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控三七线虫病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50887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2 23: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药用植物绿色病害防控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防控三七线虫病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用杀线虫植物:苦蒿、紫茎泽兰和大蓟的地上部分,混合后进行腐熟,将混合腐熟后的杀线虫植物、生物炭和有机肥按质量比2:1.5:1混合后,再混入土中;将苦蒿、大蓟地上部分,混合均匀的铺设于三七种植墒面,后铺设松毛;将苦蒿、大蓟地上部分,进行粉碎至20~30目,然后在三七种植的第6个月、第8个月、第10个月,分别均匀的洒至三七种植的墒面,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后,三七线虫病抑制率高达9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控三七线虫病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药用植物绿色病害防控
,具体涉及一种防控三七线虫病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是我国享誉海内外的传统名贵中药材。而线虫病已发展成为三七产业的主要障碍因子,线虫病主要危害三七药用部位,可引起根部出现根瘿、根肿、粗短根、根皮层肿胀和根腐等病变,并造成植株萎蔫。同时,线虫了直接危害根部外,还能传播真菌、细菌、病毒等,产生复合侵染造成复合病害,如线虫与致萎真菌镰刀菌(Fusarium)、轮枝菌(Verticillium)和疫霉菌(Phytophthora)的相互作用可加剧枯萎病、黄萎病、根腐病的发生,造成根的坏死与腐烂,导致三七产业绝收。
[0003]植物是自然界种类繁多和结构多样次生代谢物质的主要来源(占80%以上),这些次生物质介导着植物与其它有机体间的化学作用,并与土壤微生物保持高效的地下通讯,调控、诱导微生物群落区系和功能,并对生态环境作出有利反馈。植物提取物不仅能抵御病原微生物的侵染,还具有生物刺激作用促进植株生长发育,增加植株抗性。同时,植物的次生代谢物质还可聚集特定的与土壤养分循环相关的微生物群落,改变植物间的氮代谢及养分循环,将难吸收的营养形态转化为可吸收利用的有机物,增加养分回归,为共生植物所利用,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对抗生态环境恶化的缓冲能力起着重要作用。
[0004]将药用植物源引入土壤,不仅能直接杀死线虫,还可改善土壤微生物种群结构,促进养分循环,同时为生物防治中的微生物菌剂提供能源,使其向“抑病和有机养分土壤”转化,缓解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保障三七的生态种植以及病害防治的持续性和安全性。
[0005]挑选田间优势杂草,合理开发变废为宝,不仅可达到科学防除的效果,还具有较高的生态和经济效益,成为解决生物入侵问题的最佳途径。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控三七线虫病的方法,以解决三七生长过程中的线虫危害问题。
[000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防控三七线虫病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9](1)土壤改良:选用杀线虫植物:苦蒿、紫茎泽兰和大蓟的地上部分,混合后进行腐熟,将混合腐熟后的杀线虫植物、生物炭和有机肥按质量比2:1.5:1混合后,再混入土中;
[0010](2)植物覆盖:将苦蒿、大蓟地上部分,混合后均匀的铺设于三七种植墒面,后铺设松毛;
[0011](3)植物再次施入:将步骤(2)中配比的植物,进行粉碎至20~30目,然后在三七种植的第6个月、第8个月、第10个月,分别均匀的洒至三七种植的墒面。
[0012]所述步骤(1)中苦蒿、紫茎泽兰和大蓟的地上部分,按质量比2:2:1混合后进行腐熟。
[0013]所述步骤(2)中,将苦蒿、大蓟地上部分,按照质量比为2:1混合,均匀的铺设于三七种植墒面,混合后的苦蒿和大蓟按密度2kg/m2铺设,松毛厚度为2

3cm。
[0014]所述步骤(1)中,混入土中时深翻土壤40

45cm混入,覆膜45天,揭膜晾晒10天后种植三七种苗。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6]1.三七线虫病抑制率高达90%

