第一磨头置于所述夹持组件所夹持棒料一侧;所述第一磨头的磨削面为环形磨削面;其中,所述第一磨头的磨削面内环上两条相对设置的虚拟切线将所述第一磨头的磨削面分为第二磨削区域和两个第一磨削区域11,第一磨削区域置于第二磨削区域两侧;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一磨头、夹持组件和第一支架电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用于驱动所述第一磨头、夹持组件和第一支架电连接执行如下步骤:步骤一:所述控制单元驱动所述夹持组件夹持棒料,并带动棒料其中一棱边朝所述第一磨头的磨削面旋转;步骤二:所述控制单元驱动所述第一支架带动所述第一磨头移动,使所述第一磨削区域置于棒料棱边一侧;步骤三:所述控制单元驱动所述第一磨头的磨削面旋转;步骤四:所述控制单元驱动所述第一支架带动所述第一磨头朝靠近棒料的方向移动,直至所述第一磨头的磨削面与棒料棱边接触;步骤五:所述控制单元驱动所述夹持组件带动棒料往复旋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磨削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六:所述控制单元驱动所述第一支架带动所述第一磨头沿棒料方向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磨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磨削设备还包括:第二磨头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二磨头置于所述第二支架上,且所述第二磨头置于所述夹持组件所夹持棒料的另一侧;所述第二磨头的磨削面为环形磨削面,其中,所述第二磨头的磨削面内环上两条相对设置的虚拟切线,将所述第二磨头的磨削面分为第四磨削区域和两个第三磨削区域,第三磨削区域置于第四磨削区域两侧;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二磨头、夹持组件和第二支架电连接;在步骤二中还包括步骤:所述控制单元驱动所述第二支架带动所述第二磨头移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威陈扬贵韩开斌陈宗浩王建鑫沈锦锋陈武森赖晓锟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天瑞线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