92%,化学药剂和农药使用量降低60%,实现三七的生态种植和病害绿色防控。
[0017]2.达到对优势杂草资源利与用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0018]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杀线虫植物抑制根腐线虫的应用,整套技术能够有效的抑制三七线虫病。在其应用中,所述的杀线虫植物苦蒿、紫茎泽兰、大蓟的质量比为2:2:1,利用此技术方案线虫病的抑制率为80.58

85.58%,而选用苦蒿、紫茎泽兰、大蓟分别单一的施入土壤,线虫病的抑制率分别为58

62%、56

64%、25

44%,本专利技术选用杀植物线虫配比对线虫病的抑制率比苦蒿、紫茎泽兰、大蓟单一的施入土壤分别提高了37%

39%、33%

43%、94%

222%。
[0019]本专利技术土壤改良步骤中杀线虫植物、生物炭、有机肥的质量比为2:1.5:1,此技术方案的土壤有机质含量较单一施入杀线虫植物显著增高39.82%。单一施入配比的杀线虫植物,此技术方案线虫病的抑制率为80.58

85.58%,而按杀线虫植物、生物炭、有机肥的质量比为2:1.5:1的技术方案对线虫病的抑制率提高到90%

95%。
[0020]本专利技术植物再次施入步骤中,在三七种植第6个月、8个月、10个月,再次施入杀线虫植物干粉,此技术方案可达到抑制三七线虫病长达3年的时效,使三七整个生育期免除三七根腐线虫的侵害。利用此技术方案在三七种植的第3年线虫病的抑制率均高达90%

92%。
附图说明
[0021]图1基于ITS序列以邻接法构建线虫及其近源种的系统发育树显示图;
[0022]图2线虫对三七种子存苗率的影响显示图(Control为对照组;Treated为线虫侵染组;A为人参链格孢(Alternaria panax);B为毁灭柱孢菌(Cylindrocarpon destructans);C为茄镰孢菌(Fusarium solani);E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但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并不能限制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中所使用的有机肥购买于师宗县锦沣道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产品名称:锦沣

滇黄精专用有机肥,登记证号云农肥(2018)准字2139号;所使用的生物炭购买于云南威鑫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空隙度≧70%;持水量≧5倍。
[0024]实施例1
[0025]一种防控三七线虫病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6](1)土壤改良:选用杀线虫植物:苦蒿、紫茎泽兰和大蓟的地上部分(避开开花结实
期采收杀线虫植物的地上部分),按质量比2:2:1混合后进行30天腐熟,深翻土壤40

45cm,将杀线虫植物、生物炭、有机肥按质量比2:1.5:1混入土中,每亩施入杀线虫植物、生物炭和有机肥的总量为1800~2000kg,覆膜45天,揭膜晾晒10天后种植三七种苗;
[0027](2)植物覆盖:将苦蒿、大蓟地上部分,直接均匀的铺设于三七种植墒面,后铺设松毛,杀线虫植物按密度2kg/m2铺设,松毛厚度为2

3cm;
[0028](3)植物再次施入:将步骤(2)中配比的植物,进行粉碎至20~30目,然后在三七种植的第6个月、第8个月、第10个月,分别均匀的洒至三七种植的墒面。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控三七线虫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土壤改良:选用杀线虫植物:苦蒿、紫茎泽兰和大蓟的地上部分,混合后进行腐熟,将混合腐熟后的杀线虫植物、生物炭和有机肥按质量比2:1.5:1混合后,再混入土中;(2)植物覆盖:将苦蒿、大蓟地上部分,混合后均匀的铺设于三七种植墒面,后铺设松毛;(3)植物再次施入:将步骤(2)中配比的植物,进行粉碎至20~30目,然后在三七种植的第6个月、第8个月、第10个月,分别均匀的洒至三七种植的墒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控三七线虫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苦蒿、紫茎泽兰和大蓟的地上部分,按质量比2:2:1混合后进行腐熟。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控三七线虫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纪潮张金渝杨天梅杨绍兵起明菊许宗亮左应梅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